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不断突破的“民营经济”高地——对话台州市市长吴蔚荣

2012-09-06刘江

浙江经济 2012年18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台州人才

台州,不断突破的“民营经济”高地
——对话台州市市长吴蔚荣

台州,“温台模式”的创始者、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浙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台州人均收入水平早已跻身全省前列。现今,在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台州会有什么新突破?日前,本刊主编刘江就“台州现象”、“民营经济转型”等话题对话台州市市长吴蔚荣

刘江:近年来,台州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浙江经济模式的一个突出代表。那么,您对“台州现象”是如何定义的?

吴蔚荣: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探索出了诸多各具特点的发展模式,“台州现象”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本质就是“民营主导+政府推动”,全民的创业创新意识、先人一步的市场意识是根本动力,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坚决支持、放手发展是推动力,两者形成互动、互促。这是一种兼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长的区域发展路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民”:一是民营。民营经济主导,民营经济占到GDP的90%以上、财政收入的85%以上,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二是民办。民办社会事业发达,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到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各个领域,如社会力量办学(中小学)约占浙江总数的1/4;全国唯一拥有3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占全市存贷款规模的15%。三是民主。民主政治活跃,民主恳谈、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等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四是民享。民生社会初步形成,台州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民富程度高,形成了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刘江:受全球经济减速,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台州经济增长压力仍在继续加大,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态势明显。台州市在工作上是如何把握“稳增长”的总基调?

吴蔚荣:今年以来,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低位开局的经济运行,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大干二季度”、“突破三季度”等活动,通过“一季一载体,逐季抓推进”,在全市兴起大干快干的热潮,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向好,大干快干氛围浓厚,拔钉破难强势推进,工作创新亮点纷呈。

下一步,根据国家“稳增长”的要求,我们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关键之举。有效投资既能形成增量,又能调整存量,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无论宏观环境如何变化,抓有效投资的决心不能有丝毫改变。重点集中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等“四大建设”上,努力形成投资增量。

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开展工业强县(市、区)、工业强镇(街道)竞赛活动,出台了工业稳增长、市区“飞地”工业、“优二进三”、“台地工业、坡地村庄”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引导企业坚守主业,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和服务环境。

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根本路径。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加强企业上市工作等政策意见,引导传统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应用现代装备、实施精益管理、创建自主品牌、引进创新团队,减员增效。同时加大节能减排的倒逼力度,坚决整治污染,淘汰落后产能。

把稳定企业生产作为重要任务。出台加大外贸扶持力度10条措施、确保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意见,鼓励和引导企业完善营销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特别是突出稳出口,着力开拓新兴市场,切实做好困难形势下企业稳生产、保订单、拓市场工作。

刘江:台州处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长三角地区,作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如何立足区域经济,发挥区位优势,搞好地方特色经济?

吴蔚荣:民营经济的优势成就了台州过去几十年的辉煌,台州未来的发展也必须要依靠民营经济,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下一步,我们着力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以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认真落实“非公经济发展新36条”,加强“五放宽”改革试点,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着力提高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台州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装备更新改造,努力推动“台州制造”向“台州创造”转变。

着力构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平台。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强海洋开发机制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民资进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海岛开发等领域,使民营经济成为台州沿海开发的重要力量。

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以“服务提质、审批提速、督查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提”工程,深化“五送”、“双服务”、“进村入企”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扶持,真正为民营经济发展帮扶解困。

着力提升台州民营经济精神内核。把“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提升为“敢于担当、敢于超越、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四敢精神”,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形成全民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刘江:对于民营经济为绝对主导的地区,台州如何摆脱“原生性”民营经济的固有缺陷,从而革新其经济结构?

