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2-08-15冯旭芳柯乐夷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校园文化校园

冯旭芳,柯乐夷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其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建设好、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一批既拥有较强职业能力,又具有较高职业人文素养的全面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些先进理念,打破传统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日渐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就建构主义教育观而言,其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学到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形成,从而唤起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关注,推动了对追求意义理解的学习的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倡导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对加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作为具备情境、交流、协作和意义等要素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应该着重于学习的“情境性”和“社会性”建设,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寓教于乐”,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空间(教室、宿舍、文化墙、宣传栏等)或一定的组织(班级、社团、系、院等)设置和开展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类活动,让主流意识和相关知识融入大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中,并转化为其内心需要和自觉行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意义建构”的目的。[2]但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厚,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诸多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严重缺失

当前,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平俗化的倾向,即过于简单化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和社团活动、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对全方位、系统性地锻造院校核心价值、院校精神重视不够,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校训、校风、学风同质化现象严重,精神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和内涵。

2.物质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大多数新建高职院校往往忙于外延建设——扩规模、上硬件,在校园主体建筑、硬件设施设备和科研设备等方面投入大,不惜在新校区建设、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基地以及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花大价钱,而在校园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校园环境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另外,高职院校在建设各类场地时,盲目照搬和简单模仿普通本科院校文化,致使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没有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

3.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时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大都沿袭传统大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沿用行政管理理论,实施科层控制,管理上过于强调过程管理和量化管理,管理制度刚性太强而软性不足。在制度建设上,只注重一般教学运行制度的建设,而缺乏特殊管理制度的建设,缺乏体现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文化制度建设,失去文化管理应有的力量。

4.行为文化建设忽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是由于近年来教师评价机制和商业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忙于完成工作量、论文撰写和校外创收,无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导致在组织校园活动时,或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为辅导员)完成并“灌输”给学生;或由学生自发组织进行;有的甚至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敷衍而草草了之。这种状况是违反校园文化建设目的的。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间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的“扬弃”过程,达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彰显特色。

1.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启示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进入学习情境之前,学生以往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已经在他们大脑中形成极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说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上,应与社会改革、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在扬弃传承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了学校整体的价值观是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锻造院校核心价值、院校精神时都要体现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强化与学生职业性身份认同有关的各项活动,加强对职业性身份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锻炼职业品质,确立坚定的职业精神。

2.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启示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文化,它反映了师生所处的物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最基本部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包括学习的情境性,情境性指学习者应该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或现实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突出“高职”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与高职教育的专业及就业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与其职业技能相应的环境中,学得一技之长,同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而使高职院校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即为企业服务的“技能型”的校园物质文化。如:学校的环境设施有企业的标志性造型和特点,学校雕塑有行业、企业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建筑有类似企业的实习工厂、实习车间、实训基地等特征。

3.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启示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包括社会性,社会性指学习者在社会环境中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高职院校制度文化要与企业融通,在“以规育人”时把行业的要求、企业的规章、工艺的流程、操作规范等作为对学生职业训练的要求;把行业企业的管理方式融进学校的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熟悉和遵循行业企业的规定。同时,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还应学习企业的一般制度软化处理和特殊制度固化处理的方式,实现工学结合。学校可根据已形成的教学规范和考评机制,适时地软化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的运行机制,给予师生实现个性发展的空间,减少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固化特殊制度就是要形成学校自己的风俗,如将校园文化节、读书周、艺术节、技能竞赛等活动当作学校每年的工作计划固定下来。

4.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要发挥好对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功能。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文自觉,建构一批体现高职院校主题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在技能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从“技师”到“人师”的转变;其次,要重视和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社团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财务管理和发展方向上予以规范并加以正确引导,扩大活动参与面,提高活动质量;第三,积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活动,力争将校园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情操的熏陶。

总之,在建构主义理论启示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地走出校门,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区域文化有机结合,突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高”、“职”的特点,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力,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宽校园文化的广度。

[1] 陈敏.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155-156.

[2] 叶锦文.建构主义教育观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J].长沙大学学报,2011,5(3):125-126.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校园文化校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