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民文化素质评价及塑造现代市民精神的探索

2012-08-15张利锁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廊坊市廊坊

张利锁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地处河北省中东部,位于京津冀都市圈腹地,辖2市、6县,地理位置优越。作为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环首都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廊坊市委确立了“十二五”规划,要大力发展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全市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努力将廊坊建成现代化城市。而经济建设的关键是人,提高廊坊市民文化素质,塑造现代化的市民精神是实现廊坊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廊坊市民文化素质评价

1.廊坊市民受教育程度评价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市民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因为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对知识和文化文明的接受程度,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现代化精神。受京城文化的影响,廊坊人历来非常重视知识文化,对知识分子很是敬重,尊师重教。但是廊坊地处京津交通要冲之地,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员最初聚集在“三角地”附近经商做生意,地位较低,一般市民受教育的机会较少。1969年,天津专区行政中心由天津迁到廊坊以后,廊坊的教育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大力普及,市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廊坊市已有1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技术学校,东方大学城已经有30余所高校入驻。到2012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廊坊市民文化素质,促使他们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向现代化的城市市民精神迈进。

2.对廊坊市民文化素质的评价

在廊坊人的记忆中,廊坊的成长与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晚清时期,京山铁路修建并在廊坊设站。随着铁轨的延伸,在原来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由于廊坊处于京津走廊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具优势。近代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廊坊人逐渐形成了开放、大气、积极向上的精神观念。在这样社会历史环境中,廊坊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廊坊人乡土观念比较浓厚,一般不出外谋生,对生活随遇而安,缺乏想象力,缺乏那种“弄潮儿”的奋斗精神。因此,廊坊本地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较少。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虽然廊坊本地的经济大为发展,有一批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但是廊坊人更多的还是愿意选择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去相对自由的民营企业发挥其更大的能力空间。

廊坊人历来有重义轻利的传统,讲究“鸟留声、人留名”,无论在哪里做事,都勤劳朴实,乐善好施。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廊坊的经济飞速发展,追求利润追求物质财富的人日益增多,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是廊坊人的信条。在义与利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能够取义舍利、取义忘利。近年来,为了适应环首都经济建设,廊坊人舍小家、顾大家,努力建设绿色城市,为首都的环境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廊坊人的宗教信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带有儒释道色彩的宗教,以及大量的民间门道,这种民间的信仰在中下层市民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自明清以来传入中国的天主教、基督教等西方教派。这些宗教派别在廊坊市民中传播交汇,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宗教仪式。信仰各种宗教的市民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廊坊市民简单粗犷,重信守义,善于交际,但是有时又往往人际关系淡薄,做事不实,容易虚张声势。

廊坊是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京津两大都市的中间地带崛起的,外来的移民较多,尤其是近代以来,东北的移民较多,这些移民往往是带动亲戚邻里一起来到这里。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拉帮结派,以义相许,这种风气在下层民众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影响。而且有一部分下乡知青因为返回不了北京天津,也就定居到了这里,这部分人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素质也较好,但是这部分人往往比较清高,不愿意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由长期历史演化而来的廊坊的民俗丰富多样。廊坊人的民风民俗既有北方民族的共性,也有廊坊人比较有特色的节令。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外,近年来,在一些市民中也开始受到西方一些节日的影响,比如圣诞节、万圣节,每到圣诞节的前夕,就会有人在街上销售包裹着花花绿绿包装的苹果、橙子,寓意平安和真诚,不少青少年会买来送给心上人。廊坊人的婚姻比较讲究,尤其是在下层民众中有很多的繁文缛节,先后有换帖、迎驾、回门、送礼等等。廊坊也有很多的迷信和禁忌,这些迷信和禁忌往往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代以来,廊坊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破旧的“三角地”早已被高楼大厦所湮没,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廊坊市经济飞速发展,正在向现代化的城市目标迈进。在向现代化城市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廊坊也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廊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一种融合。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廊坊本地的市民文化素质既有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一面,比如大气、开放,同时也有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驳斥的地方,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文化遗产,通过保留地方特色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塑造廊坊现代化城市市民精神的对策

1.提高廊坊市民文化素质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廊坊要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建立起初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会提升到新的高度,人民生活水平也会大大提高,逐渐向现代化的城市目标迈进,具体目标是:把廊坊建成环首都地区质量最佳、结构最优、效应最好的发展新引擎,当好先行军。建成高增长、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隆起带,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在历史的大好机遇面前,要建成环首都经济圈的现代化城市从主观上来说最关键的是人,因此,塑造具有现代化意识和精神的市民文化素质是一种战略需要。

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现代化城市的市民精神首先要有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凝聚力;其次市民应有较高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对现代化电脑网络有所了解、对外语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再次对政府的政策规划要了解,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积极参与,要做廊坊人,廊坊是廊坊人的廊坊;第四要有比较健全的人格,不说偏激的话,不做偏激的事,乐观、积极。

2.塑造现代化市民精神的对策

(1)加快经济发展,为塑造现代化市民精神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是塑造现代化的市民精神的物质基础。廊坊地处京津走廊的腹地,是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中心城市,应该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廊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速达到13.1%、27.3%和21.6%。富士康、华为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在廊坊落地建设。同时,会展旅游、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但是与东南沿海的开发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快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只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才能为进一步塑造现代化的市民精神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2)加快城市文化体系建设,是促进廊坊市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需要

城市文化体系的建设,对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城市文化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复杂的系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从狭义概念来说,城市文化体系主要就是指精神文明成果,包括人的精神意识、艺术、文学、教育、科学、美学、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廊坊市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事业支出年均超过30%。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建成的自然公园、艺术文化中心、时代广场等一大批群众文化场所;新落成的市博物馆、图书馆大大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位,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0928.2平方米,设计藏书83万册,能同时容纳600多人在馆内阅读学习;新奥“梦廊坊”文化产业园、中国地质文化产业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些项目多为综合性服务项目,功能完善,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另外,多年来,廊坊市一直举办“幸福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活动,这是一个集学术性和群众娱乐性开放式的大课堂,汇集了名家名师,讲课选题贴近群众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讲课内容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大大丰富了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文化素质。但是这些城市文化体系的发展,较多注重城市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还未成为市民的普遍追求。我们要积极培育市民的文化意识和追求高雅艺术的高层次生活,提高市民的城市参与意识,让市民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市民。

3.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塑造现代化市民精神的有效途径

廊坊市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5000人,与“十五”指出相比,人才密度上升到11.65%,人才总量年均增长8%,人才密度提升到2.69个百分点。虽然廊坊的受教育人口水平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与东南沿海的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比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全面提高廊坊市教育水平的主要措施有:通过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校园建设,培养一大批师德品质高、师能技术强的师资队伍;加快以强化内涵为主的高等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满足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需要,为市民的再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扶助贫困失学儿童,使适龄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不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市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我们相信,通过廊坊人民不断努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积极努力,不断创新,廊坊市民一定会向着“大气、锐气、和气”的现代化精神迈进。

[1]林熠.天津城市可持续发展:市民文化素质评价及塑造现代化市民精神[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3):72-77.

[2]陈海燕,任连娣,陈萍.廊坊市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C].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2008,(8):45-47.

[3]孔永生.廊坊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新城”的调研报告[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2-97.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廊坊市廊坊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