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胜任力关系研究——职业倾向的中介效应分析

2012-08-24龙三平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胜任职业生涯研究生

龙三平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我国研究生近10年扩招了3.6倍,再加上外部经济形势的压力,使得曾经是就业市场宠儿的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山东省201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26%,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62.01%,比总体就业率低了17.25个百分点,比本科生的82.68%低了20多个百分点,甚至不及专科生的78.04%[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研究生读研目标和职业倾向不明确、自身缺乏职业规划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从能力结构方面看,研究生具备的能力并不是基于其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和培养的,而用人单位是基于职位分析下的胜任力并通过价格机制进行人才选择的,是源于工作领域对于研究生的能力预期,注重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可转换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具体到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2]。因此,明晰职业倾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胜任力是应对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路径。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职业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倾向相关理论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在具体的组织中,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地安排。在大学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依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3]。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发表了题为《测验胜任力而不是测验智力》的文章,首次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e)的概念,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视角[4]。胜任力是导致和影响个人在工作上表现出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绩效和成果的基本关键特质,这些潜在特质包含个人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和知识本身[5];胜任力同时也是知识、技能、动机、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的混合体或是与一个职务的高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相关特征[6],或是对达到工作目标所使用的可测量的工作习惯和个人知识、技能的书面描述。

职业倾向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心理学对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问题的关注。关于职业倾向的定义,目前理论界较为公认的是Schein(1996)提出的,即职业倾向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概念[7]。职业倾向的相关理论主要有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Holland的人格类型理论(Personality Type)、Bordin的心理动力理论(Psychodynamic Approach)、Ga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以及Schene的职业锚理论(Career anchors)等。

可以看出,相关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1)胜任力与研究生就业的职位要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2)胜任力与研究生的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可以预测研究生未来的工作绩效;3)明确的职业倾向是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胜任力的前提条件与中间环节,是研究生从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到胜任力提升的激发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并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H1: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胜任力有着正向影响。

H2: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倾向有着正向影响。

H3:研究生职业倾向对其胜任力有着正向影响。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2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数据采集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采用的是由 Osipow,Caney&Barak于1976年编制,并经陈金定(1987)和林香君(1992)两次修订的成熟量表,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生涯决策能力等4个维度[8];关于胜任力,我们采用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引用次数最多的Spencer(1994)设计的量表,包括胜任力的性格、能力、知识和技能4个维度[9];我们根据 Holland 所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10],并参考了方俐洛(1996)编制的职业兴趣量表[11],编制出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包括6个维度: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和常规型,并采用Baron和Kenny(1986)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职业倾向因素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12]。上述量表均采用Likert五等分量表进行设计和测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首先进行的是小范围的研究前测,目的是通过Cronbach’sα值检验问卷的信度以及问卷中各问项的一致性与稳定性。经过问卷的重新修订后,开始正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南京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和国际贸易专业2009—2011级的硕士研究生,共计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为89.5%。

3 统计分析及假设检验

3.1 量表的信度、效度及相关性分析

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测度量表的信度。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本研究的变量测量项目设置均是以现有的理论为基础并参考已有相关文献的量表加以修订,在与相关专家学者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研究的背景进行设置,因而本研究量表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水准。我们同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首先对样本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的值为0.802,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主成份分析法得到量表各项目的因子结构矩阵,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矩阵中所列示的因子载荷系数值均大于0.5,并且各个问项通过因子分析均萃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因此,本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研究变量的平均得分均在中等偏上范围水平,标准差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基本符合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同时,研究模型所选择的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由于变量间的简单相关关系会受到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其他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它们并不能代表各变量间的真实关系,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各个变量(或变量中的各维度)之间的真实的因果关系。

3.2 多元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多元回归分析将重点考虑共线性问题和解释度。其中,共线性问题主要通过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来判断。解释度则主要通过R2变化来判断。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对研究生胜任力(研究生职业倾向)影响的回归矩阵(N=136)

