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湖南省高校为例*

2012-09-11辜德宏刘伟一

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均数总体比例

辜德宏 陈 军 刘伟一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长沙 410205;2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长沙 410081)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了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现状,从而为针对性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按照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1]为此,本研究主要按照学习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阐释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状况。

1 研究方法

1.1 访谈法

首先,对5个班级15名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式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体育课学习的相关看法。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还是想在体育课中学习和练习的,但是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喜爱。体育学习中思维的应用较少,主要是跟着老师学和练。但是课后长久不用,很快就忘记了,也不会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健身中去。其次,笔者对3名非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结构性访谈。发现他们同样在体育课学习中思考的较少,学习、练习主要是应付考试。认为大多数内容不适合自己拿来健身。最后,对所带学习小组的6名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访谈培训。结果发现除印证了第一次自由访谈的结果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会使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有所发展,对于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则难以产生明显影响。部分学生提出体育课能丰富自身的体育知识、培养协作、竞争等体育精神。

1.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教育学、教学论、体育教学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及科研论文,针对学习评价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特点,将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为观察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的两个维度指标。将体育学习的过程划分为体育参与、体育思考、体育练习三个下位维度指标,体育学习的结果划分为体育科学的素养和体育人文的素养两个下位的维度指标。

1.3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查询相关文献,制定了初步问卷,经过8轮问卷的制定、讨论、修改后,形成调查问卷的指标。之后采用特尔菲法,请了省内的20位专家对问卷指标的确定进行了2轮意见咨询和修改。然后针对长沙市 6所高校分发了 100份问卷进行预调查,针对调查情况,对于多选排序题进行了删减,从而形成最终调查问卷。最后,请这些专家对最终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结果问卷效度均为合理。问卷调查于2011年4月10日至20日进行,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等20个高等院校,每个学校分发问卷50份,合计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96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943份,有效回收率为 94.3%。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间隔 10天再次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调查对象中随机选取了50人发放问卷,对两次调查的客观性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求得平均相关系数为 r=0.86,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可靠性较强。

表1 调查样本个人基本信息一览表

1.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7.0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频次和均数统计处理,对有效问卷的总体回答情况进行了频次统计分析;其次,按五级量表的计分形式,分别赋予正向到负向选项5、4、3、2、1分,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总分和均数,并根据均数大小分析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的态势。即正向和负向的分界中点为3,如果调查数据的均数≥3,则说明正向,数字越大则正向程度越强。如果调查数据的均数<3,则说明负向,数字越小则越负向程度越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

经过课题组的多轮研讨,结合专家们的观点,本研究将体育学习、思考、练习的主动性,体育学习、思维、运动能力的发展性作为观察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指标。

2.1.1 体育参与

学生体育课堂中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比例,非常多(187人,19.8%)、比较多(391人,41.5%)、一般(294人,31.2%)、比较少(67人,7.1%)、从来没有(4人,0.4%)。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61.3%,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在体育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高,能够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是否有所发展(如记忆、模仿、掌握动作能力等),非常多(123人,13.0%)、比较多(351人,37.2%)、一般(385人,40.8%)、比较少(78人,8.3%)、从来没有(6人,0.6%)。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50.2%,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他们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条件下,自身体育学习能力有所发展。

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总体均数(3519,3.7317),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发展性总体均数(3336,3.5376),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总体均数(6855,3.6347)。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总体均数3.6347>3,总体表现趋于正向,这说明针对体育参与这一层面,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但是它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发展体育学习能力。正如研究者所说[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参与热情,通过身心直接体验发展学习能力。其中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的情况相对领先,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发展性的情况相对落后,这提示我们需要更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2.1.2 体育思考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比例,非常多(91人,9.7%)、比较多(311人,33.0%)、一般(400人,42.4%)、比较少(134人,14.2%)、从来没有(7人,0.7%)。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42.7%,比较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为14.9%,这说明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较多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这有利于他们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懒于思考,被动接受式学习,不利于达到体育学习的预期效果,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是否有所发展(如注意力、观察力、领悟力等),非常多(96人,10.2%)、比较多(325人,34.5%)、一般(424人,45.0%)、比较少(88人,9.3%)、从来没有(10人,1.1%)。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44.7%,比较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为 10.4%,这说明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较多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有利于他们自主进行体育学习。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发展较差,不利于发展他们的体育自学能力。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和思维能力仍然是教学工作的难点。

