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性向理论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探讨

2012-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霍兰德职业性就业指导

索 虹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学生就业难有多种因素,包括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用人单位招聘标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等,其中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培养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重点提高哪些能力,更不知道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存在着盲目就业的问题。这既对他们当前顺利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又给他们今后的人生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和环境缺乏深入了解所致。

一、职业性向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职业性向理论,又称职业人格或职业性格理论。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人格特征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类群,他据此把职业性向作了六类划分:实践性向、研究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个体从事的职业与其职业性向具有匹配度层面上的对应关系,当个体从事的职业与其职业性向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容易取得成绩,作出成就,反之,则可能感到极不适应,或者即使取得成绩也难以从心理上获得职业成就感。个体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取决于与个体职业性向的匹配度。个体的职业性向可以通过测试得到,基于职业性向而选定职业方向才有可能是理想的职业。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突出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在霍兰德的理论中,人格被看作是兴趣、价值、需求、技巧、信仰、态度和学习个性的综合体。就职业选择而言,兴趣是个体和职业匹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主观性向,从而能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帮助学生认真做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不仅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帮助其做出求职择业或专业选择的决策,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涯咨询和就业指导的依据,为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积累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楚

(1)学生不了解自身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学生在入学后盲目地跟从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从来没有考虑自己喜爱哪些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合哪些工作,从而在毕业就业时容易造成随波逐流现象,即到临近毕业时看同学多就职于哪些工作,以此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往往是在就业任职后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2)知道自身适合的工作,但对工作具体的要求和所需知识不明确。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就有心仪的职位,但对职位的具体要求和技能不明确,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足够掌握职位所需的必要技能及知识,在毕业就业时无法就职于该职位或为就职于该职位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补充学习,既耽误了就业时间,又浪费了大量的不必要资源。

2.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目前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多脱胎于以前的毕业分配部门,其任职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无法对学生和具体的工作做出详细的解释与说明。给学生的指导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应急的择业技巧和信息,对于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等内容很少顾及,导致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职业性向理论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职业性向测试能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促进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部门也可以根据学生测试反映出来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对就业岗位定位准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职业性向测试应该全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全员进行职业性向测试,帮助其确定、挖掘其专业兴趣,并对未来有个大概的规划;大二期间,指导学生针对所心仪的及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要求做相应准备,包括参加相应培训和社会实践;大三期间,进行职业性向再测试,重新评估自我,进行适应岗位的定位,寻找工作机会。职业性向理论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和学校双方面受益。

1.学生自身角度

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说,首先必须正确认知自我,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技能专长、智商情商和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你才能做到:择己所爱,即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相关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择己所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在就业中学生不但要认清自己,更要认清所要就业的环境,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就业环境进行了解:

(1)通过授课教师讲授的本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在校学习的学生平时可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与专业老师的交谈等方式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2)通过互联网了解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近几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取信息资源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平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及时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和每年关于本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如学生可通过招生与就业信息网了解每年的专业招生情况、就业率、职业招聘信息,也可以通过招聘网络了解相关职位的具体要求、报酬和所需程度等。

(3)通过学校安排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来具体了解本专业工作的详情。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体验专业学习,获取职业信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应尽量围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展开,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实践,大学生能获得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切身感受,为将来入职提前做好准备。

2.学校角度

(1)建立专业化的教师指导队伍。通过各种培训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在企业中观摩或实习一段时间,从而加强教师对职位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补充该职位所需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让一些企业参与、协作与支持,通过社会的力量以公司的形式聚集有着各行各业工作背景的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这样益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的选择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2)完善指导服务机构。应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尽早为学生进行职业性向测试,让学生能够尽早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为之不断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以此为依据,不断引导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目标,开设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各种选修课程及指导措施,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及就业状况,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择业。

(3)加快就业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教育部已经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课程先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为学生搭建通往自己满意职位的桥梁。

认真学习和应用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找到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

[1] 裴芳芳,李东花.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述评[J].职业技术,2012,(2).

[2] 陈灵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定向研究——基于个体职业性向测试的实证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

[3] 韩敏.浅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8).

[4] 孙戌星.浅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应用优势[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 王韦韦,徐君.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成人职业选择[J].职教通讯,2010,(9).

猜你喜欢

霍兰德职业性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荷兰“家畜养老院”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被纵容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