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

2012-08-15刘福寿吕月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明大学

刘福寿,吕月璞

(1.河北传媒学院 院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71;2.河北师范大学 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教育教学研究

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

刘福寿1,吕月璞2

(1.河北传媒学院 院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71;2.河北师范大学 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大学的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大学通过文化传播、规则传播、人才传播、制度传播等形式,扩散文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是“社会文明极”。但过度商业化的侵袭和改革滞后,使中国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有所失落。必须通过重建大学理念、重塑大学宽松自由的办学环境、重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重树大学校长的职务理想和文化自觉、重觅文人的“内省”传统等,使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得以回归。

大学;社会文明极;扩散文明;引领社会

一、“社会文明极”

什么是“社会文明极”?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有一个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的“增长极”(或“发展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世界不同的国家间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间,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先发展起来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高标突兀,对周围地区有很大影响,通过“扩散效应”,会把周围地区的经济带动起来。这些先发展或快发展的地区就是“增长极”[1]。这个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现象。比如,社会文明的进步即是如此。社会是由众多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组成的。在不同的社会组织或不同的群体间,其文明程度是不同的。那些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单位,起着扩散文明、引领社会的作用。它们就是“社会文明极”。

二、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的决定

大学是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由于其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典大学,从当年孔子在“杏坛”聚徒讲学,齐国国都出现的“稷下”研学,到中国古典大学的另一些形式——国子监、书院,再到近代中国,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社会文明的秉持者和推动者。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到德国教育家洪堡改革以来的近现代大学,大学始终代表着人类最高文明成果。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说,大学应该像一盏明灯,指明人类所希望的社会秩序。①其他社会组织也应该是文明的,或者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如政府或企业,但创造文明、传播文明毕竟不是它们的“专职”。相比之下,大学则是创造文明、创造文化、培养文明人、引领社会文明的“专业户”。“大学”的“大”和“高等学府”的“高”,就是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的标志。所以,“社会文明极”非大学莫属。这种决定是社会的决定,不以大学自身的愿望或水平为转移。从实质上说,引领社会文明是大学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是它的一种社会担当。如果哪些大学缺乏这种自觉,那么失去的不是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而是那些大学作为大学组织存在的资格。

三、大学“社会文明极”的作用

大学的“社会文明极”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把自己的高位文明向社会传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其主要途径可分为:(1)“成果传播”。大学是思想加工厂,它把社会的思想材料加工、创造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并通过成果发布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文明的主要来源。(2)“规则传播”。大学作为社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往往是制订社会规则的参与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制订规则时,都离不开大学。大学的认知水平和文明程度影响着规则的水平,而规则的水平往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3)“人才传播”。大学毕业生是带着思想、带着大学的文明成果进入社会的。政权的管理、经济的管理、社会的管理、文化的管理、科技的管理等越来越多地掌握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手中,大学人才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决定着社会文明的面貌。(4)“制度传播”。制度本身是一种文明。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由于占据着文明和文化的制高点,其管理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富有创造性,更为科学、更为民主、更为有效。所以大学应该有可以成为社会榜样的治理模式,包括其管理思想、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5)“媒体传播”。上述四种传播往往借助各类媒体。除此之外,大学师生是“触媒”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各类媒体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军事、社会等类节目中,都经常有大学师生的身影。他们通过媒体,把大学文明传播于社会,并形成社会的主流思想。

四、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亟待回归

在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浓重的商业化理念侵袭了大学,而大学体制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严重地损害了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由此使大学受到社会的广泛诟病。以钱学森生前提出的“世纪之问”为导火线,引发了从国家领导人到一般公民对高等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恢复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重建大学理念。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学术独立、学术自由。过去我们对大学“统得过多、统得过死”,意味着对大学学术的不尊重、不信任,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学术发展。现在大学里 “高分低德”、“高分低能”,课题、论文“数量多质量低”或“多而无用”,说明了当前大学教育的低效率,是大学出不了思想家、出不了拔尖人才、没有能力引领社会文明的关键。“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②温家宝同志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人们期待着它成为我们重建大学理念的嚆矢。