学生体育思考的主动性总体均数(3174,3.3659),思维能力的发展性总体均数(3238,3.4337),体育思考情况的总体均数(6412,3.3998)。学生体育思考情况的总体均数3.3998>3,总体表现趋于正向,这说明在体育思考这一层面,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体育思维意识和习惯,但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意味着教学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再思考,发展体育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把体育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技术问题、提出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2]。其中学生体育思维能力的发展性的情况相对领先,体育思考的主动性的情况相对落后,提示我们需要更为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2.1.3 体育练习

学生有在体育课堂中积极主动进行练习的比例,非常多(179人,19.0%)、比较多(406人,43.1%)、一般(276人,29.3%)、比较少(80人,8.5%)、从来没有(2人,0.2%)。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62.1%,这说明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积极主动进行练习,有利于他们发展体育运动能力。这也给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否有所发展(如技能、素质等),非常多(129人,13.7%)、比较多(368人,39.0%)、一般(356人,37.8%)、比较少(81人,8.6%)、从来没有(9人,1.0%)。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比例为52.7%,这说明多数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了发展,有利于他们发展体育锻炼能力。这也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体育练习的主动性总体均数(3509,3.7211),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性总体均数(3356,3.5589),学生体育练习情况的总体均数(6865,3.6400)。学生体育练习情况的总体均数3.6400>3,总体表现趋于正向,这说明针对体育练习这一层面,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练习积极主动,运动能力的发展积极有效,但是它也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刺激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体育实践练习的意愿和效率,发展体育运动能力。其中学生体育练习的主动性的情况相对领先,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性的情况相对落后,这提示我们需要更为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素质的发展。正如研究者所说[3]:高校体育课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2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结果

经过课题组的多轮研讨,结合专家们的观点,本研究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体育智能作为观察大学生体育科学的素养的指标。将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态度、体育锻炼习惯、体育的实践应用作为观察大学生体育人文的素养的指标。

2.2.1 体育科学的素养

体育课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比例,完全有(187人,19.8%)、基本有(453人,48.0%)、一般(242人,25.7%)、基本没有(54人,5.7%)、完全没有(7人,0.7%)。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67.8%,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体育课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现有体育教学形式承载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学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拓展了体育知识;体育课有没有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完全有(153人,16.2%)、基本有(432人,45.8%)、一般(293人,31.1%)、基本没有(56人,5.9%)、完全没有(9人,1.0%)。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62.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体育课发展了相关的体育技能,现有体育教学对技能的培养没有弱化,学生仍然是依托体育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来进行身体运动的实践学习活动;体育课有没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全有(179人,19.0%)、基本有(374人,39.7%)、一般(305人,32.3%)、基本没有(77人,8.2%)、完全没有(8人,0.8%)。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8.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通过体育课一定程度提高了身体素质,体育课教学的安排仍然是建立在一定运动量基础上的,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他们的运动参与而相应地有所提高;体育课有没有增强学生的体育智能(如体育学习、思维、调控能力等),完全有(139人,14.7%)、基本有(341人,36.2%)、一般(376人,39.9%)、基本没有(77人,8.2%)、完全没有(10人,1.1%)。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0.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体育课发展了体育智能,体育课教学重视了对学生体育智能的培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发展了相应的体育智能。

学生体育知识的总体均数(3588,3.8049),体育技能的总体均数(3493,3.7041),身体素质的总体均数(3468,3.6776),体育智能的总体均数(3351,3.5536),体育科学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13900,3.6851)。学生体育科学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3.6851>3,总体表现趋于正向,这说明针对体育科学的素养这一层面,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结果,但是它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体育教学需要继续把握体育的科学规律,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育科学的素养。正如研究者所说[4]: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情况相对领先,学生体育智能、身体素质的情况相对落后,这提示我们需要更为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智能与身体素质。

