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造力:当今中国文化变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2012-08-15邢巨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建构现代化

杜 刚,邢巨娟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

文化创造力:当今中国文化变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杜 刚,邢巨娟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同时更是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根据和指引。文化创造力是民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

文化创造力;现代素质;和谐社会;文化强国

一、文化创造力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在其著名诗句中曾指出,人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此,海德格尔给予了高度地关注和深层次的阐释,并将其作为对人的存在的最本真的解释,“惟有人才能死,而且,只要他羁留在大地上,栖居于斯,他将继续不断地死。不过,他的栖居却栖于诗意中。”①其实,人所具有的诗性使人获得了文化的特性,而这足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成为真正的、独立的、自由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更是文化的产物,人通过其文化的特性而彰显了自身的存在。

毋庸置疑,文化是人类创造成果的凝聚,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自身创造性活动的施展并伴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化而积淀形成的现实存在,它是人类创造力的现实表征,是人类生命活力的具体佐证。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总是体现为一种创造力得以展现和发挥的过程,文化创造就是人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立、维系文化安全的过程中进行的具有鲜明人格特质的实践活动。文化创造赋予人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类通过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关照自身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能动的生活与生产实践,按照最高的价值原则和最优化的自组织原理,不断地寻求着自身的解放,追求着人性的自由,并努力促成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意味着文化创造力的充分激发,也意味着文化创造目标的现实达成;从本质上说,文化创造力的实现过程就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的完满实现,是主体能力的最终体现;文化创造力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创造过程,而不仅限于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获得了自由创造的快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如愿地履行了其社会责任;可见,文化创造力的实现是对象性成果与自身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是文化创造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因此,在文化哲学视角下,文化创造力是人综合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文化创造的基础和前提,而文化创造则是人类的本质机能,它推动着人类自身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加强文化建设工作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②而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③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创造力是民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

总体来说,文化创造力充分地彰显了人的自由、能动的本质特征,它是人之文化本性的自觉张扬;因为,文化创造力展示了作为文化主体的人,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在批判性地继承既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超越与突破,因此,文化创造力的实现过程必然是新事物产生的过程,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则更加注重创造过程中“质”的提升,而并不仅在于数量的积累和时空的扩张,也就是说,文化创造力体现了创造主体在否定“旧质”的基础上创生出“新质”,因为,只有“质”的发展和变革才是文化创造力实现的目的和归宿。文化创造力是一种总体性的生成,因为,一方面,它是创造主体在整合既有文化资源、调动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所进行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就其成果而言,不仅体现为其现实的创造成果,同时也体现在对于创造主体——人的本质内涵的丰富和充实。可见,文化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组织的动态平衡的文化系统的发展过程,它是一个由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创造的客体,因此说,文化创造力离不开人,人是文化创造力的核心。事实上,文化创造力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实践经验和成果为文化创造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由实践而产生的需求则激发和调动了文化创造的活力,而文化创造力的实现也必然又转而促进实践的发展。此外,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又需要通过实践的标准给予检验和评价,故而,文化创造力是文化主体在文化实践中不断释放和展示自身潜能的一种能力。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创造力并不是静止的、固化的能力,它是伴随着人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多方面内在品质的充实和发展而得以提升的,因此,只有具有自觉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并具有内在发展潜质、积极进取的文化主体才能拥有并实现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总是通过人的现实创造成果体现出来的,具体地表现为,文化创造主体——人的创造能力和水平,因此,在人学的意义上讲,文化创造力就突出地体现为现实的人的创造力;当然,文化创造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兴盛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具有强大的、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活力的国家或民族才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和保存既有的文化传统,也才能更有力地掌控和把握自身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创造力也是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文化创造力的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也进而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才能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航标。

综上所述,文化创造力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和达成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也就是说,文化创造力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而言,文化的振兴和创造力的实现有助于社会与文化的顺利转型,有助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的全面提升,更有助于美好理想和发展蓝图的实现;因此,可以说,文化创造力的不断增强和最终实现必将预示着当今中国文化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和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当今中国人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理念的现实建构以及世界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达成。

二、文化创造力与人的现代化素质建构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文化环境、文化体制、文化教育、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合理配置和有效联动,同时,文化主体的自身因素在创造力的实现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文化创造力的实现与文化主体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其中,人的现代化建设就内涵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问题,它与文化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紧密相关,文化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而人的现代化则又是文化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认为,文化创造力的全面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全面建构。毫无疑问,当前中国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转变,就是“从对人的发展的一般认识向其现实实现,从人的发展的价值建构向现实建构等的转折;这种转变更加有利于真正解决和改善影响人的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有利于通过成功的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等系统工程的建造,高效快速地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④可见,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设并不是理论的、抽象的描述,而是现实的、脚踏实地的建构,它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国人创新意识的全面觉醒、自由而丰富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心智和能力素养的提升,而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必将有力地促进这些素质的生成与发展,反过来,健康而又丰富的现代个体必将更好地促进文化创造在更高层面的实现,继而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支撑,最终必将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毋庸置疑,文化创造力的提升是文化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人的现代化素质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助于消除影响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滞障和束缚,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健康的文化生存环境,因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⑤,“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⑥由此可知,文化创造力的提升将极大地促进当今中国人现代化素质的迅速提升,也将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坦率地讲,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条件,而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和提升能够有效地带动和促进文化主体素养的建构,因为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实现是文化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展现,它必然预示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在现实层面的集中体现。因此,当今的中国,文化创造力的迅速提升和全面实现不仅能够创造出先进的文化成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激情,为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营建良性的、积极向上的“力场效应”,而这种效应则能够引领和激发中国人现代化素质的建构,促进真正的、现代的和“大写的人”的生成。