重塑自由宽松的办学环境。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放弃按照行政体制构建大学的管理体制;弱化以“宏观调控”名义对大学业务实施过多的行政干预,落实法律已经赋予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防止以“规范”的名义扼杀大学独立思考和教育创新的积极性,给大学在教育模式选择上的自由;鼓励大学坚持教育创新,帮助大学个性化发展和特色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减少评估对大学正常运行的干扰;对大学的正当行为和不正当行为,分别实施法律保护和法律制裁等。总之是“放生”大学,“放生”校长,让大学从政府的怀抱里回归社会,让他们自己走出一条“特色办学”和创办“优质大学”之路。

重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我们的大学虽然已经运行了6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都还没有找到适合大学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党政联席会议既决策又执行,既管行政又管学术。如何发挥专家的作用,如何实行学术民主,如何保证有效监督,如何保证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还没有体现在体制建构上。所以创立完整的、有本校特色的,包括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管理机构、申诉机构、民主监督机构等在内的管理体系,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应该通过创立文明、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成为社会组织管理的标杆。

重树大学校长的职业理想和文化自觉。大学校长应该从非办学需要的行政管理职能中解脱出来,从个人的专业学术追求中解脱出来,使校长专业化和职业化。校长就是校长,不是“官”,也不是非教育专业领域的专家,而是职业化的办学专家,教育专家。选择了校长职业,就意味着失去“官”位和本来专业的学术地位。否则他的精力被分散,目标会错位,而且导致了学术上的不公平,因为这等于他们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是当前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大学校长对职业的回归,首先是树立办好大学的理想,理清办学思路,有敢于担当和开创未来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和文人机构,特别看重社会担当。比如蔡元培、张伯苓、马寅初等人,他们对真理的渴望,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对大学理想的追求,对社会担当的自觉,应该是大学校长的榜样。

重觅大学人的“内圣”自省传统。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大学人(包括管理者、教师和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教人的人,教人先正己。道家率先提出“内圣而外王”的观点,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内圣而外师”现象却十分普遍。为师者历来以“内圣”自视,每日“三省吾身”。穷不坠志,甘守寂寞,宁坐冷板凳,也不自毁尊严。中国的这种文人传统已经坚守了数千年。即使是市场化社会,这种坚守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就连美国的大学人都认为:“大学不是——也从来不应该仅仅被视为商业机构”。学生们的品质的养成,“不仅在于课程设置,更在于教师们的言传身教”[2]。因此有理由认为,大学人首先正其心、诚其意、以“内圣”自省是大学成为“社会文明极”的思想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我们认为,这是大学改革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指导纲领。人们期待着通过《规划纲要》的实施,使我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得以恢复和发扬。

注释:

①赫钦斯.1936,转引自张贤斌,刘慧珍主编:《西方高等教育哲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

②2010年1月26日,温家宝听取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的讲话,见2010年2月1日《新京报》。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2]查尔斯·维斯特.一流大学 卓越校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4-35.

On the Position of"Social Civilization"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Regression

Liu Fushou,Lv Yuepu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ies is to explore the truth,study the learning,innovate the knowledge and train new people,and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and cultural degree are always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whole society.Through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rule communication,talent communication and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universities spread the civilization,lead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and ar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extreme.But 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and lag reform make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losing the statu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extreme.We must rebuild the university idea,remodel the loose and free school environment,reconstruct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osition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ies'president,re-build the introspection tradition,etc to make the universities return to the statu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extreme".

university;social civilization extreme;spreading the civilization;leading the society

G471

A

1673-1573(2012)01-0084-03

2011-10-03

刘福寿(1944-),男,河北任丘人,河北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和大学管理;吕月璞(1983-),女,河北任丘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校对:焦世玲

猜你喜欢

文明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请文明演绎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大学求学的遗憾
漫说文明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