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办学校教师高流动性分析

2012-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公办学校

张 晔

(韩国建国大学国语国文学院,首尔 143-70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相辅相成,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起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民办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教师队伍建设息息相关。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受体制和现行相关政策的影响,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一、民办学校教师高流动性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分析

1.政策上无保障。与国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教师接受的社会保障要少得多。公办学校教师所拥有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一般的民办学校教师所无法享有的。这就使民办学校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感到晚年的生活无保障。而且,他们无人事编制,档案一般是拿在自己手里的,与民办学校的关系只是通过合同(大多是1年期合同)来维系的,这就无形中为民办学校教师跳槽提供了便利。政府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能一视同仁,有“厚公办、轻民办”的倾向,一些教育工作会议、优秀教师评选基本上都无视民办学校的存在。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户籍问题也是造成教师流动的一个原因。虽然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民办学校教师管理问题作了一些规定,但是在实际中,这些政策执行是不力的。教师普遍感到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

2.社会声誉低。一些人认为,民办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是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家长和学生满意。但是,为了生存民办学校会招收一部分有钱但学习基础差、有不良行为习惯、身心素质偏低的学生。在他们眼中民办学校教师只是自己用钱养的雇员而已,打心眼里瞧不起老师,甚至对教师出言不逊挖苦讽刺。这样,就异化了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受到轻视和威胁,使教师感到失去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而沦为地地道道的“打工仔”。

(二)学校层面分析

1.缺乏科学管理理念。大部分民办学校都是按照管理企业的方法管理学校,这使民办学校管理目标明确、制度齐全、奖惩分明。但是,教育生产不同于其他企业生产,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育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最终使知识被内化吸收的过程,所以不能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一切可以量化。民办学校管理缺乏民主机制,过分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忽视来自基层教师的声音。学校管理甚至采取原始的“家长制”,出资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任何机构和人员的监督,聘任的校长、教务处等享有执行权力而没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力,一般教师更是处于民办学校的最底层,没有任何民主可言,把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单纯地理解为雇佣关系,认为教师就是“打工仔”,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某些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态度粗暴,不分性别年龄场合,只要教师行为与自己主观意愿不和,就横加指责并时不时用解聘相威胁。

2.无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传授的是不断变化更新的知识,同时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职前教育一劳永逸,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民办学校对人力资源往往采取掠夺式利用方式,只重利用不重培训开发,存在着一种思想:来者就应是优秀者,而且将一直是优秀者,如果哪天不优秀了,就会立刻被扫地出门。校方认为,派教师出去培训,既浪费了资金又耽误了教师上课时间是非常划不来的,并且担心,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会另谋高就。这就意味着教师从进入民办学校起,就失去了发展和提高的可能,只是在“吃老本”,消耗着自己的教育生命,看不到更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又引起了教师安全感的缺乏。

3.对教师的管理评价机制不合理。民办学校因为其高收费,所以要承受比公办学校更多的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在日常管理上也比公办学校严格得多。民办学校非常重视对于教师的考评,并把考评成绩与薪酬直接挂钩。但是,这些考评存在着管得过严、统得过细、缺乏灵活性的缺点。教师从早到晚基本上都处于领导的监视中,必须按照各种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稍有差错就会扣发工资、通报批评。这种过于精细的量化考评机制,无视教育规律的存在,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教师只是消极的应付各种考核,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发挥。

(三)教师层面分析

1.师资构成的特殊性。民办学校教师来源主要有三部分:退休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1]退休教师虽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但是由于年龄因素,精力体力都有限。他们以前大部分是在公办学校任教,对于民办学校的严格管理很难适应,甚至对于基本的管理也很难达到要求。而且,退休教师生活上是有保障的,在民办学校工作不顺心就可以随时辞职,回家养老或另谋高就。专职教师主要是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这部分人往往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民办学校的,把此当做一个跳板,待自己有了教学经验后,再想方设法进入公办学校或是到待遇更高的民办学校。兼职教师的稳定性更是不言而喻,他们一般是背着原单位在外兼职以求额外收入,一旦原单位风声放紧,他们就会马上辞去兼职。

