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承制与本科生导师制度

2012-08-15张新风郭献章张娟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师承牛津大学导师制

张新风,郭献章,张娟霞

(1.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1100;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材料工程与工程系,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教育教学研究

师承制与本科生导师制度

张新风1,郭献章2,张娟霞2

(1.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1100;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材料工程与工程系,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师承制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但其优越性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没有得到体现。本科生导师制度与师承制一脉相承,是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和补充。在高等教育中大力推广和完善这一制度,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师承制;导师制;本科教育

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中,师承制度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导师制,其作用与师承制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的硕士和博士教育阶段采用了导师制,而在本专科以及职业教学阶段,导师制度并未采用。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本科导师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2002年北京大学首次提出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度以来,本科生导师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使这一制度得到了发展和丰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该制度仍处于尝试和发展时期,各高校对这一制度的规定和实施方式差异较大。本文认为,本科生导师制与我国传统教育的师承制一脉相承,与英美著名高校的学院导师制属同一范畴,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和完善这一制度,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二、我国传统师承制度

师承制包括家传、拜师两种基本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继承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我国的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师承制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就师承制在中医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做一个剖析,借以说明师承制的优势和劣势。

(一)师承制在中医药学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师承制功不可没。通过家族相传、拜师学艺、名师带徒等形式,师承制不但使得中医药学历代人才辈出,而且使得中医药学得以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回溯我国古代,历代均有名医、大医涌现,这不得不归功于师承制的作用。相较于古代,我国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已发展50余年,却还没有培养出一个张仲景、李时珍这样的名医[1][2]。这种师承制度缺失带来的文化、技术和经验传承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中医药学的发展上,在我国目前各个行业的发展与传承中也严重的存在,特别是在科技壁垒还依然严重的今天,如何发扬师承制的优势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与传统师承制相比,现代教育在育人与实践方面的不足

当今的院校教育,由于受场地、师资等条件所限,课堂教学中很少能做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实习单位不能提供足够的实习职位和实习时间,学生实习过于程序化,以至于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使得我们的本科教育基本上只是在理论教学上的一种拓展的延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初步认识的阶段,很少能够具备本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这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新员工招募后,许多用人单位不得不为每个新分来的大学生配一个专职的师傅,手把手的教,大约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实际上是在补师承教育的课。

(三)师承制的天然不足之处

理性地看,传统师承制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师承教育往往易受门户学派的影响,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等方面受到局限。其次,由于师承制无论是家传还是拜师,都属于个体传授的教育形式,因此,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要。再次,个体传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易在知识结构、学术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完全接受老师的影响,而对其他学派产生排斥心理,易导致学派间各自孤立发展,不能兼容并包。鉴于以上原因,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必须对传统师承教育批判地吸收借鉴,而不能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全盘采取。那么怎样发扬师承教育的优势,弥补现代高等教育的不足呢?西方哈佛、剑桥等名校的做法可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三、欧美高校中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欧美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发源于牛津大学,而后扩展至英国的各个殖民地国家。牛津大学建校800年来,为世界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牛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其独具特色的导师制。二战之后,美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被世界各国竞相引进和借鉴。从教育教学模式上看,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至今依然保持着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院制的传统。因此,当借鉴哈佛、耶鲁等名校的经验时,实际上已经借鉴了牛津、剑桥的经验。因此本文对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做一个深入的剖析。

(一)牛津大学学院导师制概述

学院制是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基础。在牛津大学,每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牛津大学特别注重本科教育的传统。在牛津大学的本科阶段教育教学中,导师制是每个学院对学生施教的基础,在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牛津大学,导师一般都是学院中具有较高职称的专职教师,他们一般会亲自参与新生的选拔与录取,他们的选拔标准往往直接决定一个学生录取与否。在带本科生的同时,导师往往也带研究生。但对大多数导师而言,他们头等重要的任务是本科生的培养与教育。每位导师大约负责6~12名学生,指导其学习、写论文,解决学术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是两三个学生一起去见导师,开一个小型的“研讨会”,并将导师事先布置的作业以论文形式向导师作一个汇报。

(二)牛津大学学院导师制的育人优势

牛津大学学院导师制在育人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导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便于老师因材施教,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制定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二是导师制中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和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可以促使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养成。三是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就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本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阶段,也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三个阶段(学士、硕士、博士)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灵感的一个时期。在师生亲密接触中,导师在学业、品行、心理成长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关心、呵护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学风的养成,人格的培养,乃至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思考

(一)实施导师制的积极意义

目前,本科生教育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业教育,二是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从分工上讲,学业教育主要由各科专业教师完成,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则由专职辅导员负责。专业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但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仅限于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般又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师生间交流较少,学生表达自已见解的机会更少。而老师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传道”“解惑”,以及道德修养、人文知识方面的传授更不可能。目前高校中,一个辅导员往往肩负着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使其很难在日常管理中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同时,辅导员的设置并不强调专业知识,使得他们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或对学生进行科研辅导。上述教学与管理的绝对分离导致我国本科教育中普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在校期间与专业老师沟通少,实践机会少,难以及时了解所学专业内涵和专业导师的成就,学到老师的专长。二是学生思想、生活上受到老师的指导少,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缺少思考和科学规划,毕业后难以适应单位和社会需要。

本科导师制的采用,不仅可以改变过去“一个模子”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中,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个性教育,学生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尝试做试验和写论文,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因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分工造成的本科教育困境。本科生导师制的采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提升导师素质,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其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进展与反思

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不言而喻,它能够发挥我国传统的师承制与国外先进的导师制的优势,是我国现代学院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可随时找老师沟通专业方面的问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老师的科研和试验。专业导师定期给学生举行一些学术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养成专业兴趣、建立专业信心、保持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从牛津大学的学院导师制来看,我国诸多高校已经具备学院制的职能和权力,这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我国高校的教工队伍老中青结合良好,梯队合理,而且学历高,责任感强,对学校抱有深厚的感情,具有为教育事业发展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全面推行本科导师制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在本科导师制的实施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导师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方式随意。二是导师指导的学生过多,缺少针对性。由于我国高校教师资源尚未丰富到一定程度,使得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较多,导师们分身无术,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3]。三是对导师考核指标有待量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强。在导师制实施中,因为考核内容难以量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只能相对地进行评估,使得考核难以做到真正公平公正。同时,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激励不足,致使大学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不愿拿出更多地精力放在本科生的指导上,也使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1]温茂兴.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J].中医教育,2005,(10).

[2]鞠新刚,姜真,王庆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2008,(2).

[3]曹建国.本科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N].中国教育报,2007-09-13.

On the System of Teaching Succession and Undergraduate Tutor

Zhen Xinfeng,Guo Xianzhang,Zhang Juanxia

The teaching succession is the main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but its advantages in our country didn't reflect in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The heritage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teaching succession is the beneficial attempt and supplement of ou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The popularization and perfect of this system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level of universities.

teaching succession system;tutor system;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

G640

A

1673-1573(2012)01-0098-03

2012-01-06

张新风(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郭献章(1970-),男,河北魏县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材料工程与工程系副教授,工程力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责任编辑、校对:焦世玲

猜你喜欢

师承牛津大学导师制
师承授受经验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与独创之美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近代印度学体系中的牛津大学佛教研究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以学生为中心”——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质量保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