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亭·御湖城的规划方案设计

2012-08-15任晓燕

山西建筑 2012年36期
关键词:住宅规划设计

任晓燕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1 工程概况

兰亭·御湖城工程为集住宅,商业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东侧南堰村。

小区用地以20世纪50年代化工区建设中在南堰村预留的化工排洪沟南缓洪区为中心,范围西起和平南路,东至旧晋祠路,北起排洪沟,南至南堰村鱼塘。用地东西宽约450 m,南北长约607 m,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两端,各有两条规划路通过,整合整块用地,约合净面积19.88 hm2。

该用地内现状为预留化工排洪沟南缓洪区,多年来,无人管理,土地荒芜,没起到缓洪作用,而且,由于垃圾的大量堆放,已无法缓洪。区内地形平坦,地貌简单,整个区域平均高程约780 m。除旧晋祠路外,周边道路尚未开通。

2 规划理念及目标

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充分挖掘地块潜力,发挥地块优势,创造一个利用充分,经济合理,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综合性高档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1)注重环境意识,充分利用现有地貌,结合缓洪区,创造花园式的生态型小区。

2)运用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规划布局,创造风格化的现代居住小区。

3)注重城市肌理和城市景观,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3 规划区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

太原市为山西省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南移西进,北展东扩,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城中村面貌焕然一新。

本案位于城市西南部,是太原城南移西进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较大。

交通优势:

太原市是同蒲、石太两铁路的交汇处。公路辐射网布,交通极其方便,是全省的交通枢纽,主要干线公路有太原通往军渡、太原通大同、太原通茅津渡、太原通旧关、太原通下白泉、太原通温家庄、太原通静乐诸线。市内公共汽车、电车线路纵横交错,交通极为方便。

本区东边为旧晋祠路,西侧为和平南路,南北两端,各有两条规划路通过,周边规划路网完善。随着和平南路的拓展,小区的建设,规划路的开通,便利的交通为日后地区的升值起到促进作用。

土地优势:

目前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拆迁难度小,建设门槛低,易在短期内推进工程建设。

2)不利条件。

区块限制:规划区中部有缓洪区,位置改动余地不大,连接缓洪区与排洪沟的连接渠斜穿地块东部,对地块内建设布局限制大。

4 规划情况及特点

1)总体布局结构严整,空间形态有序丰富。南北两条规划路将规划区域自然的分成中,南两个区域。但由于南区地块较小,选择余地不大,综合业主意向及城市形象要求,在南规划路两侧,分别布置了若干栋板式高层住宅,东部旧晋祠路布置了若干栋板式高层住宅,中部主规划区,以缓洪区为中心,东,西侧靠缓洪部位布置多层高级住宅,靠和平南路一侧布置点式高层住宅,在北面入口处,布置小区的幼儿园,在中区西南角公建底层布置了日照充足的老人活动中心,小区东部靠中心旧晋祠路一侧布置小区会所及酒店。住宅以组为单位,通过区间道路有机地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组团,结构严整,所有住宅均为南北向并稍微旋转,符合北方城市的特点,并使区内建筑争取到了最多的能观赏到湖景的户数。

建筑立面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天际轮廓线优美,稍微旋转的建筑布局,活化了空间,体现了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特点。

2)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流。目前,太原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居住区内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并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有序的道路系统是重中之重,并成为一个住宅小区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人车分流”是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法,本规划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这一理念。方案在小区的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把大部分车流消失在园区入口附近。南北两区地下车库主要设在区内花园下,中区地下车库主要设置在多层住宅地下及缓洪区下部,小区南部入口处花园下。区内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133 400 m2,采用多层机械停车方式,结合部分地面停车,共有停车位6 539辆,其中地上停车位348辆,地下停车位6 191辆。住户停车位1辆/户;公建机动车停车位0.6辆/100 m2,非机动车位1辆/户,地下停车库和地上停车位基本可满足本区停车需求。大部分住户可通过地下车库直接到达住宅单元,提高了住区的舒适性和品质。

3)绿化景观。根据居住区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达到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 m2/人,本规划小区人数19 382人,共需公共绿地面积19 382 m2,小区缓洪池底绿化面积33 115 m2,满足规范要求。环境景观是保证现代住宅小区品质的核心内容,水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本规划充分利用现场有大型缓洪区的便利条件,在缓洪池周边做架高观景挑台,在缓洪池上做廊桥,休息亭,活动平台,缓洪区内,平常保留一些浅水区,并种植耐水植物,需用时作为缓洪区,这样在保证缓洪区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环境利用率,改变了缓洪区呆板的堤岸线,为太原市民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亲水的休息活动场所,实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梦想。同时,连接河渠覆盖,做绿化广场,这样,创造出超大的近乎奢侈的绿化面积,使人一进入小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提高住宅品质和可识别性,并降低了住宅区的容积率。小区组团间绿地集中布设开阔外向,在创造组团居住的邻里文化和亲和氛围的同时,促进邻里交往。同时,在规划中最大程度地开辟宅前绿地,使之成为绿化空间,最大程度的提高绿地的覆盖率。