吴蔚荣:随着台州进入发展新阶段和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急剧变化,台州民营经济先发优势逐步弱化,自身结构性、素质性问题进一步突出。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从“先发”走向“先转”。

一是支持台州商人创业创新,努力突破民营经济“路径锁定”。充分发挥台州商人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千方百计招大商、招大企,加快形成“民间投资发挥主导作用、上市融资融制融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对接国资打造大产业大设施、做强民营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的“五资联动”的格局,为内源式经济发展模式注入新的成长基因。

二是大力培育壮大企业,努力突破企业“成长天花板”。以“企业培育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116”工程、成长型企业“815”工程等工作,抓好“大”,培育“中”,扶持“小”,推上市,促兼并。

三是实施产业提升,努力突破产业“低端陷阱”。以5个省级、36个台州市级现代产业集群培育试点为抓手,推动块状经济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提升特色优势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积极深化改革,努力突破企业“体制缺陷”。实施“企业股权重构计划”,深化产权改革,推进民营经济“股份再股份”,打破传统民营经济家族化和“一股独大”的局面。推进企业上市,目前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7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刘江:台州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分工生产,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上有什么新布局和产业导向?

吴蔚荣:台州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分工生产,与本地的产业发展历史密切相关,既是民间创业力量涌动的结果,也是政府产业政策推动的结果。首先,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是台州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生产的助推器;其次,小企业发展综合环境的营造是台州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生产形成的主要因素;第三,民间资本的组织化导致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崛起;第四,民营金融的发育是台州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生产发展的有效催化剂;第五,政府产业政策是促进台州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有力推动。

在产业集聚区布局上,着力构筑“一心六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一心”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六区”分别为环三门湾三门片区、玉环经济开发区、黄岩经济开发区、临海经济开发区、仙居经济开发区和天台工业园区。逐步推动产业向东部沿海集聚,建设多个专业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园和综合产业园。

在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上,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为导向,提升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装备制造、医药、资源再生、石化等支柱产业和家用电器、休闲工艺礼品、塑料、特色消费品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和海洋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市场、休闲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突出抓好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重点区和台州转型发展核心引领区。台州湾集聚区规划面积为86.73平方公里,其中“十二五”开发建设46.2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是“一轴一港一核三区”:“一轴”即沿海高速和依托沿海高速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一港”即台州中心港区,包括头门、海门、大陈作业区;“一核”即台州市区东部组团;“三区”即三个重点片区,包括临海东部组团、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和温岭东部组团。在规划布局上,突出“台州湾”核心地位;在战略定位上,遵循“科学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强化“循环引领”;在产业导向上,体现“优新高特”;在体制机制上,采取“统分结合型”。

刘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台州在“十二五”时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上有什么新举措?

吴蔚荣:台州市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制定了《台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推动人才强市建设,为台州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抓人才投入力度。各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从去年开始已按地方可用财力的1.5%列支,争取到2016年开始将按地方可用财力的2%列支。

二抓人才政策创新。我们连续出台了“人才发展20条”及其12个配套文件,涵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载体建设、生活待遇、服务保障等各个人才发展环节。这些政策的力度均达到了目前省内同等竞争城市的平均水平,像海外引才资助、创业人才扶持、创新人才待遇等政策的含金量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今后几年,还将重点在促进人才创业的投融资政策、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以提升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

三抓“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实施“500精英计划”(5年内投入10亿元的扶持资金,力争新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推进“九大人才行动计划”(非公企业人才开发计划、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创新团队推进计划、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支撑计划、名师名医名家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扶持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有序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

四抓人才平台建设。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家名师名医工作室等平台建设。

刘江: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台州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如何带动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实现重点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吴蔚荣:抓项目是确保有效投入的根本途径。上半年,我们通过“大干二季度”活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在建项目加快了进度,一批久拖未解的项目得到有效推进,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下2010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增幅排名居全省第1位。

下阶段,我们将坚持把抓项目放到全局和战略高度加以科学把握和推进,加快推进沿海高速、台州新机场、金台铁路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炼化一体化、重大汽车等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一是抓项目进度。抓前期,促开工,赶进度,争取更多“国批”、“省批”项目尽快获批实施,再集中突破、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二是抓难题破解。积极开展重点建设“难题破解月”等活动,着力突破土地要素瓶颈制约,加大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力度,全力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着力破解融资瓶颈制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争取列入创建“全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试验区”。三是抓推进机制。深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制度。建立现场督评制度、公开评议制度,做到“半月一跟踪、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成效。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台州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