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分析

2012-10-09李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李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而诊断冠心病的手段也不断增多,冠脉造影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因是浸入性诊疗及费用等方面,不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而用无创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简单、易行。目前仍是我们筛选老年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多,但有关冠心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颈动脉超声的临床价值。

1.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4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55~76岁,符合WHO所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按冠心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划分,其中心绞痛患者23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对照组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56~78岁,均经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片、头颅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健康者。

2.检测方法 使用美国HP-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MHz,由单人操作以避免观察者间误差。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受检者血管,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全段,颈内动脉(ICA)起始1cm处,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距分叉1cm处。Doppler血流测定取样线置于受检者血管中央,取样容积2.5mm,血流与声束交角≤60°。检测内容包括壁厚、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内径(D)、分叉处内膜一中层厚度(BIMT)、CCA和ICA收缩期(SPV)舒张期(EDV)峰值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IC/CC)。并采用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内径的比值(IMT/D)作比较参考。计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例数,百分率和斑块个数。

结 果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CCA IMT、CCA BIMT、IMT/D、IC/CC值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率大于对照组,钙化斑好发部位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心肌梗死患者斑块多数在2块以上,最多为5块。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CCA EDV值小于对照组,CCA SPV、ICA EDV值结果与CCA EDV相似。超声检测的其他指标:如D、RI、PI两组间差别不大。以上所有指标在颈动脉左(L)、右(R)两侧测量结果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测量指标结果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讨 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各动脉如颈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同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联系。CCA、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斑块形成是粥样硬化的特征表现。高频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动脉壁的结构,最早由Pignoli提出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为动脉壁的厚度,迄今已得到公认,并与尸检实测对比证实超声测值可靠。

本组结果显示,所有冠心病人CCA IMT均大于对照组,心衰与心梗患者大于心绞痛患者。说明该值不仅与冠心病的筛选指标有关,而且该值的大小还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所以还可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各组CCA BIMT值明显大于CCA IMT,这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原因有关,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测量该处厚度比较重要,本文提示它的敏感性大于CCA IMT,与文献报道一致[1]。CCA IMT的正常值,国内报道有不同,陈光达提出 <0.8mm 为正常,而何银凤等[2]则将正常值定为 <1mm。本组研究以 CCA IMT<0.8mm为标准,冠心病的总阳性率虽可提高至94.5%,但对照组的假阳性率将达到32%,而以<1mm为界,冠心病的阳性率虽降为84.9%,对照组的假阳性率可降为8%,所以我们认为老年人CCA IMT的正常值为<1mm为好。同样CCA BIMT<1.2mm较妥。IMT/D是为克服颈动脉个体发育差异而用来作比较参考的值,由于老年人动脉弹性降低可能导致管腔扩张,但本资料各组间管腔直径D差别不大,所以IMT/D意义仍与IMT相似,无其他特殊的意义。IC/CC>0.8是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指标,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2],可作为一个观测指标。

钙化斑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改变,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冠心病颈动脉钙化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钙化斑的出现是筛选冠心病的良好指标。本组研究显示斑块的个数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斑块数在2块以上,心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作为心梗的危险指标。颈动脉Doppler超声检测EDV及SPV大小与颈动脉的弹性、血管容量、管腔有无狭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心功能有无受损,心输出量的大小有关。年龄及冠心病本身均可使心输出量减少而使血流速度减低。本资料观察组CCA EDV SPV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EDV、SPV降低是冠心病功能受损的表现。EDV与SPV可作为冠心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参考指标。本研究表明,超声检测的其他指标,如D、RI、PI对冠心病的预诊性意义不大。颈动脉左右两侧的数据差别也不大,可选定一侧为检测对象,从而简化检测项目。

总之,作为冠心病的预诊筛选方法,用无创、简单易行的颈动脉超声检测非常有价值,应作为老年人的常规检查项目。其中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膜一中层厚度、IC/CC、颈动脉钙化斑的发生率,钙化斑的个数,EDV、SPV等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较大,不仅可以作为冠心病人的筛选指标,还与冠心病的临床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对病人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猝死和其他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1 高长根,方波.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CTA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联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879-880.

2 张清兰.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766 -767.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