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展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项目化贯穿性研究

2012-08-15蒋志梅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课图案核心

蒋志梅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承载着学校办学的理念和宗旨,是学校总体战略的着眼点,任何教改的最后落脚点和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必然是课程改革。

曾经的高职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课程内容的简化和难度的弱化的“学科体系”模式课程体系,并不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岗位要求。而以养成工作岗位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目标的定位,伴随着CBE课程体系的研发,各高职院校都将项目化教学逐步引入课堂,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

一、目前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摄影摄像、构成艺术、图案设计、图形创意、装饰雕塑、版式设计、现代字体设计等等。它们虽然也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如构成中的平面构成的重复构成、色彩构成中色彩空间混合构成、立体构成中二点五维纸浮雕的制作、图案课程中对于敦煌壁画的摹写等,姑且不谈它们在形式感的创意与趣味的撷取中有许多欠缺,或者使培养创意的人才成为较难实现的目标,单就项目的案例选择上与专业核心课程就缺少一种整体相贯性(横为联,纵为贯)。也就是说,目前所运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灵活、开放,但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实施项目化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的时候,每一部分所选择的案例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前后所使用的范例的连贯性不强,这在内容上就更没有连续性。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一个的片段,学生的知识链是断开的。如图案设计,它是展示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它与室内装饰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及公共展示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密切相关。而目前的图案设计课,是作为整个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它的项目化教学所选用的案例是庞杂的、孤立的、似是而非的。而就专业核心课程来讲,没有专业基础课程扎实的一体化项目化训练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任务就势必会显得有些突兀和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二、通过“剖析”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内容贯穿性的优化与衔接

以项目化工作任务实施于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之中,是高职教学目标培养的人才需求规格所必需的,其技术手段就是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便从“行动领域”转到“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怎样才能让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进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怎样让它们从内在有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契合点?以设计素描课程为例,设计素描课重点是造型能力的训练,以往的课程安排首先是大尺度的静物写生练习(最小也要八开画纸),而没有考虑到公司实际操作案例时与客户交流时候用的最多的往往是速写式的体现空间关系的小构图,而往往学生在这一块却是薄弱。基本造型能力有,但在放入空间中的速度与能力有所欠缺,这也阻碍了与客户交流的速度与质量,客户对你的专业能力反倒会有所怀疑。所以经过剖析之后,我们及时调整课程项目任务训练的方向。

只要我们找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契合点,以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及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引领,以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为项目任务的支撑点,就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兴趣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1.对展示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的剖析

对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的剖析,目的是了解当今及未来展示设计专业市场对于工作岗位群人才所需求的规格及要求,以期调整学校的教学目标及课程改革。它影响到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调整。调研的方式可以是多种途径,其中实习学生的反馈意见是重要的方面。

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展示所需的不仅是扎实的手绘及电脑绘图能力,还有与客户交流的能力(这里也包含相应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及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及过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将是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项目任务中需要培养与训练的。

2.对专业基础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的剖析

对专业基础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的剖析,就是为了便于了解专业基础课程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在今后学生职场工作中及再学习中的作用。以构成课程为例,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构成的基本元素;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法则;了解构成的重复、近似、群化等技法及构成的材料等等。需掌握的能力目标是:能熟练运用各种绘图、填色工具,创意出具有一定形式美及意境的图形;能运用构成的手法进行平面图形黑白或彩色设计;能综合运用三大构成知识能力进行主体性的创作。

3.对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支撑的剖析

我们找到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契合点,通过分析专业课所内含的专业基础知识,来引领对专业基础课“任务”的编排。在专业核心课的总项目任务中,将内含与专业基础课交点轨迹上的任务肢解,以专业核心课的递减的知识能力为坐标,设置工作任务于专业基础课之中。随着时日的递增,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支撑也会随之相应的递增。展示设计的核心课程的总项目任务可拟定为展示空间设计及搭建,以展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图形创意一课为例,它的任务就可设定为:利用图形创意设计一套展示空间的装饰绘画设计方案。学生在设计装饰画的同时必然会考虑人机的关系,即对展示空间的整体把握。这样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心理上专业基础课都会为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长足的知识支撑的准备。

