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出精彩 变出活力——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

2012-09-0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15021

地理教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经纬网教材内容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15021) 陈 玲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一、变顺序

教材“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是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可这部分内容是整本教材的最难点之一,而学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还没适应初中生活,就马上遇到这样难的内容,心理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和建构,进而还会对地理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了这种现象,所以在“新教材观”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第一章内容改在教材的最后一章学习,当学完教材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这样过渡: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地球上人们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有人把地球比喻成“地球村”了,说地球越来越小了,你知道地球到底有多大吗?你知道地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你一定会解答这些疑问的。这样,比较自然地从第五章过渡到第一章的学习,这时学生已在初中阶段经历了三个月的学习,已经较好地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在三个月的地理学习中也与地理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逐步喜欢上了地理,也基本认识了学习地理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难的内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会有较大的提升,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有趣、有劲也有效。

二、变图形

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中,教材共运用了22张图像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师需要较好地运用这些图像资源,引导学生读图、画图、析图,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图,通过这些图的变化逐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例如在教材“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第4张图后再加箭头,增加一张反映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大小的图,进而在认识地球是球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使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更进一步。又如:这节内容的最后一个标题是“利用经纬网定位”,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只呈现了一张图“图1.14经纬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三类图形来层层深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轻松地学会利用经纬网来定方向,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类图形:

第二类图形:

第三类图形:

三、变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学科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在学生学习某个主题时提供不同的切入点,教师解释或教授某个主题的方式越多,学生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感官真正动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设计的活动有“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等多种方式。

对于读说的活动可以这样安排: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赤道纪念碑”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朗读,并说说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自己感悟到了什么?如有同学去过英国,参观过格林尼治天文台,也可以请他说说感受。

对于“书写”的活动可以这样安排:教材中的“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内容,在读图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填写纬线和经线的概念、指示方向、长度、形状等特点的差异,列表填写纬度和经度的划分特点差异。在空白图的合适位置填写出经纬度数等。

对于“描画”的活动在这节教学中尤其重要,如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上描画出航行路线,圈出依次经过的海洋。在教材“图1.7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上描画出赤道、回归线、极圈、极点等特殊的纬线。在“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上描画出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在自带的小地球仪上描画经过家乡苏州附近的重要经纬线(约北纬30度,东经120度)。

对于“思考”的活动,可以提出以下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如: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读教材“图1.12北半球南半球图”想想:如果图的下面没有小字说明,你有哪些办法能够辨别出南北半球?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纬网可以定方向,你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团结合作。

对于“制作”的活动,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地理兴趣活动时间进行,这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复习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如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并进行评比展示,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教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改倡导的教材观也认为,教材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可变、发展和开放的,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地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应该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教师要本着“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而不脱离教材”的原则,努力从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使课堂过程更加精彩、更加充满活力,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经纬网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地理课程中经纬网地图判读方法分类指导举隅
画出0°经纬线,轻松读出经纬度
主要内容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