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学习与教学策略

2012-09-0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铭选中学362400王礼将

地理教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综区域策略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铭选中学(362400) 王礼将

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繁杂多样,广大师生感觉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结合困难,学生学习杂乱和教师教学混乱是师生共同的困惑。本文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提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的自修策略;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提出区域地理知识的裁剪策略、类比策略、要素建模策略、图文互化策略。希望能解决此困局。

一、区域地理知识的重要地位

1.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

区域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内容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示意:高中地理教材在初中义务教育课程基础上编写的,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内容,不管是必修地理还是选修地理内容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同时,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两大特性即综合性和区域性特性的体现途径。综合性主要指地理系统要素的时空组合和演化特性,区域性主要指地理内容的时空载体、存在形态特性。区域地理是两大特性的形和质,两大特性是区域地理的属性,两者相互依存成为一体。

2.在文综能力测试中的地位

区域地理是新课程文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2008年新课程试验区的文综大纲》中的考试内容有四大部分:一是自然地理和地图、二是人文地理、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四是选修地理。显然,区域地理是新课程文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文综卷中区域地理是考题情境的最主要来源。

文综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1)掌握区域位置,识辨区域——区域环境组成要素定位;(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落实地;(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区域地理知识的自修策略

1.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自我完善知识结构

要以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区位为指导,从联系的观点出发,构建区域宏观知识框架(如下图),构建区域地理一般知识框架(如下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条理化、清晰化的目的。学生可参照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图,定位所学各部分内容,并系统地建立起区域地理知识技能体系。同时利用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图进行自我诊断和完善知识结构。

2.构建地理心图,提升区域的识辨能力

心理地图就是指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的反映;它又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而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区域心理地图构建的一般方法是由宏观到微观。构建地理心图,把地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是地理素养的重要形成途径,可快速提升学生区域识辨能力。

3.应用高中地理原理,解读初中区域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内容主要是系统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学习的要求。中国地理教材、世界地理教材是基于初中学生认知特点而编写的,而高中地理要求远高于区域地理读本的内容要求,因而修习时必须要应用高中地理原理学习区域地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水平,才能符合新课标要求。如初中的世界海陆知识模块需应用如下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①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定位及其方法;②四大洋的重要通道的位置及其相关地理现象;③要用板块构造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洲地貌成因及特征。

三、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策略

区域从行政范围角度分类,主要指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是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知识。区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四大研究系统中的重要一个环节;从内涵角度分类,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多项内容,是各种地理原理最终落实和运用的“场所”,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载体。

中国区域地理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外流区和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区域地理除了13个分区和8个国家外,还可以适当外延海上重要海域、世界气候区、世界地形区、工业区和农业区、政治经济集团、局部冲突地区等内容。

1.裁剪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高一一年要完成《地理Ⅰ》、《地理Ⅱ》的教学;高二一年时间要完成《地理Ⅲ》和选修lA的《城乡规划》、《环境保护》,lB《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区域地理》的教学。各学校周课时安排不一,一般每周安排3—4节,这样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教学内容与师生知识储备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教学内容具有社会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工农业生产常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如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的季节、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季节、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工业生产过程等等。因此很有必要采取区域地理裁剪教学策略,把各类区域进行分类归类并采用类比法,选择一些典型区域进行教学。有些学校的做法是世界地理是粗线条的,中国地理是精细的,一般性分述地理从简,概述地理要详。

2.类比策略

类比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类比手段,反映地理现象事物的特征、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利于掌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此策略运用于世界大江(刚果河与亚马逊河、长江与黄河等)、国家(印度与巴西、中国的东北与华北等)的教学,把系统地理知识应用于区域地理中,同时兼顾到区域的相同和差异。

3.要素建模策略

在教学中,依据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区域地理要素模式(如下图)逐步展开教学,既可节省时间,更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区域地理要素模式构建过程:第一步从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第二步从位置探讨气候(气压带风带),第三步从海陆位置探讨地形(板块学说),第四步从气候和地形探讨河湖(水文和水系特征),其实就是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出发思考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这既是教材编写者的思维,也是教学的基本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的框架。该模式意义在于:一是认识区域方法、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4.图文互化策略

图文互化策略指把区域地理的图和文字信息进行互相转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归纳整理能力及图文互化能力。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获取试题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分析整合的能力;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图文互化正是实现此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图文互化地理教学策略,注重构建开放式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创建和谐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区域地理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重要载体,也是地理思想和地理规律原理的重要考查途径。如何把细化的高考要求落实到区域地理中,是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文综区域策略
分割区域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光辉下的阴影——2016年高考文综I卷第41题思考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题商榷
探寻高考地理试题错因——以新课标文综Ⅰ卷第37题为例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