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艾滋病毒治疗的药物联用模式*

2012-08-15潘孝彰卢洪洲沈银忠

上海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类药病毒学双核

潘孝彰 卢洪洲, 沈银忠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 200040;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 201508)

众所周知,抗艾滋病毒(HIV)治疗始于1987年,当时仅有齐多夫定(ZDV)一种抗HIV药物。ZDV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其后虽开发了不少此类新药,但因为作用靶位单一,所以效果有限。1995年底和1996年初相继出现了属于蛋白酶抑制剂(PI)的沙奎那韦和属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奈韦拉平(NVP)。因此,1996年起人们开始联用作用靶位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被称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HAART对HIV/艾滋病(AIDS)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命延长,HIV传播速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减缓[1]。所以,1996年是在HIV/AIDS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年后的1998年又出现了新NNRTI类药依非韦仑(EFV),并在近10年内研发出多种PI类药。2007年8月和10月,CCR5拮抗剂和整合酶抑制剂(INSTI)分别用于临床,使抗HIV药物增至20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2]。15年来,全球进行了许多大型临床研究,以企找到较佳的药物联用模式。纵观2011年的美国抗HIV治疗指南[3],我们己获重要启示,即在今后若干年内,我们将沿用大家公认的药物联用模式,同时应思考中国如何具体应用。

1 2011年美国抗HIV治疗方案概况

近15年来,各个国家研究了众多联合治疗方案,终于对药物联用模式有了共识,即1种基础药物加2种NRTI类药(简称为双核苷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2011年美国指南中列出的首选基础药物有NNRTI类药EFV、PI类药阿扎那韦(ATV)和地瑞那韦(DRV)以及INSTI raltergrair(Ral),其中ATV和DRV均与利托那韦(RTV,r)组成增强剂使用。2011年美国指南中列出的首选双核苷药是替诺福韦(TDF)和恩曲他滨(FTC)。2011年美国指南把联合治疗方案分为首选、替代和可接受(本文称为“可供选择”)三类,简介如下。

首选方案共4个,依次为:1)EFV+TDF+FTC;2)ATV/r+TDF+FTC;3)DRV/r+TDF+FTC;4)Ral+TDF+FTC。近年建议孕妇患者首选洛匹那韦(LPV)/r+ZDV+3TC,此方案在一般患者中为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有:1)EFV+阿巴卡韦(ABC)/拉米夫定(3TC) 或 ZDV/3TC;2)NVP+ZDV/3TC;3)ATV/r+ZDV/3TC;4)福沙那韦(FPV)/r+ABC/3TC或TDF/FTC;5)LPV/r+ABC/3TC或TDF/FTC。其中FPV/r和LPV/r可1次给药、也可2次分服,但日总剂量不变。上述方案中前2个的基础药属NNRTI类药,后3个属PI类药。

可供选择的方案有:1)EFV+去羟肌苷(ddl)/FTC或 ddl/3TC;2)ATV/r或 DRV/r+ABC/3TC或ZDV/3TC;3)Ral+ABC/3TC或ZDV/3TC;4)CCR5拮抗剂maraviroc(MVC)+ZDV/3TC或ABC/3TC,但必需进行嗜性(tropism)测定[3]。

2 首选的基础药物

近年来可供选择的首选基础药物己有多种。

2.1 NNRTI类药

10多年的研究证明,含EFV方案的疗效稳定,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以EFV为基础的方案为首选方案[4]。迄今尚无其它药物、包括新问世的Ral和MVC的疗效超过EFV。目前,各抗HIV药物的抗病毒疗效评价多以EFV为对照。EFV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发现该药可导致少数患者出现脂代谢问题,但研究表明与这些患者的基因有关。EFV治疗的维生素D代谢异常也应引起重视[5]。

2.2 PI类药

2011年美国指南规定的PI类药进入首选的条件是:1)用药48周后的病毒抑制效果不低于或优于其它药物;2)RTV的用量低于100 mg;3)一日1次用药;4)药片数少;5)患者耐受性好[3]。依据上述原则,2011美国指南中新增了2种增强型PI,即ATV/r(ATV 300 mg+RTV 100 mg)和 DRV/r(DRV 800 mg+RTV 100 mg)。RTV对CYP 450 3A4同功酶有抑制作用,可减少ATV和DRV的代谢并增加它们的血浓度、延长半衰期,而RTV 100 mg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和脂代谢紊乱明显低于200 mg[3]。ATV/r导致的胆红素水平增高是可逆的,胃肠道反应、脂和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较低。DRV/r治疗96周的疗效和LPV/r相当,但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LPV/r组[6]。与EFV相比,LPV/r联用TDF/FTC治疗后的CD4数量增加理想,且因耐药而中止治疗者的比例也低,但RTV需200 mg,加之胃肠道反应比例高、又有高血脂和胰岛素耐量等问题,故只推荐在孕妇患者治疗中首选。