表2 研究生职业倾向对研究生胜任力影响的回归矩阵(N=136)

表3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胜任力实证研究回归分析结果(N=136)

3.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各自变量(或自变量中的各维度)的容忍度范围均在0~1之间,而VIF值均小于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而通过R2变化值和Sig.(显著性)的检验,本文所提出系列假设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4个维度对研究生职业倾向和研究生胜任力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生职业倾向对其胜任力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2)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4个维度中,研究生的自我认识对其职业倾向和胜任力的正向影响是最大的,表明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一个自我剖析、自我定位和自我设定的过程,这是个体因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即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13],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也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研究生对于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重视程度。而研究生职业生涯目标确立这一变量对其职业倾向和胜任力的正向影响是最小的,这似乎与目前大家公认的“树立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首要前提”的观点相违背。经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许多学生当初考研的目标就比较模糊,出于逃避本科毕业就业压力而考研的为数不少,甚至有部分学生是跨专业的调剂生,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转型;二是许多研究生表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今后可能会进入哪些行业或单位工作,于是缺乏建立职业生涯目标的压力和动力;三是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与研究生本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生涯发展等密切相关,但就业现实却是由薪酬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单位的保障性、配偶及家庭的现实状况等所决定的。这一矛盾造成了研究生在思考职业生涯目标时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3)在相关变量叠加作用下,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生职业倾向对于研究生胜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标准化回归系数达到了0.367,在所有的变量中是最高的。这一方面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另一方面说明职业倾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个体做出正确职业选择的基础。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发挥的重要保障。

4 结论与启示

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1 激发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性

实证研究的结果说明研究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重要性。研究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明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作用和价值,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任务来对待。首先,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学会自我表扬和奖励,以达到激发和维持自身行动的目的,使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最后,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从而激发自身的力量去规划未来的职业和人生。

4.2 正确对待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矛盾

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模型(the love triangle),认为爱情由3个基本构成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组合成了8种爱情类型。参照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研究生在职业选择方面同样也存在这3个基本要素:对职业持有的激情、喜欢的程度和长期的承诺。由此,我们列举出8种职业选择行为类型:1)被动就业或包分配型:3个要素都不具备;2)兴趣就业型:只有喜欢;3)冲动就业型:只有激情;4)空洞就业型:只有承诺;5)浪漫就业型:有激情和喜爱,但没有承诺;6)发昏就业型:有激情和承诺,但不喜欢;7)稳定就业型:喜欢并有承诺,但没有激情;8)完美就业型:同时具备3个要素。研究生可以根据这些职业类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并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4.3 以职业倾向训练为导向增进研究生对自我的认识

职业倾向是人们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智力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最终又表现为能力与性格上的差异。注重研究生职业倾向训练,使他们能认识自身的特点、长处和缺陷,对自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不仅认识自己的真正优势,也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于是,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在平时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提高针对性,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姜成娟,朱晓晨.研究生就业率与学历“倒挂”[N].大众日报,2010-08-02(3).

[2]Smith K.Empowering school-and university-based teacher educators as assessors:school-university cooper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7,13(3):279 -293.

[3]汤耀平,罗明忠,穆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72.

[4]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 -14.

[5]Boyatzis R E.Rendering into competence the things that are compet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4(49):64-66.

[6]Mirabile R J.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competency modeling [J].Training & Development,1997,51(8):57-69.

[7]Schein E H.Career Anchors Revisited:Implication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6(10):80 -88.

[8]王琛.专业不满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与干预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18.

[9]Spencer L M,McClelland D C,Spencer S.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M].Boston:Hay-McBer Research Press,1994:23 -28.

[10]Holland J L.Explorations of a theory of vocational choi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68(2):1 -37.

[11]方俐洛,白利刚,凌文铨.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1996,28(2):113-120.

[12]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 -1182.

[13]赵小云.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其与家庭社经地位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2(2):111-114.

猜你喜欢

胜任职业生涯研究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曼巴传奇 KOBE20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