三、文化创造力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文化创造力的提升力度是衡量当今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标准,是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就社会的发展而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实现有助于和谐社会的现实建构。首先,应该承认的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生成的最好诠释。众所周知,“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观和整体观的基本精神,它所反映的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友善、包容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类对于建设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期盼,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工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是当今中国文化创造活力的具体展示。毋庸置疑,文化创造力的实现总是通过其创造成果展现出来的,主要包括物质文化成果、精神文化成果以及制度文化成果,而其中物质文化成果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化成果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制度文化成果则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的体制保障。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伴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的创造激情和活力空前高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踊跃地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成果和财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状况,提升了自身的生活品味,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其创造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充实精神世界,创造出多元化的精神文化成果,并通过理论创新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财富,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并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促使其获得新的生命活力,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在制度文化层面,通过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了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保障了社会协调、有序发展,促进了社会运行的高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由此可知,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成果的取得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构,而当今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是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的结果。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文化创造力的水平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均衡,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大力提升和有效激发中国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创造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建构。事实上,和谐社会本身就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它既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因为“和谐”一词,从其根本上讲就包含着动态平衡的理念,它首先是以承认差异和不同为前提的,它本身反映的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系统,而在这个系统内部,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加之以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保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可见,当今的中国社会正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于主体需求的差异性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同时,又由于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使得其生存和发展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多变,故而,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增强其适应能力,不断地强化其自身发展能力的建设,因此,通过提升当今中国文化的创造力,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成果来满足其成员发展的需求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这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而和谐社会的建构正是通过在动态的平衡中谋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是观之,和谐社会的建构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就成为促进其实现的重要保证。

四、文化创造力与世界文化强国的建构

当今的世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意识到,随着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发展,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无法确保其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尤其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后,这样的认知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共识,因此,人们转而开始关注文化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独特的作用。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地重视和强调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以及军事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比重,而忽视和遗忘了文化国力对于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国力的培育和提升,努力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国家形象,不断强化自身在国际的文化影响力。就中国而言,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但是,在当今的世界文化“版图”中,中国并不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强国,这主要是因为较之于中国迅猛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实力,其文化国力是相对低下的,与其他先进的国家相比较,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可见,文化国力的强盛关系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然而,文化国力的提升应归因于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水平,故此,当今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与文化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作为世界性的文化大国,中国拥有令其他国家或民族羡慕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丰厚的资源储备和蕴藏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同时,中国文化还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五千年的文化史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而且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此外,就中国文化的内涵而言,其内容丰富多样、包容性强、影响范围广,可以说,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和民族融合史。然而,世界性的文化大国并不就是世界性的文化强国,因此,当今中国文化强国的建构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重视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是不仅要理性地审视自身文化,传承和保护优秀的文化传统,摒弃腐朽的文化残渣,丰富和充实自身文化内涵,突出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同时也应加强对外文化交往,包容性地对待异族文化,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其次,提升文化竞争力,就是要通过挖掘和开发既有文化传统,合理整合自身文化资源,以最新的文化成果来推进文化的革新,通过文化创新增强自身文化的适应性和时代性,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增强自身文化的传播力和辐射力;最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就是要通过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和载体,促进文化成果向现实的转化,尤其要通过鼓励自主创新,增强文化原创能力,积极维护自身文化安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塑造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当然,文化强国的建构还涉及到诸如文化环境、文化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归根到底,就当今中国而言,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最终应落实到中国文化创造力实现的问题之上,因为,只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才能具备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加入到世界文化的交融之中,才能够创造性地改造自身文化传统,才能够有能力创新自身文化内涵,才能强化自身的文化传播力,更进一步讲,也才能有能力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保障自身的文化主权,也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文化话语权,因此,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实现有助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向心力的提升,有助于世界性文化强国的现实建构。

综上所述,当今中国正处于文化与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文化创造力的现实水平就成为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性指标。事实上,只有建立在自身文化创造力全面提升基础上的中国社会,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维护自身文化的安全,也进而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当代文化成果。毫无疑问,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将有力地推进当代中国人现代化素质的建构,推进和谐社会理念的建构,推进世界文化强国的建构,必将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见《讲演与论文集》,1959年德文版,第142页。

②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2007-10-24。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Sina.Com.cn,2011-10-26。

④李燕:《人的(素质)发展之现实建构》,《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第27页。

⑤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第89页。

[1]【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齐鲁学刊,2003,(5).

[3]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庄寿强,等.普通创造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5]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方伟著.文化生产力——一种社会文明驱动源流的个人观[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7]隋岩.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和嬗变———对三种文化形态的哲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8]李燕.文化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之路[J].教学与研究,2001,(10).

Culture Creativity:An Important Basis for Cultur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oday's China

Du Gang,Xing Juju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culture not only brings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for humans, but provides the survival guidelines for humans.Culture creativity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a vitality of a nation and a culture of life.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between nations, is a culture creativity competi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Now chinese society is in a period of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e,the person'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worldwide cultural power construction,are fundamentally inseparable from the reality generation and incitation of today's Chinese culture.

culture creativity;morden quality;harmonious society;cultural powerful nation

G02

A

1673-1573(2012)01-0009-05

2011-12-04

中北大学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杜刚(1977-),男,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人学;邢巨娟(1977-),女,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人才学。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猜你喜欢

创造力建构现代化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边疆治理现代化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建构游戏玩不够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