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剖析

通过“任务引领”来实现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核心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知识能力目标上都存在着一些诉求交点(虽然它们大致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专业基础课的设计,完全可以把这些聚合交点做为项目,通过一系列的子任务在专业基础课课程中逐渐展开。这里的子任务强调的是每个知识点及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都应该从实例开始,并且这个实例应该是专业核心课教学任务或未来职业能力目标的基础或者就是其中一个构成的成分。如展示设计专业的图案设计课的子项目或者说是工作任务,就可以设计为:运用综合图案构成形式设计一幅室内地毯或屏风的图案;做一个公共空间的陶瓷文化墙的图案设计;目前室内比较时髦的墙体彩绘等。每个任务的选择(如地毯、屏风、文化墙、墙体彩绘等都是与展示设计相关的元素)都与展示专业核心课程的任务息息相关。而且,关于装饰图案设计的基础知识、多种装饰图案设计语言、装饰图案的表现技巧、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的特点、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装饰图案的造型规律及装饰图案的构图知识等理论知识在项目化演练中适时进行贯穿与点评,学生自然就很容易掌握。这样,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后续的核心课程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素描课,它的子任务就可以设置为:江苏省教育博览会的现场写生训练;为某一次机械展进行展台的造型设计(可以提倡有创意的造型及材质);为某一次展示进行空间的布局草图……

将设计素描、图案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任务在不经意间就设计成为展示空间设计这个大的核心课程任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在大一的时候就让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技法上有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准备与铺垫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充满更多的期待与信心。

三、项目化贯穿性研究的实施路径

1.通过仿真型的情境来实施教学

仿真型的情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情境不同的是,将企业或公司的场景直接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去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者也是企业员工,教师既是知识的引领者也是企业的项目经理。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身份,接受有时间条件限制的任务分析、执行任务。团队通过调研分析、设计方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修正方案,最后将物化的任务完成方案以ppt加以文字说明的方式给予呈现。若有可能,也可以进行实际方案的实施。如,图案设计课程中的项目任务之一的墙体彩绘,我们不仅分组进行调研分析、设计方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修正方案,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假期可以接手相关的工程进行实地绘制。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这种仿真型的情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技法上为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任务实施做好铺垫与延展。

2.通过“任务”来贯穿教学的展开

这里的任务布置就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贯穿性,即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能运用打散重构的知识,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去亲自动手体验、挖掘,在互相合作与竞争中完成任务,迁移知识与能力,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此,教师的作用是下达任务(这个任务的确定可能要通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老师的通力协作、集体备课等较传统更复杂更融合的方式来获得)、激励、设疑及给予间接的建议等,学生的任务是行动、讨论、查阅资料、思考、再讨论、再行动,最终以较优化的设计方案的形式完成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迁移。

3.通过“过程”和“成果”来综合评价教学

作为“任务引领”课程模式,它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以学生做的过程和做的结果来进行综合、立体评价。对于艺术设计来讲,结果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有相对的更完美。那么学生在实施中“过程”可能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实践—讨论—修正—实践”的反思内化性实践过程中逐渐地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以展示设计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教学评价标准按平时成绩、模块训练成果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综合评价。(1)平时成绩(10%)——学生出勤、纪律,回答课堂问题、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评分;(2)模块训练成果考核(40%)——在课程期间,任课教师将课程模块考核题目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职业能力目标按阶段内容进行创意设计,绘制设计图纸,并将自己的设计作品现场展示,并加以说明;(3)期末考试(50%)——学期结束前,考试题目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出AB两套试卷,选择其一提供给学生,学生按照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现场答题与图纸绘制。

这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将是教师、企事业专家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性的训练。其中,对于基于“工作任务”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现场展示的作品在语言的表达、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诸多方面也能一并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四、结 语

将专业基础课设计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延展课程,并非是单纯、孤立的、割裂开来的、纯粹为基础而基础的基础课程,而要将专业基础课程真正打造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课程。未来的课程项目化整体设计,不仅仅是指单独一门课程的项目任务化的设计,而是整个专业体系的课程项目化整体设计。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任务融汇贯通于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之中是切实可行的。不仅仅是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专业也可推而广之。

[1] 侯文顺,陈炳和.高分子材料分析、选择与改性 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文跃,等.图案与装饰基础[M].东方出版中心,2008.

猜你喜欢

基础课图案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