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陵江流域居民水环境意识对沿岸鸟类的影响初探

2012-09-01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黄华玄

地理教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嘉陵江鸟类居民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黄华玄

指导老师 魏开 纪玉梅 唐德富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直到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来自陕西省凤县的东源与甘肃天水的西汉水汇合后,西南流经略阳,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纳白龙江,南流经南充到合川,先后与涪江、渠江汇合,到重庆市主城区注入长江。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超过汉江,居长江支流之首,其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嘉陵江的水环境现状,为保护嘉陵江、开发嘉陵江献计献策,四川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学生和老师组成了“长江水学校嘉陵江综合考察”队,于2011年8月开始了历时7天的嘉陵江流域科学考察及保护水宣传活动。嘉陵江流经3省1市,沿途有多个城市和乡村,是很多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们小组主要通过调查居民的水环境意识,初步探讨其对鸟类的影响。

一、调查方法

观察鸟类主要是采用样线法。样线调查方法一般都要包括样线布设、数量调查和密度计算这3 个相关方面的内容。调查时,按以上路线以1-2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慢步走),如果遇到鸟多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停留片刻。记录前方及左、右50米之内发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看见、听到的都算在内。从后方飞向前方的鸟类不记录,不做重复记录;但有当次未记录的种类,也记录在内。对于不能确定其种类的,可大致确定其分类再记录,如喜鹊、白头鹎;对于完全不认识的鸟,则尽量描述其形态或叫声,以备以后确定、补充。

关于居民的水意识的社会调查则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由考察团全体同学在实地考察中进行。问卷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居民对当地水质的评价;当地水体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大致情况;当地污水处理的大致情况;当地居民饮用水的状况;当地环境教育的大致情况等等(问卷主要内容见附录,发表时被删除)。

二、分析

1.嘉陵江流域水环境意识和鸟类状况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嘉陵江重要性的认识,当地居民对水环境的评价,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地居民有无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废水情况,有无接受过系统环境知识教育等。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地居民对于水环境的评价多为一般及不好,而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工业及居民生活污染。在社会调查时,我们发现大家普遍意识到嘉陵江对大家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居民生活污染的严重,认为居民生活污染水质的约占49.6%,甚至超过工业污染,成为嘉陵江污染的首要污染源。这个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是:居民大多缺少环境知识教育,向河道中倾倒垃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上游至下游观察、记录并访问当地居民,发现源头及上游部分鸟类较多。但是,由于树木较为茂盛,其中多是听到叫声,很少看见鸟类的踪影。据当地居民反映,他们常见到一些不知道名字但色彩很艳丽的鸟类掠过,且每天都会听到很多鸟叫声,此起彼伏。相比上游部分,下游部分鸟类逐渐减少,但由于多有农田,可以看见的鸟类较多,但听见的叫声明显减少。居民除了常见的麻雀等喜吃稻谷的鸟类外,很少见到其他的不知名的鸟类。沿途部分记录如下。

由这些记录不难发现,嘉陵江的水质由上而下愈渐恶化,且已经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治理手段,可能会造成一些更加恶劣的结果,如珍稀鸟类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

2.嘉陵江流域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与鸟类的关系

众所周知,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鸟类色彩艳丽,鸣声婉转,而且主要在白天活动,无论是种群还是群落水平上,鸟类都是最容易观察和调查的动物,同时也是环境监测的非常有效的指示物种。

与此同时,居民对于水环境的保护以及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样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是一个必要因素。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公众环境意识的强弱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以及当地居民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近年来水质的逐步恶化。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当地的水污染问题;然而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环境教育和执法力度较弱,以及经济较落后地区的环保设施不完善等,一些河流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居民环保意识偏低,直接导致了生活污水排放等严重问题,最终导致嘉陵江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化,难以更好的配合相关部门的治理工作,甚至成为重要污染源的“主谋”。而日益恶化的水质问题,明显影响并威胁到了周边环境问题,包括鸟类的生存和繁衍。

三、建议与对策

对于当地河道的治理,最需要得到的是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并用实际行动加以配合。在河道水质情况改善后,沿岸居民也是最大的收益者之一。而在治理好后,如果没有他们的保护,河道总有一天会受到二次污染。因此,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对鸟类以及整个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1.增强当地居民的家乡自豪感和责任感

因为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大多时间都为了生计而奔波烦恼,所以可能无意中就忽略了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如果强制性地让他们接受环境知识的教育,明显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培养当地居民对乡土的自豪感、责任感并积极参与环保决策和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自豪感,就是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快速发展的经济、丰富及品质优良的土特产等所带来的,作为当地居民才能感受到的满足感。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环境监测部门大力协作,特别是让中小学生开展大面积的实地考察活动,在考察过程中,逐步普及环境知识,再由他们向家长、朋友、邻里转述。

所谓责任感,便是有了对于所处环境有了自豪感后,个人对于环境的保护所意识到的“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别人不可以破坏的”心情。如果有了这种心情,居民生活污染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对于附近的化工产业发展也会有一定的良性影响。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进行相关指导并纠正某些错误观念。

2.恰当的环境教育宣传

因相关教育的匮乏,当地居民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产生不当甚至错误的理解。例如,某些居民认为自己既然无力改善环境,就对环境不闻不问,甚至有些过激的居民会埋怨政府未能治理好环境。其实,虽然政府部门有一定责任,但他们也在大力整改中,环境的治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而真正应该接受批评的是那些随意倾倒垃圾的居民、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液废渣的企业及那些对环境漠不关心、恣意践踏的人。所以,对这些居民和企业等进行纠正、教育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首先,我们应该及时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比如可以举办讲座,张贴一些让人容易理解、又印象深刻的海报。可以招募志愿者,定期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并让他们明白过度对河水的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了解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并可以申请改善排水与垃圾处理状况,这样居民生活方便了,也不至于污染环境了。

3.制定奖惩措施,加强执法力度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其实有不少居民也很想搞好环境,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笔者认为建立举报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事后,物质奖励并不十分重要,能够真心诚意的奉上一封亲笔感谢信或者一本热心市民的证书,会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果。

关于居民向河道中倾倒垃圾的情况,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善的,要软件、硬件双管齐下。软件就是基础的环境教育。硬件指的是基础的排污设施及相关法律的制定,一定要有惩罚措施。据笔者了解,当地有许多来往船舶,船民们生活都在船上,其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般都直接往水里扔。在4天调查过程中,笔者没有发现任何相关执法人员在进行管理。

我们分析了嘉陵江现在的水质及当地居民对环境的态度对居民生活污染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如何平衡与兼顾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需要我们共同付出努力并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相信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碧海蓝天之梦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嘉陵江鸟类居民
善于学习的鸟类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嘉陵江东满福坝
鸟类
鸟类的叫声
在嘉陵江边
我的嘉陵江(组诗)
高台居民
嘉陵江战役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