景观布设以静态水景、喷泉、流水、曲径、绿地、小品组成,每个组团可分别设置主题,提高住区的可识别性及趣味性。

4)高度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根据设计要求及高尚社区的发展趋势,本设计对物业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首先外围合式布局,自然形成良好的空间边界,为封闭式物业管理提供条件,管理点集中于主要人行及车行出入口,围墙上设置红外扫描监视系统,接总控制室。以有限的投资取得良好的防卫效果。步行通道、地下车库部等采用磁卡制度,有效控制外来人员进入。住宅内设呼救按钮,直接与小区总控制室相连,方便使用。

5)公建布设。本次规划住宅建筑面积58.65万m2,6 057户,19 382人。根据住宅规范千人指标计算,托幼按人数20‰,人数为388,建筑用地按每座10 m2设置,约为3880 m2,本规划建有建筑面积3600 m2,占地3900 m2的幼儿园,位于小区北部入口处;小区东部设有6 000 m2的会所一个,作小区的文体活动休闲场所。该小区共需小区级规模配套指标不小于1 338 m2/千人要求,需配套25 933 m2,现小区有配套29 216 m2(主要设在西侧及南侧商业用房内),另本小区设非配套公建51 180 m2,除满足本区需求外,还可对外出租或出售,提高了该地块的商业价值。

6)缓洪区方案。缓洪区方案是根据太原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化工排洪沟缓洪区方案调整工程(修改版)确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规划的。满足百年一遇设防标准,满足由市政院根据市防汛办依照太原市防洪规划提出的该缓洪池库容63 720 m3的要求。

缓洪池进水系统由溢洪堰和引水渠组成,退水系统由退水渠和泄洪闸组成。缓洪池、引水渠、退水渠底、池壁由钢筋混凝土构成。规划中池壁形状根据市政原方案做成阶梯坡状。

缓洪区内景观以绿化为主,局部点缀小区域水面。缓洪区边缘结合小区道路设置的平台,构筑物等可满足防洪要求,在保证缓洪功能、库容及进出水水流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小区建设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为小区提供了大面积的集中绿地,为居民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5 建筑单体设计

本方案根据基地中住宅的不同位置将设计多种不同的住宅基本单元,辅以底层、顶层单元的变化,形成十余种不同的户型选择。

其平面设计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平面布置均强调充分利用每一单元的独特景观,主卧室朝南布置,客厅或是朝南、或是朝向湖景。采用大面积开窗,结合凸窗,落地窗等,为住户创造良好的视景条件,同时均考虑户内公共活动空间的开敞、灵活性。室内尽量设计玄关、储藏等过渡空间,以组织含蓄、雅致的生活空间。电梯结合楼梯布置,公摊小,公共梯间管井、户外空调机位及厨房、卫生间烟道、暖气、底层等特殊管道空间均统一设计,丰富建筑形体与户型的选择。

1)住宅部分。

该小区包括低层(4层),中高层(8层),高层(19层 ~33层),住宅建筑面积为586 560 m2,其中90 m2以下户型建筑面积占总户型建筑面积71.79%,建筑面积421 091 m2,廉租房占6%,建筑面积为35 194 m2。

住宅立面采用简洁的现代构成手法,立面与体型设计忠实反映建筑的空间及平面功能,材质朴实而亲切。建筑设计强调形体与节点设计,通过材料的色彩质感变化,创造温馨的家园形象。每一单元底层大堂立面的精心与不同处理,提高了物业可识别性与档次。合理考虑老年人设施,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便利,全园区实施无障碍设计。

不同单元的立面灵活处理,丰富了总体空间轮廓与形象。而总体色彩亦以整体和谐,局部变化为原则,立面局部体形构架与材质变化为整体注入了活力。

2)底层商业部分。

商业主要是沿街商铺,均采用裙房形式沿主要街道展开,结合商业空间的使用、人流物流集散、消防等进行仔细推敲,商铺的设计亦充分结合上部建筑结构形式;并考虑不同性质与规模的店铺灵活划分的可能性,店铺可大可小,既可水平划分,又可垂直划分,规模可根据业主要求,在满足消防前提下调整。立面设计则针对裙房沿街面采取了多种设计对策:以创造活跃、热闹的商业气氛为原则,利用立面形体与材质及细节的变化,形成具有明确的节奏和韵律感的视觉形象,经典式的立面效果图和细节设计使商业雅俗共享,同时立面的变化又与上部高层住宅形体及平面保持良好的对位关系。

6 环境保护设计

本工程正常情况下无污染源,区内垃圾处理采用分类可降解袋封闭外运,统一处理。区内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有组织排入周围市政管网。供水、供电、供气及通风管网等分别按规范要求暗铺于道路下或两侧。

7 道路竖向

1)道路。和平南路:规划红线宽50 m。现状已按规划形成。旧晋祠路:规划红线宽40 m。现状已按规划形成。

2)竖向。竖向确定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合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方量;确保排水畅通。

本工程竖向确定的依据,和平南路、旧晋祠路现状路面高程及城市规划排水体系,确保排水畅通。

猜你喜欢

住宅规划设计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