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2-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理实实训中职

夏 颖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培养技能的中职学校,研究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教学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学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分别授课,岗位重复设置,人员利用率低;理论和实践知识存在交叉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和经费,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效率[1]。

3.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以焊接专业为例,目前我国焊接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需求急、待遇高。长沙作为工程机械的制造基地,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国内领先的三大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还有长丰猎豹、北汽福田等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数百家,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大量的焊接技术人才,每年都有上千个焊接岗位虚位以待,部分企业因寻找不到所需人才而影响生产。2010年,仅受调查的企业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每年就有300多个。据企业自身预测,他们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未来三年内还会以30%的速度递增,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4.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形成了到中职学校学不到真正技术的理念,中职教育面临严重的生源流失。

二、中职学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加强了学生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枯燥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定性的理解能力和模拟能力较强,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很轻易接受。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2]。

三、中职学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进行课程的有机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通过综合化将相关知识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归纳、整合,系统地形成新的课程,并引进一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以期达到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应针对中职教育“培需”、“够用”的前提,减少理论课课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将《焊接工艺》和《焊接技能》整合为《焊接工艺与实践》,删除和压缩理论性太强的部分,增加应用技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2.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应强化“就业导向”,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技能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在教学时间和空间安排上,要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的策略,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3.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教材

过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后教材,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努力探索教材编写的新途径。

4.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为了培养一批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学校还要积极引进从企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实训中心指导一体化教师,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3]。

5.开发学生评教系统,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开发了学生评教系统,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6.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校中厂”,校企深度融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应用性,即强调技能的培养,而要完成专业的实训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与之配套。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与企业建立“教学工场”,即建立“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以“嵌入式教学合作项目”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参与生产产品的全部制作过程,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职业道德培养等贯穿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之中,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岗位意识。

7.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以焊接专业为例,针对大多数学生对焊接专业类课程既陌生又颇有新鲜感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我们在焊接专业类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

(1)严格要求。为了确保焊接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前,必须学习有关的规章制度,强调安全用电的意识,每人自觉遵守,并且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的自觉性。

(2)严格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严格训练。以提高动手能力为主,采取少讲多练的形式,点到为止,启发式思维。对每一项实践内容做到勤巡视、多检查、把好关。

(3)严格考核。结合训练的内容严格考核,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制评分办法,由学生根据训练内容自检、小组评议和教师验收学生产品质量综合评定成绩。

四、结 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的新方法,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研究,对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教材的改革意义深远,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1] 朱伟军.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49-151.

[2] 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34-36.

[3] 鲁维,张清,涂群岚.基于职业岗位的“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107-108.

猜你喜欢

理实实训中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