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势扩张的广东样本

2012-08-25何流发自广东

中国报道 2012年1期
关键词:珠海风电风机

本刊记者 何流 发自广东

虽然2011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如往年,部分行业更进入整合前的“寒冬”期,但广东的一些企业却在“逆势扩张”。扩张的信心来源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以及对行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2011年对于出口大省广东并不是轻松的一年。10月份,广东的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罕见地下降到了一位数,环比更下降了8.7%。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曾公开表态,2011年广东省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不亚于2008年。

适逢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外部形势并不让人乐观。然而,欧债危机并没有影响朱小丹对于广东转型升级的信心,他认为,市场的倒逼机制会迫使企业更多地转型升级,外部的挑战反而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1年11月,本刊记者对广州、珠海、中山等地的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后发现,虽然2011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如往年,部分行业更进入整合前的“寒冬”期,但广东的一些企业却在“逆势扩张”。扩张的信心来源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以及对行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记者选取了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BP)和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风电),在2011年的PTA和风电行业,两家公司都可称得上是异军突起。

珠海BP:咬定青山不放松

11月的珠海仍然没有一丝冬天的气息,在高栏港石化区,海风在赵春明黝黑的脸上写下岁月的痕迹,这位45岁的珠海BP总经理10年前离开中石化来到珠海。面对记者,赵春明快言快语,在向国内外记者介绍三期PTA扩建工程时,他显示出作为管理者的从容和自信。

然而,此刻的国内PTA行业又一次感受到寒冬来袭的冷意。

PTA是精对苯二甲酸的简称,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树脂、胶片及容器树脂的主要原料。虽然大部分人对PTA感到陌生,但制造生活中常用的化纤、纺织、包装纸等众多产品,都需要用到PTA。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GDP的增长水平与PTA的需求成正比。1996年开始,中国对于PTA的需求量直线上升。正是看准了中国PTA的供需缺口,BP(英国石油)于1997年进入中国PTA生产领域,与珠海富华集团合资成立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BP占85%股份,珠海富华集团占15%股份)。经过多年努力,一期装置于2003年1月开工。

在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中国PTA项目和产能迅速扩张。2005年至2008年的3年间,PTA产能增加了一倍多,尤其是2006年,产能新增390万吨,增速高达65.5%。2007年,中国的PTA产能达到109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全球PTA产能的四分之一在中国。

与其他蜂拥而上后陷入阵痛的行业一样,2006年底,国内一些PTA企业开始出现亏损,2007年全行业亏损,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PTA产业带来转折。在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下,投资拉动型的PTA项目卷土重来。

2009年下半年开始,PTA行业的利润逐渐提升。化工行业专业咨询机构卓创咨询的分析师石英峰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第一季度,PTA的利润多在1500元/吨,高时增至2350元/吨以上,利润率高达20%~30%。

但PTA价格受上游原料(主要是PX)成本及下游(聚酯)产品需求的影响非常大,在2011年国际经济暗淡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形势下,9月底,PTA价格开始下跌,且下跌幅度快于上游原料价格。除了原料成本相对增长的压力,PTA生产企业还遭受着下游需求减缓,2010年出口萎缩导致下游化纤产品产销量明显回落。11月起,国内外PTA生产商已经陷入亏损状态。

据卓创咨询提供的数据,2011年12月8日PTA现货价为8500元/吨,这意味着每生产一吨就亏损412元。PTA生产商由之前的“暴利”跌至亏损,纷纷以“检修”的名义限产自保。据媒体报道,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商逸盛石化已经停掉了70万吨装置,上海金山40万吨装置仍在停车中,蓬威石化90万吨装置于12月中旬检修。

珠海BP也加入停产行列,一套90万吨PTA装置在12月进行一个月的检修。但这只是暂时的,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珠海BP并未停止扩张的脚步。2011年11月13日,珠海市和BP公司在广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BP拟投资6亿美元新建年产能为125万吨的PTA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珠海BP的产能将达到295万吨/年,产值超过230亿元,利润和税收都将超过20亿元。

对于PTA利润空间的下滑,赵春明并不避讳,他向本刊记者坦言,中国很多化工领域都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但他回应说,“对PTA行业的发展我们有自己的判断。”

PTA的生产链

原油-石脑油-MX-PX-PTA-聚酯-纺织面料。作为能源化工产业链的中间产品,PTA 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政府产业政策、产业周期、汇率波动、进出口政策等,微观方面的因素包括上游原料(原油、石脑油、MX、PX,MEG)成本、下游聚酯产品产销情况、PTA 自身供需情况等。PTA 市场是成本推动与需求决定共同作用的市场。

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中国对于PTA的供应缺口。石英峰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预计国内PTA的供应缺口在640万吨,比2010年的665万吨略有下降。她预计,2012年PTA新增产能800万吨,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左:明阳风电位于中山的总装基地。摄影/何流

中:明阳风电SCD3兆瓦风机正在进行小批量组装和调试。摄影/万全

右:明阳风电1.5兆瓦风机叶片正在等待运往南方各地。摄影/万全

在赵春明看来,PTA市场仍然大有可为。“每年需求增长10%~15%,PTA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TA市场,全球需求4000万吨,中国就占2300万吨。”对于PX价格的波动,赵春明告诉本刊记者,珠海BP依靠长期合同的方式来控制一定的风险。

除了对行业市场前景的看好,赵春明对珠海BP的技术优势更抱有信心。传统的PTA生产技术在用水和固废排放上需要很多投入,随着中国对企业环保要求的提高,PTA的利润空间在压缩。

