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内隐自尊的价值取向

2012-09-29宁雅童施旺红徐金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效应道德差异

宁雅童施旺红徐金芳

大学生内隐自尊的价值取向

宁雅童①施旺红△徐金芳

目的 对自尊的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即大学生在能力和道德价值取向上内隐自尊效应的差异。方法 采用Inquist心理软件编制的内隐联想实验(I mplicit A ssociation Test),对88名在校大学生自尊的能力和道德两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的能力和道德取向间的差异。结果 ①道德取向和能力取向的内隐联想实验均产生了 IA T效应(d1 =1.24,d2=0.64);②道德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与能力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差异显著(t=2.613,P<0.05);③能力内隐自尊效应与道德内隐自尊效应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1=-2.148,df=45,P<0.05;t2=-2.190,df=41,P<0.05)。结论 道德内隐自尊效应要优于能力内隐自尊效应。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内隐自尊效应明显,尤其体现在男性方面,即无论是道德还是能力方面都倾向于对自我持有积极地评价,但其强度仍不如西方人。

实验心理学;内隐联想实验;内隐自尊;价值取向

自尊主要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self-worth)和自我能力(self-competence)方面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评价的意义。即自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1-2]。内隐自尊是相对于外显自尊提出的,这种对应关系直接来源于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与外显社会认知的对比性研究。Greenwald与Banaji发表了《内隐社会认知:态度、自尊与刻板印象》一文,正式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概念[3],认为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内隐自尊的提出使人们对自尊的理解由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Greenwald与Banaji将内隐自尊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隐社会认知概念进行阐述: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所意识到的[3]。内隐自尊现象通常表现为对自我和与自我相关的客体的过高评价,对于与自我无关得客体则不会产生这种效应。本研究来源于自我呈现(self-resentation)研究领域。将自尊划分为能力和价值2个维度,有能力感的人不一定具有价值感,而有价值感的人也未必有强的能力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尊。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在能力自我与道德自我中是否存在偏好,即中国人能力自尊效应与道德自尊效应是否存在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在校学生共96名,其中男生50名,女生46名,年龄范围18~24岁。所有被试均熟悉计算机操作。经过统计筛选,最终纳入数据分析的为88名被试,其中男42名,女46名。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内隐联想测验(I A T),这是基于Greenwald等提出的内隐认知系统测量技术而发展的一种内隐自尊测验,有研究表明内隐联想测验是目前测量内隐自尊的最好方法[4]。采用Inquisit编制实验程序,实验材料的呈现、被试反应及结果计分均在计算机上进行。国内外采用I A T进行的研究在数据处理时都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其计算方法有许多缺陷,Greenwald等人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即注重计算内隐效应值-d值(d=均值差/标准差)。具体做法是,首先剔除反应时大于10000m s的反应;如果有被试一个任务中有10%以上次数的反应时小于300m s及对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也予以剔除[5]。对于每一个任务内错误的反应,其反应时用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加600m s代替,数据筛选之后对不相容部分和相容部分的反应时分别求平均。然后用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除以这两个任务的所有反应的标准差得到一个商数d(内隐自尊效应的指标)。为使结果适于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还对指标中采用的反应时作对数转换,每一组的前2次测试不纳入分析。

1.2.2 研究方案 从Inquisit官方网站上选取表达能力与道德两方面的词频较高的词语。鉴于本研究中自尊主要涉及道德和能力两方面,因此对内隐自尊的测量也将从这两方面展开。这样,本研究中测量内隐自尊的内隐联想测验( IA T)包括2个,一个是道德性评价的 I A T1,一个是能力性评价的IA T2,采用的自我词和非我词相同,但目标词不同,目标词均筛选自研究中常用的词汇。

1.2.2.1 自我-非我词的选取 自我词包括:我、自己、俺、自个、本人;非我词包括:他、人家、别人、外人、他人。

1.2.2.2 属性词(A ttributive words)的选取 道德性评价的IA T1中目标词积极词:宽容,忠贞,诚实,谦虚,正直,慷慨,善良,孝顺,礼貌,廉洁;消极词:虚伪,懒惰,歹毒,自私,下流,卑鄙,无耻,放荡,贪婪,奸诈;能力性评价的I A T2中目标词积极词:智谋,聪明,机智,能干,灵巧,高效,敏锐,卓越,聪慧,睿智;消极词:愚蠢,迟钝,笨拙,无能,呆板,粗笨,呆傻,傻瓜,蠢笨,笨蛋。

1.3 统计处理 所得的数据先按照Greenwald等人的规范进行数据筛选,最终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对于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对样本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内隐自尊效应 表1显示,被试在两个 IA T中的不相容反应时均长于相容反应时,当把自我词同积极的词归为一类,即进行相容的归类时,平均反应时较短,反应快;相反,当把自我词同消极的词归为一类,即进行不相容的归类时,反应时较长,反应慢。被试在道德取向的评价时,倾向于将自己归为道德高尚的人,在能力取向的评价时,倾向于将自己归为能力强的人。即无论是道德类还是能力类的评价词,被试更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地词汇联系在一起。分别对2个I A T的相容部分和不相容部分的反应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无论I A T1还是I A T2,内隐自尊效应在0.05水平上均非常显著。这表明,自我词所激活的自我态度为积极肯定的。

表1 I A T1与I A T2测试数据经对数转换后比较结果(±s)

表1 I A T1与I A T2测试数据经对数转换后比较结果(±s)

注:**P<0.01

?

