APP下载

运动治疗及气压治疗联合预防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2-10-09李庆中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气压脑出血下肢

李庆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大型手术后并发症,其血栓可形成于下肢深静脉中的任何部位,其形成部位不同则出现的反应也不相同,现研究其主要形成原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的损伤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1]。脑出血术后2-5天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时期,患者术后需要平卧所以存在很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隐患,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最严重的是肺栓塞,最后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与治疗中需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笔者采用运动治疗与气压治疗联合应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至2012年脑出血术后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8±10.4岁,高血压性脑出血14例,重性脑损伤6例;实验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 65.3 ±10.8 岁,高血压脑出血15例,重性脑损伤5例。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方法:对照组: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每两小时需要帮助患者翻身,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要求家属人员帮助做简单活动,活动没有具体要求。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以及气压治疗。运动治疗:术后患者属于昏迷状态,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为患者做被动运动,将患者脚踝垫起,让小腿悬空,抬起角度以20-30度为宜,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为患者做足背伸曲,此运动可以收缩挤压腓肠肌群,促进小腿部深静脉的血液循环;做足踝运动,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活动,进行10-15min;按摩患者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按摩方向由远及近,每侧5min;膝关节运动,进行膝关节伸屈,每分钟20次,进行2-3组运动;患者清醒后,需要为患者进行翻身,2h一次,并且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脚踝的背屈、内翻、外翻以及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长期收缩训练等,并配合深呼吸运动。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脱水、止血、抗感染、影响细胞的治疗。

3.统计学处理: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静脉血流速度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4例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实验组1例,发生率为5%,两组之间比较,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流速度平均值为 15.8 ±3.7cm/s,第七天为28.7 ±5.4 cm/s,实验组术后第 1 天 14.9 ±3.9cm/s,第7 天为36.9 ±6.3cm/s,两组之间比较实验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各大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可导致肺栓塞,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所以在术后需要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脑出血手术中需要采用全身麻醉,则会导致周围静脉扩张而使静脉血速减慢,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仍旧属于麻醉状态,其下肢肌肉松弛,没有收缩能力,再加上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血流缓慢,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脑出血术后可能会有颅内再出血的可能,所以一般不适用抗凝药物,所以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需要在术后及早进行,笔者采用运动治疗以及气压治疗达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情况比较

采用运动治疗及气压治疗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时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1,03(01):5 -8.

2 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01):37-39.

猜你喜欢

气压脑出血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看不见的气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