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旺次生林资源管护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薛社鹏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次生林林分林区

薛社鹏

(宜川县国有英旺林场,陕西宜川 716200)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山川秀美建设,抚育次生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旺次生林区是宜川县交里、寿峰、集义、鹿川等五大林区之一。虽说在实行封山禁牧之后收到明显效果,但抚育和管护还是让人失望,这可能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

从全球看,次生林占全球森林面积的60%左右,我国存有大量的次生林,数量大约占我国现有林地的41%,其中大部分是几乎没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低质次生林,而且是用材林偏少,中幼林偏多。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次生林每公顷价值约为0.3万元,而欧洲的永久性森林价值为55.5万元。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次生林实现了可持续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目标。次生林的重要性体现在:维系社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计,满足木材及其他各种林产品需求,具有环境战略价值。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其实近几年的研究把次生林分为以下类型:过度采伐的次生林、弃耕后恢复的次生林、火灾引起的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次生林。根据英旺林区现在森林状况,实属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次生林。

1 英旺林区现状

1.1 英旺自然地理状况

英旺位于宜川县西部林区,地处北纬36°,东经110°,紧靠309国道,距西(安)——延(安)高速公路入口30余km,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壶口瀑布70余km,距宜川县城26km。全乡耕地都在川道,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当地森林覆盖率高,小气候优越,但无霜期短。有33.33hm2水面的喜鹊湖就在此区内(距309国道6km),湖水清澈透亮,两岸森林茂密,具有独特的林区气候,为避署纳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之胜地。有侧柏、油松等400余种森林植物,有野猪、金钱豹、黄羊等80多种野生动物,是野生生态综合开发的最佳地带。

1.2 当地次生林的形成原因

1.2.1 自然因素 次生林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全县地带性植被不同,所形成的次生林也有明显的差别。英旺原森林资源破坏后,主要形成以山杨、桦木以及华山松、落叶松为次生树种。在同一气候区内,不同生境条件下所形成的次生林也各具不同特征。树种的繁殖能力是影响次生林树种结构的决定性因子,当原生群落破坏后,繁殖能力弱的树种就会被排挤而消失,具有伐根萌芽及根系萌蘖能力的树种以及结实丰富、种子小具有飞行能力的树种,常能迅速占据迹地而居优势地位。

1.2.2 社会因素 次生林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而且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20世纪80~90年代对原始林的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采伐方式以及无节制的垦荒、烧荒、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火所引起的火灾等是形成次生林的直接原因。

1.3 当地次生林的特点和地位

经2年调查发现,英旺林区主要有以下几特点:一是树种单纯,多数为阳性和中性树种。二是林木层次结构简单。通常由速生喜光树种形成的森林多为单层林,随着森林进一步发展,而喜阴树种逐渐侵入,才可能逐渐演变为复层林。三是林木分布复杂。由于形成次生林树种特性的差异和森林破坏情况的不同,林木分布状况也各不一样,有时呈单株散生,有时为群团分布,有时呈簇状分布,也有时林木分布比较均匀。在有些情况下,上述各种颁布状况又互相镶嵌林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林间空地或林窗。四是中龄、幼龄林和同龄林多。因而林龄不大,大多数处在幼龄、中龄林阶段,皆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撩荒地所形成的次生林,一般为同龄林,萌芽林大多为同龄林。五是无性繁殖起源的林分多,常有萌芽和实生林木同时并存的林分。次生林大部分起源无性繁殖,因为组成次生林的多数阔叶树种,如栎、杨、桦、槭、椴、榆等都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六是早期生长迅速。次生林的组成树种,大部分为速生树种。另有一些生长较慢的树种,常是萌芽起源,生长速度也较实生林快。七是林分呈小块状互相镶嵌。由于树种组成、林龄、密度、起源、郁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不同林分互相镶嵌现象,有的林分还杂夹灌丛和耕地,使疏林地、无林地以及不同结构特征的林分交错相间排列,形成极为复杂的镶嵌体。八是林分很不稳定。由于次生林所处的位置交通方便或离居民点较近,因而易受到人为干扰,群落很不稳定。受反复破坏的林分,会发生逆行演替,甚至退化为灌丛、稀树草原、荒草地等。九是病虫害多。萌芽林生长迅速,但材质松软易遭病害,次生林多萌生植株易感染心腐病。

次生林在全县森林及林业生产中,特别是森林工程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很重要,经营好次生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次生林分布广,类型繁多。二是从现有森林资源结构来看,幼龄、中龄林,目前蓄积量虽小,但所占面积大,其中大部分为次生林,生产潜力大。三是次生林树种丰富,生长速度快,在缩短森林培育期及获得多样材种方面有现实意义。四是次生林多分布于浅山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发展多种经营良好基地。可做到农业、林业相辅相成,农林结合,繁荣农村。五是次生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等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当前森林资源管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管护人员少,任务繁重,人均管护面积过大

