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研究与应用》获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技术二等奖

2012-09-26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刘亚丽

电器工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因子故障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刘亚丽

“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消费品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及标准研制”子项,由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承担。日前,该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2011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立足我国电器附件行业,通过市场调查、国内外相关案例搜集、国内外标准比对等途径开展研究,形成服务于我国电器附件市场的质量安全因子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电工产品领域质量安全因子的研究技术。

项目研究是以电器附件产品现有安全技术为基础,在理论层面上引入电气安全风险理论概念,引入面向环境安全的要求;在分析评价层面运用故障树(FTA)和故障模式影响与分析(FMEA)方法;在分析维度上,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产品安全,不但考虑产品自身的安全与设计制造,也突出产品使用阶段和废气处理阶段的安全。从三维角度、立体分析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的程度与重要性。如图1所示,以电器附件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质量安全因子的研究,构建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电器附件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的影响层次三者之间的分析模型,解决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基础信息库,为实现“人身安全”、“公众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对比近50项国家与国际电器附件标准法规,如,比对BS1363系列、UL系列标准、IEC系列标准与我国标准法规差异,获取质量安全因子50余个;搜集国内外相关预警案例283项、已发生案例85项,统计案例信息,初步识别质量安全因子;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调查问卷进一步识别质量安全因子;运用故障树(FTA)和故障模式影响与分析(FMEA)2种方法有机结合分析质量安全因子;建立火灾、触电和电器设备损害3类典型事故模型;将风险评估理念创新性应用于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的评价中,通过风险矩阵评估得出关键质量安全因子;提出控制关键因子的可行性方案。形成获取、识别、分析和评价质量安全因子的系统性研究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企业生产设计与安全监管中。项目将研究方法系统化和集成化,构建了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数据库,为电器附件行业乃至电工行业提供质量安全监管的动态信息。

项目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1、构建了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数据库,为我国电器附件行业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因子识别、分析、评价的规范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系统。

2、建立了火灾、触电和电器设备损害3类典型事故故障树模型,为相关研究和企业安全监管提供事故模型建立的参考依据。图2为触电事故故障树模型。

3、运用风险矩阵评估得出关键质量安全因子,并提出控制关键质量安全因子的可行性方案。

4、形成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对比分析报告、完成《消费品电器附件质量安全技术应用指南》学术专著、发表6篇研究论文、形成1篇企业示范报告。报告、专著和论文为推广项目成果提供支撑,使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在市场流通和应用。

项目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首次将风险评价理论运用到电器附件产品的质量安全研究中,运用FTA和FMEA方法,提出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的火灾、触电和电器设备损坏事故故障树模型,为系统研究电器附件产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2、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概念的创新。在因子获取上,将安全外延到对环境、健康安全,将质量安全因子分为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并提出危害识别统计的电器附件质量安全因子树,见图3。

3、首次提出利用安全因子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实行控制,将电器附件产品质量安全从生产线外延到使用阶段,如强调场所安全、断电状态对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将我国电器附件的安全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并运用标准化手段将这一成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因子故障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故障一点通
影响因子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