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著名蔬菜学家、蔬菜育种专家李树德

2012-09-11

中国蔬菜 2012年10期
关键词:株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著名蔬菜学家、蔬菜育种专家李树德

李树德先生1929年出生于北京,浙江省绍兴市人。1949年考入华北大学农学院。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被分配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此后曾在北京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生物学博士。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树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番茄育种专家。1961年,在对现有引进的材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品种比较及提纯复壮选出北京10号和蔬研11两个品种,很快在华北、西北大面积种植;通过杂交、分离、选择,育成早粉2号、大粉1号、大黄1号等5个品种。其中早粉2号替代了同类型的国外品种在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并作为早熟品种育种中的优良亲本被广泛采用。1978年开始进行番茄抗病育种研究,先后育成抗Tm V、丰产、优质的中蔬4号,成为“六五”期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粉果番茄品种;中蔬5号和中蔬6号是国内外首次育成的抗Tm V0、1、2、1.2株系,中抗Cm V,丰产,优质新品种;中杂9号是抗Tm V、叶霉病、枯萎病的保护地专用品种。这些品种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推广60万hm2(900万亩)以上,对提高番茄产量和抗病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李树德先生参与主持全国番茄主要病毒原鉴定及株系分化研究,明确了在各省的病毒种群和株系分布情况,并结合鉴定,筛选和创新了部分抗原材料。在进行番茄杂交优势研究过程中,他明确了番茄果数、始熟期对产量、早期产量的优势表现;第1花序节位、现蕾期及开花期对成熟期的影响;番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番茄育种理论,对番茄育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李树德先生长期任研究所的负责人。他胸怀大局,心系全国,为推进中国蔬菜科研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74~1979年,他负责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蔬菜科技协作会”,依据当时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重大科技项目协作组织并开展协作研究。这三次会议对恢复受极“左”思潮影响的蔬菜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李先生又多次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和部门重点蔬菜科技攻关计划,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蔬菜生产和科技水平,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李树德先生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初,蔬菜研究所整建制下放北京市。1978年,蔬菜所回归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原建制。李树德先生积极参与领导蔬菜所的恢复重建工作,从所址选定、规划设计、试验条件的创建、科研队伍建设到机构设置等都做了大量工作。1983年,他主持所内的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及要求,调整了研究所方向和任务,将主要研究力量投向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人员优化组合。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攀登科技新高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逐步成为全国蔬菜科研中心。

李树德先生主持或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主持或参加撰写的专著10部,如《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等;发表论文50余篇。

李树德先生曾先后担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至第四届委员,农业部蔬菜专家顾问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发明基金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二、第三届委员会理事,中国花卉协会第一至第三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园艺学会第五至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是《园艺学报》副主编、主编,《中国蔬菜》主编。1997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2000年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猜你喜欢

株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睡眠研究所·Arch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昆虫也会便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