人均管护面积过大(国家核定220hm2),而我们人均管护688hm2,管护力量明显不足,而且近几年不断出现护林员离岗问题,人员不断减少。这样,林区护林员人均承担的森林防火、资源管护和禁毒的林地面积越来越大,管护、巡山踏查任务过重。

2.2 森林管护经费偏低,管护职工生活困难

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方案是按照森林管护人年13 000元核定的经费标准,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费用,且至今10年没有进行过调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林区管护职工收入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收入,而且差距在不断加大。

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生活条件差

国家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较大,致使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缺口大。林区大部分护林站建设时间长、年久失修,一部分管护人员还居住在森工采伐时的工棚内,条件十分简陋。行路难、吃水难、用不上电、收看不到广播电视,信息闭塞。

蒙特卡洛法是在数学概率的模型基础上,通过统计学得出所需参数的近似解。蒙特卡洛法适用于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解决随机性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

2.4 林区群众建房、生活燃料用材与管护的矛盾突出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虽然经过宣传教育,群众爱林护林意识有所增强,不再依赖森林资源为经济来源,但是他们的建房用材、生活燃料用材还必须来自于森林。然而,实施天保工程后,国家对天保工程实施区林区群众的民用材没有政策规定,致使林区群众的民用材缺乏来源和政策依据,造成林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材与森林管护之间的突出矛盾。群众盗伐林木的案件时有发生。

2.5 林牧、林农矛盾突出

林区内和林缘地带的群众历史上一直以发展畜牧,养牛养羊,漫山放牧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此一来,与林业局造林产生比较突出的矛盾,新造林地牛羊啃食、践踏破坏严重,成效偏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看管保护,与当地群众的摩擦时有发生,甚至阻挠造林。为了生计不得不扩大种植面积,在局部导致毁林开荒的现象发生。

2.6 地方经济发展与森林管护的矛盾突出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高指标和政绩,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资源,破坏森林景观,在林区内大量招商开发旅游休闲项目,修路建房建厂,大量征占用林地,甚至出现先占后批,多占少批的现象。

2.7 林区部分群众与少数地方干部认识错位

部分地方群众和少数地方干部想问题做事情就缺乏从国家大局出发,不从生态环境建设考虑,总认为林子是林业局、林场的,他们没有收益,想方设法盗伐倒卖,非法加工,甚至找出各种理由庇护盗伐犯罪分子,影响森林公安部门依法办案,林地关系始终不和,森林资源管护缺乏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氛围和意识,破坏与管护的矛盾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4 天然次生林技术改造措施

对次生林经营应遵循抚育为主、抚育改造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天然次生林的改造应根据林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全部伐除,进行更新

适用于非目的树种占优势而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实施时,首先伐除全部树木,但对目的树种的幼树应适当保留,然后在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将林分规划成若干块状或带状的改造区或保留区,分批改造。同时,应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这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法常称为皆伐改造。

4.2 提高密度,改善组成

适用于由目的树种组成、但密度过小的低产林分。实施时宜在林木稀疏处,栽植适于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以达到提高密度、改善林分组成的目的。如果原有树种对当地生境很适宜,也可采用该树种进行补植。当预定进行改造的林分林木年龄较大时,则宜选择较耐阴的树种进行补植。

4.3 留优去劣,伐孔植树

适用于屡遭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造成林相残破、树种多样、疏密不匀而分布有一定优良目的树种的劣质低产林分。实施改造时,首先对林分进行间伐,伐去弯曲多杈的、受病虫危害的、生长衰退的、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和非目的树种,保留生长健壮的,有前途的优良目的树种,然后在林冠下、树孔间以至林窗内,栽植适宜的树种。在阔叶林中,宜选择针叶树,以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低产林中,应特别注意引进能改良土壤的树种。

4.4 因地制宜,综合改造

由于次生林结构的复杂性,根据林分状况同时或分别采取林分改造、抚育、主伐更新、造林等几种经营措施。例如在一块林地中,对呈群团状分布的,由目的树种组成的优质幼、中龄林根据情况采取各种抚育措施;对已达成成熟的地段,采取主伐更新措施;对林间空地,进行造林;对劣质低产的地段,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法。

4.5 栽针保阔,封山育林

在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遭反复破坏、难于成林的森林地段,宜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即实行封山禁止人、畜入山破坏,林木就可以得到恢复。同时,应注意保留价值较高的实生阔叶树,并栽植部分优良的针叶树,诱导其成为针阔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1] 王云霞.山西省天然次生林改造探讨[J].山西林业,2006,(3):15-16.

[2] 贾伟,林振江,邵新建.浅析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8,(2):82-83.

猜你喜欢

次生林林分林区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
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对光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
阜新地区天然次生林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
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