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的原因及对策

2012-08-15川,张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投机者投机价格

鲍 川,张 驰

(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都是2010年以来中国时下最热门的网络用语。这些由网友们自创的词汇,生动地体现了我国自2009年以来众多农产品的价格疯涨,超出合理范围的现象。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菜价的稳定关系到民生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菜价短期内的疯涨,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价格的上涨外,更多的是人为的投机炒作。如果能揭露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必将对稳定物价实现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模式

“投机”是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的行为一般出现在股市、证券或者期货市场。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投机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金融市场,例如2003年国内“炒房团”,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也与“炒房”的方式相类似,投机者通过大量购买某类农产品,控制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垄断,再通过人为炒作,造成农产品供应短缺的现象,借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牟取暴利,获得超额利润。

1.耐储存的农产品炒作模式

耐储存农产品主要是指生姜、大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农产品。投机者首先利用打压、挤兑等不正当竞争对批发市场形成垄断。再通过大批量收购农产品,控制农产品源头,造成人为的短缺,出现供极不应求的局面,以借机提高价格,牟取暴利。

2.不易储存的农产品炒作模式

不易储存的农产品是相对于耐储存农产品而言,储存周期短、成本高、易变质的农产品。投机者先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批发市场,再通过与农民签订协议,让蔬菜滞后采摘或者干脆烂掉,造成蔬菜供应短缺,并通过人为炒作,发布自然灾害、农产品病虫害,减产等不实信息,以提高蔬菜价格。

通过上述两种模式,投机者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为代价获得了高额利润,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打击。

二、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原因分析

农产品投机炒作的历史自古有之,在古代,官商勾结,大量收购大米等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角却从粮食演变为现在的绿豆、大蒜、生姜等各种农产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此外,我国是一个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巨大,直接关系着农产品产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1.我国投资渠道单一

我国自1992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今已有20年,但是投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的投资。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投资风险增加。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加强,致使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大量原本用于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抽回。另外,对私人资本投资的众多限制也抑制了投资行为。与此同时,伴随着欧债危机,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致使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增加,投资者抓住2009年恶劣天气对我国农业产生的影响这一机会,开始进入农产品市场,希望借此在短期内牟取暴利。

2.市场信息不对称

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并且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平常无法接触网络、电视等媒体,无法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导致消息滞后,无法紧跟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以至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投机者为了从中牟取暴利,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四处扩散不实传言,发布各种农产品减产短缺的消息,并且大量囤积农产品,制造农产品供应短缺的假象。消费者无法辨别传言的真实性,一股脑儿的参与抢购,致使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疯涨。

3.农产品投机炒作所需资金较少,需求缺乏弹性

我国的农产品产地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产量相对较少,因此,只需相对较少的资金,便能垄断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形成农产品短缺的假象。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在价格上涨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仍会基本保持不变,致使投机者能够轻易“绑架”消费者。在供应量急剧减少,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自然而然风生水起。

4.市场监管机制缺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仅有20年的历史,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并且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容易使人们受个人利益的驱使,而忽略整体的社会效益。另外,对于“农产品投机炒作”的行为目前所颁发的法律尚未做出明确的界定。同时,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局面,政府没有及时出面调控,令投机者有机可乘。

三、应对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的措施

农产品价格的投机炒作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秩序,导致农产品的价格高涨,居民消费指数居高不下,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投机者发布虚假的市场信息,影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诚信缺失。这种只顾个人利益,忽略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以及法律的制裁。因此必须对农产品价格的投机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以稳定农产品市场的秩序,保证农产品的供应。

1.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1)增设投资渠道,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农产品的投机炒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上的流动资金过剩,而股市、房市的低迷,使投机者转向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广开投资渠道,减少私人资本的投资限制,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合理引导资金的流向,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流向更需要资金发展的高薪技术企业,加快社会的转型,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农产品价格的投机炒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政府职能的缺失。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要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的安排资源,引导资金的流向。建立农产品的存储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储存,通过库存调节市场上的供应,避免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短缺的现象。同时,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法律层面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的行为,维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市场监测,构建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预测,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建立公开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宣传和宣导,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市场及宏观政策信息,帮助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配生产方案,,减少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监管,提高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生产者提升经济意识,主动了解市场相关信息

在此次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的行为中,广大的农民,大多未真正获利,甚至自身的利益都遭到了损害。农民大多缺乏文化素养,对政策不了解,无法把握市场动态,消息往往滞后,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前瞻性。投机者正是利用这点,牢牢控制住了农产品的生产来源,牟取暴利。作为农产品市场的供应方,农民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升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度,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市场的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长期效益。

3.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正确判断市场信息

农产品价格投机炒作中,消费者往往是最终的受害者,他们在没有真正认清市场信息时,为保证自身的利益,对市场的不利信息迅速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一哄而上,抢购商品的情况。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对市场信息做出适当的判断,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4.发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信息时代,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公众需要合理的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发挥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一方面对农产品投机炒作的行为进行监督报道,另一方面及时公布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现状,帮助消费者、生产者正确判断市场运作,对投机者造成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放弃投机行为。

[1] 刘满平,贺伟.对建立防止农产品投机炒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45.

[2] 高书杰,苏国帅.广开投资渠道,遏制农产品炒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1,(2):49.

[3] 周敏丹,金建华.新形势下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探析和对策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1,(4):134-136.

猜你喜欢

投机者投机价格
浅析证券市场个人投机者心理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徐和谊:拒做投机者
新能源汽车:新规发布 投机者、搅局者终迎洗牌局
价格
不让“投机者”有机可乘
价格
价格
明星效应、投资者情绪与新股上市后的过度投机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