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

2012-08-15张革华惠海旭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商科商业道德

张革华,惠海旭

(1.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教育教学研究

再论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

张革华1,惠海旭2

(1.深圳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社会对商业活动的深度思考,商业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毋庸置疑,商科教育中实施德育是极其必要的。一旦商业活动中缺少道德的规制和调节,势必会影响商业运行的有序性。改善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缺失现状,需进一步加强商业道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发展教育。

金融危机;商科教育;德育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蔓延,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尚难全面预料。危机发生后,一些专家和学者重新审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分析诱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各种因素,多数学者从金融的行业规则和市场环境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对金融从业者的关注不够。思考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可以跳出金融领域甚至经济领域,从多学科角度思考诱发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将以金融危机为背景重新审视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一、对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的价值反思

我国商科教育中的德育指的是在包括财经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商科教育中进行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涵盖对商科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教育等。商科教育培养的未来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仅包括对商科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教育三个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所暴露出商科教育中德育缺失的问题值得深思。从我国商科教育的角度反思此次金融危机,商科教育中“一手硬”与“一手软”的现象必须有所改变,不能仅仅强调对商科学生进行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即加强商科教育的德育权重。如果仅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行业规则的教育,忽略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势必会使商科学生形成以自身利益和个体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因而,在我国商科教育体系中加强德育培养是必要的。

(一)加强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是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人才的需要

自由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自身局限性,一个真正能产生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需要有效的成文规范保障之外,还需要诚实、公正、公平、有良好道德的从业者去操作这个市场。遵从规则、诚实守信的商业行为有助于商业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此外,自觉自律地履行社会责任、恪守商业道德的商业主体,虽有可能失去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则提高了其社会声誉,获得了更多公众的信赖,其发展态势将会是持续性的。只有在商科教育中加强德育培养,提高商业主体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使企业懂得商业活动中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非道德的,才能有效地克服市场所带来的局限性和消极性,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增强以德经商的自觉性。

(二)加强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是丰富商科教育内容、完善商科学科体系的需要

商科教育只有随着商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才能适应形势的动态需要。商业的全球化已成为趋势,随之而来,在商业经营的环境、理念、内容和方式等发生了深刻改变的同时,从业者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职业观念也成为商业活动的取胜之匙。因此,我国现代商科教育必须及时适应市场要求,把商业德育培养纳入学科的内容体系,才能使商科学科得到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商科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需要

商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提升,能有效地提高市场服务和商品经营的效益,促进市场交换行为的持续进行。商科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的商业从业者,其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整体水平关系到我国商业行业的经营水平、服务质量、行业道德,以及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科教育要关注商科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断提升其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完善其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义利并重的职业素养,使其拥有正确的商业价值观取向,成长为具有较强经营能力和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商人。

二、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商科教育不能忽略对商科学生的道德引导,以便发挥道德在商业活动中的规制功能。事实上,我国当前的商科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空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商科教育的实效。

1.商业道德教育不足。首先,在目标体系方面,商科教育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其道德的培养。其次,在内容体系方面,商科教育往往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从事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企业经济活动的未来商务人才,在增加他的长度(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广度(大教育、泛教育)的同时,丧失了他的“深度”教育(对人生的关怀、对人性的提升)。再次,在方式途径方面,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方式枯燥单一,与实际联系少,空洞说教多。最后,在课程体系方面,我国不少商业院校并没有设置商业伦理道德相关课程,专业教学中道德教育渗透作用不强。

2.心理健康教育匮乏。社会对于商科类大学生心理素质要求具有本身特殊性,如要求良好的人际建设与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积极的竞争心态和合作意识等。当前我国商科教育在理念上也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实践在施教内容上缺少侧重点,预防心理疾病和提升心理素质成为心理教育的基本取向,教学也大多是采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专家讲座、团体训练等形式,同质化特点明显。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重诊治、轻预防,重知识、轻素质,重测评、轻规避等问题[1]。

3.生涯发展教育缺失。我国商科教育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很少能系统地介绍课程所讲述的专业领域内的职业岗位,此类岗位对教育背景的要求、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特征等内容。商科类学生在学习之初也就不能清楚地了解这一领域是否适合自己、该领域内有哪些工作机会、成长性如何等。商科教育中生涯发展教育的缺失,造成商科类学生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存在严重误区。在职业价值观上,求稳求大,追求高收入、高稳定性、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在择业期望值上,好高骛远,缺乏务实的精神;在追求价值实现过程中,急功近利,等等。如何让商科类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摆正就业心态,积极提升能力,选定目标行业等,都需要生涯发展教育进一步跟进。

(二)商科教育中德育存在问题的归因

商科教育中的德育培养遭遇困境有多方面的成因,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层面的偏差、教育价值取向的错位以及教育者素质的局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削弱德育在商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调整却相对滞后。在打破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同时,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系未能及时树立起来,道德的规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其次,认识层面的偏差。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无商不奸”是人们对商业的普遍认识。商科教育中教育者也常常用“在商言商”、“商场如战场”等理念来教育学生,这就造成了教育的功利性趋向,对商科教育的价值塑造重视不足的普遍现象。再次,教育价值取向的错位。在学校教育方面,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重智轻德的观念根深蒂固,使非智力因素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为现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为个人谋生、就业做准备;教育实践的重点放在科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上,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格完善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而非“制器”。同时,我国商科教育中还存在着重知性德育而轻生活德育的倾向。最后,教育者素质的局限。商科教育者是否重视德育,能否对德育进行专业化教学与科研也是制约商业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教育者的道德层次也会直接影响德育活动实施的结果。