2.生活压力大。民办学校收费普遍高于公办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民办学校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因为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此就读,从而使学校收入增加。这样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就经由学校管理者传递到教师身上。有调查表明:民办学校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普遍长于公办学校的教师,而且所承担的工作项目繁多[2]。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只有加班加点完成教学任务、批改学生作业、管理班级事务……除此以外,一些民办学校是寄宿制的,教师有时还需承担部分学生生活管理任务,这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民办学校对于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很多,一些极其细小的方面也与工资挂钩。这一系列造成了教师每天疲于奔命、压力过大、精神紧张,长此以往,就有一部分人忍受不了,只能辞职。

3.人际关系紧张。部分民办学校创办者是私营企业主出身,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往往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学校主要管理者均是出资者的亲信,这些人依仗着特殊身份,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对教师不尊重,以个人好恶来评价教师,这会导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而且,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标准就是分数,为了奖金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往往采取恶性竞争,私藏试卷、各自封闭消息的现象比较常见,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竞争者,强烈的功利性使学校中的各个成员时刻处于人人自危的紧张状态,缺乏团队集体协作精神。

二、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高流动性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民办学校的关注

1.政策方面。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和管理应是关部门要考虑的问题。应把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当中,把国家民办教师事业采取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到实处。以往一直存在一种错误思想,认为民办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办好办坏是个人的事情,政府部门管理的重点是公办学校,对于民办学校只是从财务方面进行监管。民办学校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支持,政府对于公办和民办学校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使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社会地位、社会劳动保障、医疗保险、住房、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拥有平等的机会,提高民办学校的政治、社会地位。只有政府重视,社会上才能形成尊重民办学校的风气,民办学校教师“低人一等”的感觉才能消失。

2.法律方面。要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劳动法》和《合同法》等为依据,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对于民办学校出资者和教师的权利、义务做出限定,使民办学校教师管理有法可依,民办学校教师权利得到法律保障。加强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劳动部门应将民办中学的用人管理纳入其工作职责以内,严防民办中学随意辞退教师、随意克扣教师工资或不为教师缴交“四金”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这样教师权利有了法律保障,就可有效缓解教师生存压力,防止教师流动性大的现象出现。

(二)提高民办学校管理水平

1.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并重。应确保管理的公平性,彻底打破原始的“家长制”管理模式,制定一套科学的日常制度对所有的学校教职工包括出资者及其亲信予以制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招聘上岗、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公正透明。这样可以使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也可摆正教师心态,消除低人一等的打工者思想。

但是,这种一切都量化的科学管理是由自身局限的,它忽视了人的情感,把人看做了冷冰冰的机器。所以,我们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教育过程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仅仅用制度来管理教师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综合素质一般较高,他们来民办学校任职不仅仅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而且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学校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具体来说:首先,学校领导者要注重与教师沟通,了解其在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并帮助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可拉近教师与学校的距离、增加教师的士气、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其次,学校要尊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上主导地位,不要擅自干涉,遇到问题要用易于接受的意见与教师交换。最后,学校要努力寻找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结合的方式,这样才可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2.真正关心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坚持利用和培养并重的思想。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年每位教师应有一定时数的带薪培训日,学校应有专项资金来支付部分培训费用。从短期看学校是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这对民办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不仅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还使教师感到自身主体性得到了尊重,从而减少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思想,降低了教师跳槽的可能性。

在教师身心健康方面,给教师减压。精简过于繁琐的规章制度,不要把教师拴得太死,给予他们一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适当减少班容量和工作时间。组织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使教师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教师工作的自主创造性很大,但是如果他们每天都超负荷工作,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教学创新的。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感到身心疲惫,有些人不堪重压,只好离去。

在教师生活上,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首先是待遇问题。制定与教师劳动量相匹配的工资水平,按时足额发放。其次是保障问题。除了缴纳国家规定的“四金”以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户口、子女入学等困难。

(三)摆正教师心态

1.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教师在选择民办学校之前,就应了解该校教师生存状况,对于民办学校的竞争和压力应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承担压力的能力。一旦进入民办学校,就要稳定思想,不要轻易辞职。

2.学会自我调节。首先,工作紧张只要学会通过业余活动调节生活节奏、放松神经,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科学搭配饮食就会对减轻压力有帮助作用。其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当遇到心理压力时,学会与父母、配偶、朋友等交流,从这些社会支持中得到帮助和慰藉。[3]

[1] 黄东昱.民办中学师资稳定性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

[2] 胡东芳.“民办”咋办——中国民办教育忧思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28.

[3] 李建周.教师心理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98.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公办学校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学校推介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