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畜结合模式推动洛川生猪大县和苹果强县建设

2012-09-20孙贵民邓兴照韩丰泽

中国猪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种猪场沼气果园

孙贵民 邓兴照 韩丰泽

(1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畜牧兽医局,延安市716000;2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延安市716000)

洛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全县总面积1 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人口20.4万。洛川是苹果生产大县,是符合苹果生产七项气候指标要求的优生区,2011年苹果总产量74.5万吨。近年来,洛川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 (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和全省唯一的 “一县一业”示范县。但随着苹果产业化发展,以化肥为主的投入模式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造成树体寿命缩短、病虫害频发、苹果品质降低。经测定,全县多数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而国外苹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4%;洛川县10年前20年树龄苹果含糖量为16%~18%,而2008年下降到14%左右。面对新形势、新挑战,2008年,洛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 “以果带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抢抓被陕西省列为三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建设机遇,几年来探索出了一条畜、沼、果三者有机结合的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 科学规划,加强领导,助推果畜结合发展

按照果畜结合的总思路,洛川县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明确了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完善苹果、生猪两大产业体系,做好果畜结合、有机苹果生产这篇大文章,先后编制了 《洛川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规划》、 《洛川苹果产业规划 (2011-2015年)》,下发了 《关于建设现代果业的决定》、 《大力发展畜沼产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生猪和苹果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近期,正在抓紧完善 《洛川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2012-2020年)》。洛川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大力实施 “强基富民”、“千人进百村入万户”工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健全完善了技术服务体系,成立生猪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县兽医实验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化验室,为基层聘用24名专业技术人才和200名村级防疫员,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配有防疫员的三级畜牧兽医技术体系,为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 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调动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

洛川县苹果总面积达50万亩,生猪饲养量远远满足不了有机肥的需求。果畜结合,必须增加生猪饲养量,才能多生产有机肥。为加快生猪养殖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对新建千头纯种猪场每场奖补200万元,新建600头商品代种猪场每场奖补100万元,存栏100头、年出栏200头养猪示范户每户奖补1.5万元,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人工授精配种站每站补贴10万元,每引进一头二元母猪补助1 000元,对所有能繁母猪实行保险补助。二是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年新建设600头商品代种猪场和生猪养殖小区的场地平整费用由财政出资补贴,道路硬化、生产用水用电由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负责,纳入全县整体规划建设之中,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优先实施到位。三是加大金融信贷协调。针对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额度小、门槛高、贷款难的实际,建立了金融部门支持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对养殖户采取房产证、林权证抵押、信用担保、五户联保等灵活方式,加大养殖企业信贷扶持力度。

3 沼肥纽带,种养衔接,促进果畜产业结合发展

为保证畜牧养殖与苹果发展的真正融合,洛川县以沼气建设和有机肥生产为纽带,提高猪粪的转化效率和施用效果,为果园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源,促进果畜产业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一是推进以 “专业投料、专业维护、专业抽渣、专业施用”为核心的沼气服务社会化,提高沼气设施利用率。二是加大大中型沼气建设力度,强化沼气的综合利用,所产沼气通过集中供气系统,用于发电及向养猪场职工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三是充分发挥沼渣施肥、沼液喷施在增强树势、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积极作用,发酵后的上清液,通过沼液还田管网向苹果园提供优质有机沼肥。四是加大自主研发生产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建厂,将发酵后的沼渣与前处理分离的猪粪混合,通过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及营养调配,生产生物有机肥和苹果专用多元营养有机肥。到2011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2.7万多口,入户率达72.8%,成为西北地区第一沼气大县,建成生态果园10万亩。沼畜业的健康发展为推进果畜结合和有机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探索果畜结合新模式

针对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植苹果为主、分散养猪户少的实际,洛川县探索出了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以适度规模为补充”的六种果畜结合发展新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引进的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把猪粪无偿提供给果农,带动周边果园增加有机肥投入。二是庭院模式。以果农为主体,把猪舍建在房前屋后,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基本满足了自家果园的有机肥投入量。三是 “畜-沼-果”生态循环模式。以自繁自育的养殖场为主体,建立大型沼气工程,使猪场与果园通过沼气工程连为一体。四是“以粪订果”模式。以苹果销售企业为主体,建立生猪养殖场,无偿向周边果农提供猪粪,将这些果园作为自己的有机苹果基地,与果农建立紧密的果畜结合关系。五是合同代养模式。由龙头企业承担技术培训、饲料供应及育肥猪的回收,养殖户负责圈舍和设施配套建设,产生的猪粪投入果园生产。六是“田园模式”。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把猪舍修在果园地头,边务果边养猪,猪粪就地生产利用,既节省了劳力,又减少了果园投入。通过以上多种模式既发展了生猪生产,同时也形成了 “养猪产肥、用肥上树、向树要钱”的循环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 “果畜结合、循环发展”是推动生猪生产发展、苹果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重大举措。主要表现在:

(1)大幅提升了生猪生产能力。2011年洛川县生猪饲养量达到91.7万头,比2008年增长3.4倍。目前,洛川县生猪饲养量已位居延安市首位,已成为延安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商品猪供应基地。

(2)大幅提升了生猪生产效率。三年来,累计建成千头纯种猪场3个,600头商品代种猪场35个,万头生猪示范村52个,养猪专业合作社41个。生猪养殖从圈舍建设、养殖规模、饲养管理水平等均实现了质的飞跃,纯种猪场、商品代种猪场、万头示范村、万头育肥场、养殖小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而使生猪饲养周期缩短到180天,出栏率提高到150%。

(3)大幅提升了苹果品质。三年来,全县挂果果园亩均生猪由不足1头达到2.3头猪,为果园提供有机肥270万吨。大量有机肥的投入使用,使全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0.94%提高到现在的1.2%,苹果亩产提高5%以上,优果率提高10个百分点。据洛川县果树研究所测定,果园施用有机肥后树势明显增强,苹果的主要质量指标全面提升:单果增重20.1%,硬度增加17%,可溶性固性物提高9.4%,维生素C含量增加20.9%。目前,洛川县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37万亩,出口示范基地2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果品基地达到3.55万亩。

(4)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三年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7万口,增收节支8 100万元;通过施用有机肥节约化肥投入9 000万元;通过苹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使果园亩均增收800~1 000元,洛川县国民年增收5亿元。2011年,洛川县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647.5元,比2008年增长了2.3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978元,其中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

洛川县在生猪大县、苹果强县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走出了一条 “果畜结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但还存在有机肥生产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果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下一步,洛川县将按照巩固、提高、完善的目标要求,借鉴全国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果畜结合模式,建设生猪生产大县和苹果生产强县,推动生猪和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2011年洛川果畜结合效益调查汇总表

猜你喜欢

种猪场沼气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陕西丹凤:大型现代化种猪场投产运营
秋天的果园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