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讨

2012-08-15周美谷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周美谷

(启东市吕四中学,江苏 启东 226241)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环境,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高效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合作、主动地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获得显著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覆盖的范围和强度的增强,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一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意识、兴趣和技能的必修课。但是,高校招生制度没有发生变化,高考又被普遍认为是成才的首选之路,而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所以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并不重视信息技术课。

2.学生基础较差

目前全国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在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参加中考,所以学生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不够到位,常常把计算机作为娱乐的工具,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没打好,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课程目标与学生心理需求有偏差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动力更多的来源于娱乐,因而课程目标的要求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许多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思考

1.高效课堂的有效备课

美国的西点军校有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名教师,不应抱怨学生的基础有多差,学校的设施有多不完善,而是应该抱着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主动地进行个人备课和参加集体备课。

精心备课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还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个环节。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和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准备充分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才能清晰可见,明确学习目标,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也要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在课堂上措手不及,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方能被吸收;知识融于情境,才能彰显其美感与活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如何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渴望,调动其学习兴趣,是创设情境的出发点。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源于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目标来实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无所不在。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应贴近学生生活,拉近科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情境的创设既要有趣也要合理,将问题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2)激情授课,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以及兴趣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吸收知识,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到课堂当中,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真实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

著名教育家奥尔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得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信息技术课本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个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比如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加工》这节课,教师完全没必要照本宣科,只需先布置好上机任务,点拨操作重点和难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引导性地讲解;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记录下来稍后解释。

(3)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教学情况全面衡量的一个手段。给学生及时反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对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等方面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1]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重点不是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或者鉴定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是在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教师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目标,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建立在自评、他评基础上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

三、结束语

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2]

[1]郭志英.打造高效课堂,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意盎然[J].中小学教育,2011,(3).

[2]谢莉娟.浅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J].现代教育教研,2010,(7).

猜你喜欢

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