表1中亦显示,I A T1中被试的内隐自尊效应要高于IA T2中被试的效应,接着分别计算二者的效应大小(effective size):d1=1.24,d2=0.64。结果显示,2个I A T实验的效应差异较大,道德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远高于能力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对2种内隐自尊效应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道德内隐自尊与能力内隐自尊差异显著(t=2.613,P<0.05)。表明中国人在价值取向方面更倾向于道德高尚,而与外国人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国外研究表明,外国人对能力的高低更为注重。

通过对能力与道德二者内隐自尊效应的相关分析发现,道德的内隐自尊效应的大小(d值)与能力的内隐自尊效应的大小无明显相关(r=0.274,P=0.087),说明这两者是相互独立的2个维度,不会相互影响。

2.2 性别差异的比较 对男女性别方面的分析,见表2。

表2 男女性别在I A T1和I A T2中的内隐自尊效应的差异比较(±s)

表2 男女性别在I A T1和I A T2中的内隐自尊效应的差异比较(±s)

?

男性无论在道德还是能力取向方面,内隐自尊效应的d值都要高于女性,这点可能与我国男性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有关。对内隐自尊效应在性别水平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发现性别在道德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和能力取向的内隐自尊效应中均差异显著(t1=-2.148,df=45,P<0.05;t2 =-2.190,df=41,P<0.05)。同时也看到,女性无论在道德还是能力水平上的d值均小于男性,这与表1反应一致,即男性在承担社会责任感及使命的方面要比女生具备更多的压力,从而导致他们的内隐自尊效应明显高于女性。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道德水平上的内隐自尊都要高于能力水平,这与国外研究男性能力水平的内隐自尊高有差异。

3 讨 论

3.1 两种内隐自尊效应均显著且与国外研究有差异 内隐自尊效应指出,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在潜意识中多数人都有意接受成功的结果,而失败的结果则不愿意接受。换言之,即被试都倾向于把自我词和积极的刺激词归为一类,在被试的自我图式中,自我与积极的词语联系更为紧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道德内隐自尊效应与能力内隐自尊效应均显著,并且道德内隐自尊效应与能力内隐自尊效应存在显著差异。Greenwald等于2000年作了类似研究[6-7],其研究中内隐自尊的效应大小分别为1.46和1.38,与本研究中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这大概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因为他们是以西方大学生为被试而我们是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西方更强调个体,鼓励人们个性张扬,而东方大学生则更强调集体,做人应谦卑、内敛,以致在无意识中西方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更高一些。杨中芳认为,中国人对自我的评价是偏低的,并且认为导致中国人自我评价偏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社会不容许个体过分夸张自我的价值;其次,中国人评价自我是社会取向的,而社会比较的标准永远是可望不可及的;第三,中国文化强调“内省”,即不断地检讨自己,以求进步。有关自我注重(self-regard)的跨文化研究也表明,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不如西方的积极[8]。

3.2 两种内隐自尊效应的性别差异分析 男性的道德和能力内隐自尊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男性被试无论是在道德取向的内隐联想实验中的效应还是在能力取向类的内因联想实验中的效应都要高于女性被试。这点也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能力都要高,而女性则要遵循三从四德,为人妻母,因此女性的道德感要高于能力,虽然时代在进步,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当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男性和女性的道德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决定的。男性侧重将正义作为道德价值重心,女性更侧重将关怀作为道德价值重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尤其是进入父系氏族后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压抑。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明确地规定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的分工,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女性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主妇式生活。在这种以社会共同认同的文化氛围的规范下,温顺、体贴和服从成为东方女性必备的美德。但无论男女的道德方面有何种差异,对于我国人群,都是道德至上的。而能力方面,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研究中也看出,女性大学生就业满意度要远远低于男性,而就业恰恰是反映一个人能力高低的直接途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女性在能力方面的自尊效应低于男性。这也导致我国女性在能力内隐自尊效应较低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道德感的重视要远胜于男性,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认识至今仍对我们产生影响。对于女性能力内隐自尊效应低的原因仍需进行研究。

[1]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2]胡艳军,赵莹.大学生人际归因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12-1114

[3]张镇,李幼穗.内隐自尊的研究趋势及测量方法[J].心理科学, 2004(4):961-963

[4]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5]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246

[6]Heine S J,Lehman D R,M arkusH R,et al.In there a universal need for positive self-regard[J].Psychological Review,1999,106(4): 766-794

[7]程祺,李孝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分离现象[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44-1345

[8]Greenwald A G,Farham S D.U 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9(6):1022-1038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 mplicit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N ing Yatong,S hi W anghong,X u J inf ang.T he Fourth M ilitary M ed ical U niversity,X i’an710032,P.R.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nd measur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lf-esteem-ability and morality. M ethods U sing the Implicit A ssociation Test made w ith Inquisit psychological software.A total of 88 studentswere assessed on self-esteem s depends on ability and morality aspects,while comparing the deference between gender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selfesteem-ability and morality.Results ①Both value orientation of ability self-esteem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morality self-esteem produced I A T effects(d1=1.24,d2=0.64);②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rality-oriented implicit self-esteem effect and that of ability-oriented(t=2.613,P<0.05);③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ability of implicit selfesteem effect and morality of implicit self-esteem effect(t=-2.148,-2.190;P<0.05).Conclusion Morality-oriented implicit selfesteem effect should be superiorw ith that of ability-oriented.In oriental culture, implicit self-esteem is evident,especially presented by males,which is to say that they are inclined to have a positive assess ment of them selves,though they are not as opt im istic as western people.

Exper imental psychology;I A T;I mplicit self-esteem;V alue orientation

2012-03-25)

① 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研究生(西安) 710032 E-mail:kristy-nongyatong@yahoo.com.cn

△通讯作者E-mail:267268916@qq.com

猜你喜欢

效应道德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懒马效应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找句子差异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