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2-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培训

刘 燕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能不能够按照市场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地取得发展,能不能够具备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直接和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技术型或者管理型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人才需要是关键。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首先是工学结合模式。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和有关的行业相互合作,共同培养直接面向市场的人才,当然,这样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充分地使用了学校的师资和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机会,让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是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学校按照市场上的人才需要,即企业的人才需要来进行相对应的培养,由此,不仅仅能够向企业输入比较对口的人才,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项优势互补的合作。最后是松散型合作模式。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由于自己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再加上外面的人才市场复杂多变,所以不能和相关的企业或者行业建立比较长期的合作。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就是松散的、不稳定的。在这种模式下,在校学生不能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其就业能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当前市场上的人才供求状况来进行培养目标的设定,按照市场的技术要求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职业素质等。这样一来,职业高等院校才能够建立起独树一格的教育模式,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的目标是向社会输出能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人才,即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教学方案涉及到的各项技术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都要满足市场的需求;(3)高等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关键要落实到实践操作能力上面,也就是说学校要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4)使用“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很有效的,在知识和实践上都为学生安排了导师进行学以致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比初、中等级的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而且相对于一般的建筑工人来说又掌握了更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较好地胜任商业管理、机器操作等相关的任务。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得到发展主要在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随着改开放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面向市场才能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建设。目前社会各个行业所需要的都是那些懂金融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人文素养良好的毕业生,所以说学校要从这些方面努力,才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之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解决好当前的人才需求问题。

最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的建设输出了很多的技术型人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样的人才输出一般都是从用人双方的利益出发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用性。

1.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功能异常显著。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是好的,但是如果它们只能被当做是培训社会劳动力的地方的话则背离了高职培训最初的教学宗旨。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培训人员看来,高职教育大致就是让学生们模仿一些机器都能完成的操作步骤的有关方式方法,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那样操作,以及怎样探索更好的操作。在绝大多数时候,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期望就是让他们培养出拥有一项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而不是简单地从事完成具体的机械性重复操作的人。

2.职业教育多关注谋生,少关注人生。高等职业教育是和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相互关联的,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都期望通过学习培训能够找到比较对口的工作,当然就业也是高职培训的关键点。但是,是不是职业高等院校就只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完全脱离综合性院校的素质教育呢?虽然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人们最需要的还是一个谋生的工作,这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而教育教学如果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人文素质的修养,就会让他们缺少在职场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职场如战场,即便你有一技之长也还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在遭受挫折,面临变动的时候学生需要的是处理事情的心理素质。所以说高职教育是需要在培养学生谋生能力的时候也给予更多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方面的教育。

3.职业教育的短期效益性。许多高等职业培训学校以及接受培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培训时间要求,都有相同的短期性特点。高职培训学校想要在短期时间内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然后将其推向各个企事业单位,而学生的目标也是在短期内掌握技能,并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如果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没有达标,就会很容易遇到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师资力量减弱、缺乏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等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样一来就会影响该校在受教育者中的口碑。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可能是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或者是社会的经济体制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更多的时候,高职院校要从自身的办学能力上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地理解国务院针对职业学校下达的各项规定,不断地改进自己来适应变化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权威的教育专家还是社会上的仁人志士在谈到教育培养模式的时候,都强调学生在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的时候,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的是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才,即不仅获得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自我提升能力,学习各种相关知识的职业素质。

1.遵循教育规律,倡导人文精神。高职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不等同于简单的培训,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要完成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只关于一项技术的问题。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需要有合理的职业规划,一定的职业目标,与人相处的时候怎样才能使身边的人际关系和谐,与自己相处的时候怎样激励自己积极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精神,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从大的方面讲就是遵守国家的法规,积极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关心他人,不断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育和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工作之一。

2.职业教育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是由个人、社会和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人文素质。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其次是具有科学理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懂得真正富有挑战的创造是来自实践。职业技术人才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必须具有很强的挫折承受力和高昂的、不屈的进取精神;再次就是具有“团队”作战的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人际交往中合作与协调的伦理价值原则,既能作基层技术领导,又会对人、财、物和时间作统筹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管理眼光,会处理复杂的关系。

四、结 语

高等职业院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尊重人性,发展学生个性,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敬业乐业,生活幸福。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纠正社会本位论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

[1] 韩战强,王荷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1,(4).

[2] 张智.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2).

[3] 邓小妮.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培训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