2.3 INSTI

目前仅有Ral,以一日2次、每次400 mg方案服用。Ral联用TDF/FTC治疗96周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均与EFV+TDF/FTC相当,副反应发生率也相似[7]。

3 首选的双核苷药

首选的基础药物联用首选的双核苷类药是最佳配伍,前述的基础药物几乎都与TDF/FTC相配。TDF和FTC己有合剂(所含剂量分别为300和200 mg),在细胞内的半减期长,可一日口服1次,使用方便,也提高了依从性。

EFV联用TDF/FTC治疗144周后的病毒学疗效明显高于EFV+ZDV/3TC,且无肢体脂肪丢失等问题。此外,EFV+TDF/FTC治疗的HIV的M184V变异也明显少于ZDV/3TC,并无1例发生K65R变异[3]。TDF有肾脏不良反应,用于肌酐清除率为30~49 ml/min的患者时应调整剂量,但用于肾功能轻度不全(肌酐清除率50~80 ml/min)者时不必调整剂量。TDF也可导致消化道反应和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脏脂肪变性则少见。

4 替代用基础药物

4.1 NVP

属NNRTI类药,病毒学疗效与EFV相当,但早期研究即显示可能导致暴发性肝炎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在与ATV/r进行比较的多个研究(均联用TDF/FTC)中,既有报告NVP的病毒学疗效优于ATV/r的、又有相反者[8]。尽管NVP的疗效不差,但只能作为替代的基础药,因其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肝毒性。

4.2 FPV/r

采用FPV 1 400 mg加RTV 200 mg一日1次给药,病毒学疗效与EFV相当;采用FPV 700 mg加RTV 100 mg一日2次给药,病毒学疗效与LPV/r相当。但与进入首选的条件相比,FPV联用的RTV剂量超过100 mg,而采用100 mg则需一日2次给药。此外,FPV也同样存在高脂血症等脂肪代谢异常和高血糖等问题[9]。

4.3 LPV/r

LPV和RTV的剂量分别为400和100 mg,LPV/r的用法是一日2次、每次口服2片。为时7年的与EFV的比较研究(均联用ZDV/3TC)结果显示,LPV/r的病毒持续抑制效果虽略逊于EFV,但因耐药而中止治疗者较少且CD4平均上值更高。LPV/r在非孕患者中属替代药,原因也是RTV用量大且需一日2次用药,不良反应除腹泻外还有血脂和糖代谢异常等。

5 替代用双核苷药

5.1 ABC/3TC

某大型研究采用EFV为基础药、ABC/3TC或TDF/FTC为双核苷药,观察了治疗48周后病毒载量达到小于50拷贝/ml的患者比例,发现ABC/3TC组为59%,而TDF/FTC组为71%。另一大型研究显示,在治疗前病毒载量大于10万拷贝/ml患者组中,ABC/3TC组因病毒学失败而停药者的比例较高。此外,使用ABC治疗患者还须事先测定HLA-B5701,因HLA-B5701阳性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达5%~8%。ABC/3TC己制成合剂,以一日2次、每次1粒用药。

5.2 ZDV/3TC

ZDV/3TC已有合剂,具有疗效持久、安全、耐受性好等优点。ZDV可导致骨随抑制、胃肠道反应和疲劳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线粒体毒性如乳酸性酸中毒、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脂肪萎缩等,肢体脂肪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DF/FTC。

6 可供选择的药物

这部分药物也分为基础药物和双核苷药两大组,其中基础药物包括NNRTI类药EFV、PI类药ATV/r和DRV/r、INSTI Ral以 及 CCR5拮 抗 剂 MVC。MVC是现仅有的一种CCR5拮抗剂,一日2次用药,适用于CCR5嗜性试验阳性者。一项大型研究比较了MVC和EFV(均联用ZDV/3TC)治疗48周的疗效,结果发现MVC组和EFV组病毒载量降至400拷贝/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0.6%和73.1%(其中病毒载量降至50拷贝/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5.3%和69.3%),CD4平均值分别为170和144/mm3,因疗效不佳而中止治疗者比例分别为11.9%和4.3%。MVC使用的最大障碍是必须事先进行嗜性试验,该试验花费昂贵,加之使用MVC治疗的经验太少,故仅被美国指南列入“可供选择”的基本药物。

