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例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

2012-08-18薛玉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体重儿早产

薛玉杰

大连市辽渔医院妇产科,辽宁大连 116113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作为一种慢性病已成为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然而随着新生儿监护设备及治疗手段不断完善,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未成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现对大连市辽渔医院2011年1 ~ 6月出生的低体重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体重的相关因素和并发症,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 ~ 6月间住院的孕妇共分娩新生儿1 577例,95例低出生体重儿,男51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1.2∶1;城市32例,农村63例,农村大于城市。选取此95例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从健康出生儿中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孕妇1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2 500 g)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新生儿出生后30 min用婴儿磅测量体重,以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作为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孕妇年龄大致在24~30岁;其职业包括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等,其中农民占32.4%,工人占40.5%,其他职业占27.1%。由表1可知,孕妇年龄和身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孕妇分娩前体重均值分别为(65.2±3.8)kg和(51.1±4.6)kg,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均值为10.22次和8.7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

由表2可知,观察组孕妇早产、患有妊娠高血压症和怀有双胎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8.4%、24.2%和11.6%;其次原因包括胎膜早破、贫血、阴道出血及其他因素等,分别占9.5%、9.5%、6.3%和5.3%。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此7种诱因均可能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表1 两组孕妇基本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孕妇基本情况比较(± 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P年龄(岁) 26.3±2.1 27.1±1.5 0.13身高(cm) 161.4±4.2 162.2±3.7 0.06分娩前体重(kg) 65.2±3.8 51.1±4.6 0.03产前检查次数 10.22±0.53 8.75±1.73 0.04

表2 低体重儿影响因素分析 [n(%)]

2.3 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与并发症的关系

低出生体重儿中体重<2 500 g,>1 500 g的例数为79例,<1 500 g的例数为16例。由表3可知,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暂停、肺部感染和高胆红血素症,其次为颅内出血、死胎等。并且体重低于1 500 g新生儿易患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体重高于1 500 g者(P<0.05)。

表3 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与并发症的关系[n(%)]

3 讨论

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营养不良、疾病和死亡,其婴儿期的生长也落后于正常出生体重的儿童,因此低出生体重儿已经成为儿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据报道,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5.87%~11.8%[3],本次调查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02%,说明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同时由表1可知,观察组孕妇的分娩前体重和产前检查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可能由于笔者所在医院地处市郊区,孕妇为农村户口居多,优生优育意识薄弱,产前保健和营养不足造成的。

由于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需有母体、胎盘、胎儿三者协调稳定关系,因此孕妇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张玥娇等[4]报道表明,早产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显著因素。早产的原因很多,包括孕妇合并综合征、子宫畸形、医源性因素、胎儿和胎盘因素等。通过本调查可知,妊娠高血压症、双胎、胎膜早破、贫血、阴道出血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胎儿早产。

同时本调查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呼吸暂停、肺部感染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并且体重低于1 500 g新生儿易患合并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体重高于1 500 g者。说明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越低,易患病的发病率越高。

综上所述,低出生体重儿带来的社会影响非常深远,因此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必将很显著,其中降低早产是最关键因素。而降低早产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其中包括围产期保健、筛查高危妊娠、动态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同时做好婚前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积极治疗孕妇并发症,从而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1]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azation,2002.

[2]Valero DBJ,Soriano T,Albaladejo R,et al.Risk factors for low birth weight a review[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4,116(1):3-15.

[3]林玲,张蕴晖.低出生体重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发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6):149.

[4]张玥娇,邓长飞,代礼,等.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8-1330.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体重儿早产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