2.2.2 体育人文的素养

体育课增长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比例,完全有(170人,18.0%)、基本有(384人,40.7%)、一般(293人,31.1%)、基本没有(75人,8.0%)、完全没有(21人,2.2%)。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8.7%,基本没有和完全没有的比例为10.2%,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了体育兴趣,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如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激发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仍是广大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体育课有没有增长学生的体育意识(如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等),完全有(174人,18.5%)、基本有(372人,39.4%)、一般(327人,34.7%)、基本没有(52人,5.5%)、完全没有(18人,1.9%)。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7.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后体育意识增强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反复强化提升着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课有没有促进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发展(如拼搏、团结、竞争精神等),完全有(164人,17.4%)、基本有(373人,39.6%)、一般(315人,33.4%)、基本没有(73人,7.7%)、完全没有(18人,1.9%)。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 57.0%,这说明多数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发展,体育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使得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他们对于体育精神的感受更为真切。

体育课促进学生的积极体育态度的发展的比例,完全有(166人,17.6%)、基本有(372人,39.4%)、一般(316人,33.5%)、基本没有(73人,7.7%)、完全没有(16人,1.7%)。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 57.0%,这说明多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他们对体育学习的认同度与投入度;体育课有没有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发展,完全有(141人,15.0%)、基本有(362人,38.4%)、一般(309人,32.8%)、基本没有(108人,11.5%)、完全没有(23人,2.4%)。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3.4%,基本没有和完全没有的比例为13.9%,这说明多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所发展,有利于促成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发展,不利于终身体育锻炼的形成。体育教学如何落实到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上,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学生有没有在日常身体锻炼中运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完全有(132人14.0%,)、基本有(343人,36.4%)、一般(324人,34.4%)、基本没有(115人,12.2%)、完全没有(29人,3.1%)。完全有和基本有的比例为50.4%,基本没有和完全没有的比例为15.3%,这说明多数大学生不仅接受了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能学以致用,体育教学发挥了预期的效果。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并没有在课后应用体育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仍然具有一定的应试心理。体育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值得重视。

学生体育兴趣的总体均数(3436,3.6437),体育意识的总体均数(3461,3.6702),体育精神的总体均数(3421,3.6278),体育态度的总体均数(3428,3.6352),体育锻炼习惯的总体均数(3319,3.5196),体育实践应用的总体均数(3263,3.4602),体育人文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20328,3.5928)。学生体育人文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3.5928>3,总体表现趋于正向,这说明针对体育人文的素养这一层面,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结果,但是它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把握体育发展的时代脉搏,考虑学生心理变化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体育人文的素养。正如研究者所说:只有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学生的厌倦情绪才能得到缓解。[5]成功的体验是兴趣形成的催化剂,通过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诱惑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6]其中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精神的情况相对领先,学生体育实践应用、体育锻炼习惯的情况相对落后,提示需要更加重视为学生的体育实践应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造有利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的总体均数3.5986。从均值大小来看,大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态势虽然表现正向,但距离正向高分值仍有不小距离。这说明大学生还有更大的学习潜力尚待挖掘,这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的长期努力和积极付出。因此,我们要牢记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现状,持久保持教学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正如研究者说:体育教学要正视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整合外部环境条件因素,使他们体验到拥有归属感和能力感的自信与坚强,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我调节与自我支持,鼓励学生合作和发挥团队精神,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7]。

3.2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的总体均数3.5582。其中,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总体均数3.6347,大学生体育思考情况的总体均数3.3998,大学生体育练习情况的总体均数3.6400。这说明大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的总体情况相对滞后,大学生体育思考的情况更是相对落后。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水平,在注重发展他们的体育参与、思考、练习的基础上,更需要重视对于他们体育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体育思考的主动性。

3.3 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结果的总体均数3.6390。其中,大学生体育科学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3.6851,大学生体育人文的素养情况的总体均数3.5928。这说明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结果的总体情况相对领先,而其中大学生体育人文的素养情况相对落后。因此,我们要在继续巩固对学生体育科学的素养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人文的素养,尤其是学生的体育实践应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意识,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3]。

1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09

2 李照和.论大学生体育学习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02-103

3 董晓虹.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92

4 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22(5):455

5 韩英.大学生体育课厌倦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65

6 张惠红,季克异.关于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136-139

7 曹芳.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体育学习动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6):56-58

猜你喜欢

均数总体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组成比例三法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