可供选择的双核苷药有ddl/3TC、ZDV/3TC和ABC/3TC,其中ddl/3TC的疗效有报告认为不逊于ZDV/3TC,但也有报告指出ddl的不良反应较多[10]。

7 抗HIV治疗药物联用的基本模式和中国的选择

上述联用模式己沿用数年,其中首选药物与2010年的美国指南相比变化极小[11]。首选基础药物仍为NNRTI类药EFV、PI类药ATV/r和DRV/r,临床对这三药治疗的经验较多。双核苷药仍首推TDF/FTC。中国是抗HIV药物欠缺国家,上述首选基础药物中仅EFV有供应,而ATV/r、DRV/r和INSTI Ral则无法获得。替代药物中NVP和LPV/r国内有供应,但使用NVP前需评估患者的CD4水平且对男、女患者的要求不同。对LPV/r,国内使用已有数年,熟知其应用。至于首选的双核苷药TDF/FTC,我国没有供应,替代药物中的ABC/3TC也无法获得,故只能选用ZDV/3TC。在可供选择的双核苷药中,ddl/3TC仍可选用,但ddl应选用肠溶片,同时注意胰腺炎、周围神经炎、线粒体毒性和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等不良反应[10]。

总之,我国可供选择的抗HIV治疗的基础药物有EFV、NVP和LPV/r, 双 核 苷 药 有ZDV/3TC和ddl+3TC,药物联用仍应遵从国际推荐的模式,即由一个基础药加双核苷药治疗。国内应从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11]。

[1] 潘孝彰, 卢洪洲.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和启示[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5): 396-400.

[2] 卢洪洲.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M]//康来仪, 潘孝彰. 艾滋病防治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198-234.

[3] DHHS Panel on Antiretroviral Guidelines for Adults and Adolescents — A Working Group of the Office of AIDS Research Advisory Council (OARA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2011 [EB/OL]. [2011-10-11]. http://aidsinfo.nih.gov/contentfiles/AdultandAdolescentGL.pdf.

[4] Cressey T, Stek A, Capparelli E, et al. EFV pharmacokinetics during the 3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Abstract in 18th Conference on Retroviral and Opportunity Infection [EB/OL]. [2011-10-11]. http://www.retroconference.org/2011/Abstracts/40636.htm.

[5] Arribas J, Andrade-Villanuya J, Bellos N, et al. Lipid profiles of TMC278 and EFV in treatment-naïve HIV-1 patients:pooled week-48 data from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lll ECHO and THRIVE trials. Abstract in 18th Conference on Retroviral and Opportunity Infection [EB/OL]. [2011-10-11].http://www.retroconference.org/2011/Abstracts/41656.htm.

[6] Mills AM, Nelson M, Jayaweera D, et al. Once-daily danunavir/ritonavir versus lopinavir/ritonavir: HIV-1-infected patients, 96 week analysis [J]. AIDS, 2009, 23(3): 1679-1688.

[7] Lennox JL, Dejesus E, Berger DS, et al. Raltergravir versus efavirenz regimens in treatment HIV-1-infected patients: 96-week efficacy, durability, subgroup, safety, and metabolic analysis [J].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0, 55(1): 39-48.

[8] Rey D, Hoen B, Chavanet P, et al. Virological failue with the once-daily tenofovir-emtricitabine plus twice daily nevirapine i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naïve HIV-1 infected patients [J]. J Antimicrob Chemather, 2009, 63(2): 380-388.

[9] Pulido F, Estrada V, Baril JG,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osanprenavir plus ritonavir versus lopinavir/ritonavir in combination with abavavir-lamivudine over 144 weeks [J]. HIV Clin Trials, 2009, 10(2): 76-87.

[10] Campbell T, Smeaton L, DeGrutolla V, et al. PEARLS(ACTG A5175): a multinational study of didanosine-EC,emtricitabime and atazanavir vs. co-formulated zidovudine/lamivudine and efavirenz for initial treatment HIV-1 infected. Abstract in 17th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EB/OL]. [2008-09-20]. http://www.aids2008.org/abstract.aspx?elementId=200721119.

[11] 潘孝彰, 卢洪洲.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世界临床药物, 2010, 31(6): 321-324.

猜你喜欢

类药病毒学双核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复发预测因素meta分析
10类药慎重给孩子用
对180例使用喹诺酮类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血清HBsAg水平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影响
三螺旋N-N桥连的双核Co(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一个双核β-二酮镝(Ⅲ)配合物的超声化学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