赵春明介绍说,珠海BP的一二期装置使用的都是BP最新的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二期装置的温室气体、液废气和固废气排放分别减少了65%、75%和40%,同时能耗也降低了40%。他以此数据证明,珠海BP的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竞争力,也解决了节能减排的问题。他认为,老旧工艺技术和低效产能的淘汰是大势所趋,而BP的技术优势将成为他们的竞争力。

在2011年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期间,BP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洋顾问”之一的思文凯谈到,BP在广东的投资已占其在华投资的60%。据赵春明介绍,目前珠海BP的市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南地区占40%。而BP当年选择在珠海建厂,原因之一也是考虑贴近华南市场。

虽然珠海BP在PTA产业野心勃勃,但它的竞争对手不可小觑。石英峰认为,逸盛、远东、恒力等企业已经布局上下游一体的全产业链,以应对单一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而珠海BP只生产唯一产品,将制约其后期竞争力。

明阳风电:民营风电弯道超车

在明阳风电位于中山的总装基地内,让董事长张传卫引以为豪的SCD3兆瓦风机正在进行小批量组装和调试,车间外,两排巨大的1.5兆瓦风机叶片正在等待运往南方各地。

一年前的10月1日,在63个小时不眠不休之后,张传卫带领明阳风电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3.5亿美元,创下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募集资金之最。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急转直下,市场需求减弱,风机价格持续下降,脱网事故频繁发生,而国家产业政策也由大力扶持悄然转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风电行业将面临洗牌。

2011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更是首次出现下跌。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中国风电装机在2011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0%,至400万千瓦,预计全年将下降33%。而风机价格在2007年至2010年间下跌了43%,2011年风机价格进一步下滑,1.5MW主流机型的价格已跌破3500元,同时整机厂商的成本在上升。

2011年前三季度,行业龙头华锐风电营业收入仅为83.9亿元,同比减少27.3%;排行第二的金风科技营业收入94.2亿元,同比减少13.5%。行业大佬们都自身难保,那些规模小、实力弱的风机制造企业更挣扎在生死边缘。

记者查阅明阳风电三季度财报却发现,这一国内排名第五的民营企业颇有“逆势扩张”之势。2011前三季度,在风机出货量的推动下,明阳营业收入47.07亿元(第一二三季度分别为19.05亿、14.05亿和13.97亿元),同比增长23.7%。但由于成本上升,第三季度明阳净利润下滑了42%。而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情况更糟,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分别为49.1%和74.92%。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井喷”式发展,2010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高达44733兆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国。2011年,风电产能过剩、价格恶性竞争、研发能力不足和风电场大规模脱网等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

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风电相关政策,控制风电产业发展节奏、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先是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随后又印发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地上马风电项目需经国家能源局批复。

这时摆在张传卫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守”,一是“攻”。如同2005年决意由电器行业转投风电的“冒险”举动一样,这次张传卫选择了迎危机而上。他将这一发展战略称为“弯道超车”。他对行业的严峻形势以及超车战略的风险并非没有估计,他说,目前明阳就像一辆处在上坡阶段的汽车,因为动力不足,要靠大家用手掌和肩膀顶住。

明阳风电副总监易菱娜认为,明阳风电之所以能“弯道超车”,得益于前期打下的基础。起步时期,明阳风电没有选择通过从国外购买技术和许可,在短期取得数量优势的形式。张传卫坚持“不要借鸡下蛋,而要结婚”。2006年4月19日,明阳风电与德国Aerodyn公司签署了1.5兆瓦风机的联合设计合同,并掌握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2007年10月,明阳风电1.5兆瓦风机在湛江徐闻洋前风电场完成并网,而风机真正投入商业运行并确认营收更迟至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明阳开始进入营收爆炸式增长阶段,2009年营收同比增幅达841%;2010年,在国内市场新增装机量增幅降至37.1%的大背景下,明阳的营收增幅仍达到371%。

易菱娜告诉本刊记者,明阳风电在起步阶段没有急于扩大产能,而是选择了谨慎稳健的路径。“2008年我们接到了1000多台订单,但只生产了100多台,可以说是节制产能。到2009年才开始放量,2010年开始规模化发展。”

来自瑞信的报告显示,明阳风电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由2010年的5.5%扩大到2011年上半年的11%。而当风电行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时候,明阳这几年修炼的内功派上了用场。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一直是靠自己的力量争取订单和市场,所以选择发展环境对我们来说更有利。”易菱娜告诉本刊记者,在明阳风电1.5兆瓦风机的销售中,华能、大唐、华电等五大电力集团占了60%以上。2011年,明阳风电又提出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新发展战略,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设计等方式开拓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明阳风电出手在各地锁定优质风资源,但易菱娜表示,明阳风电不会涉足风电场运营,以免与客户抢夺资源。

正如张传卫所说,创新是明阳风电发展的“发动机”。当初,明阳风电以3000万的注册资本撬动一个百亿产值的企业,也是依靠不断的融资模式的创新。据了解,启动的3000万元资金也是张传卫以土地作抵押从银行贷来的。张传卫在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早已为外界所知。

2011年10月,明阳风电宣布获得国开行合作融资50亿美元。国开行将在项目融资、贸易融资等方面,支持明阳风电扩大海外及国内市场销售,满足明阳风电营运资金需求,支持明阳风电在国内外的产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市场人士称,此次融资或为明阳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中增加筹码。

实际上,由于陆上风电增长乏力,各大厂商开始瞄准海上风电这块千亿元的市场。2011年11月15日消息,明阳风电宣布与广东省粤电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促进广东省海上风电的发展以及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本地化生产。易菱娜告诉本刊记者,该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12年底交付使用,由于广东具有很好的风电资源,现在明阳风电新的研发产品和战略定位都是围绕海上风电进行。

猜你喜欢

珠海风电风机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之旅
节能技术EPU在AV71风机上的应用
重齿风电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