三、改善商科教育中德育缺失现状的途径

我国商科教育领域中德育缺失的现状是多重原因综合导致的,因而改善德育在商科教育的处境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形成合力。商科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面向社会整合教育资源,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一)加强商业道德教育

商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子集,是社会规则和规范在商业交往中的集中体现和要求。在商科学生的教育中重视商业道德,使学生在学习商业知识的同时,塑造道德品质和职业形象,对个体职业理想的实现、商业的持续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构建目标体系,提高道德素质。商科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应该是知识型和技能型的,更应该是道德型的。我国商业德育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在价值观层面上,既培养学生的竞争观念,又要进行道德塑造,使其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知识层面上,使学生系统掌握商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教育互动中内化于心,在商业实务中外化于行。换言之,既要让商科学生懂得道德规范,又要促进其积极转化道德意识,使其商业活动具有道德性;在技能层面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使其行为具有道德属性。

2.创新内容体系,提升精神境界。大学教育除了传递和探索人类知识之外,还承担学生社会化、道德化教育的责任,如独立思考、心境澄明、想象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个人责任感、社会良知、同情心等[2]。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社会觉悟和良好的现代文明素养。重视商业道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丰富活动形式,端正价值取向。商科院校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施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商务谈判模拟、案例研讨等,对学生进行价值澄清,提高学生的商业道德素质。学校进行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时,在商业实践中积极加深学生对商业道德的认识,有效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之形成合乎道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4.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国外的商科教育很重视给学生渗透商业道德观念,这种具有远见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时,也应该以传统美德为基础,融入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商业道德意识,培养具有跨文化、跨地域道德意识的人才。同时,也应该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在适当的章节中,编入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育课程体系。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我国商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前提是立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的实质性提升。

1.拓展教育内容,加强人格塑造。商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眼于商科人才心理素质的核心指标展开,既要普及一般性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疾病预防知识,又要注重对人格的塑造,着力培养商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其积极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使之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效的规则执行力。

2.形成健康心态,提升适应能力。商科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原因在于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无法避免接触不同的市场主体,挑战和压力无处不在,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不能保证其成功扮演商业角色,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商科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商科教育中,情境展现可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以交际模拟为例,可模拟人际交往情境帮助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减少交际不善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商业活动追求创新,而创新需要正确的认知导向。能力和思维的创新也有赖于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的培养理应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实现知识、方法内化和迁移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角色规范,增强其适应规则的能力,积极的社会体验会帮助商科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3.重视集体教育,抓好针对性教育。心理健康理论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不可否认,直接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仅仅通过这种形式单一施教,教学难免缺乏弹性和张力。因而可以尝试对各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开设《人际交往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等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某一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生心理干预方面,教育活动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关注个体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心理问题的治疗。例如借助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度干预,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4.采用企业培训形式,转变现有教育模式。商科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引入企业培训方式[3]。从个体发展来说,商科类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营利性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也会对组织成员实施职业教育。教育内容除了职位信息之外,也会涉及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帮助新老员工适应工作,扮演好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学校教育而言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为显著,其多样的培训形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拓展生涯发展教育

以职业为主线的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兴趣和能力,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自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基础。

1.正确自我认知。认识自我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正确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在大学期间注重提高目标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准确认识自己,客观进行自我定位,找出差距,有准备、有计划地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最好选择。作为商科类专业的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在面对危机时,及时化解危机。

2.树立科学观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必须立足宏观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只有正确审视外部环境,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职业实践。当下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加大了商科学生未来的职业难度,这对商科学生的能力养成和职业教育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就我国现状而言,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势头依然强劲,整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商业前景广阔,就业市场对商科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逐步加大,这为商科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因而,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须认识到就业难度固然存在,但不宜对国内就业形势持过分悲观态度。

3.积极提升能力。双向就业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规则,但是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而在双向选择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商界尤其是金融、贸易、会计类企业以工作经验为标准确定职位与薪金已是业内惯例。因此,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将学习、见习、实习、实践作为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利用寒暑假主动找单位实习,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利用专业实习的时机,在实习岗位上把系统的专业知识逐步转化为在岗工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4.选定目标行业。商科类大学生应结合自身职业愿景和宏观经济趋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行业,确定职业锚。商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需要处理好目标行业与目标地域、近期职业目标与长期职业目标的关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从多角度综合权衡目标行业、目标地域的搭配,确定求职预期。商科教育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取向,商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综合实现和社会宏观职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商科学生而言,选定目标行业时既要考虑优化从业的外在回报组合,又要兼顾内在的价值实现。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就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的思考,加强我国商科教育中的德育任重道远。

[1]姜微微.以发展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3-35.

[2]郎禹颃.浅谈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67-168.

[3]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s Commercial Education

Zhang Gehua,Hui Haixu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the depth thinking of the business thinking in the whole society, commercial education is also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moral torture.Without a doubt,implemen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business education is essential.Once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lack of the moral regulation and adjustment,it will definitely affect the order of the commercial operation.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s commercial educat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mercial moral education further,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 financial crisis;commerci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G417

A

1673-1573(2012)01-0094-04

2011-12-04

张革华(1969-),男,广东龙川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惠海旭(1987-),女,江苏连云港人,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猜你喜欢

商科商业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