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柯之学校空间中规训教育策略探析

2012-08-15黄继刚焦迎春

关键词:规训阜阳福柯

黄继刚,焦迎春

(1.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安徽阜阳236037)

福柯之学校空间中规训教育策略探析

黄继刚1,焦迎春2

(1.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安徽阜阳236037)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首次发现学校空间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规训现象,并将其归纳为:层级监视、操练惩罚和考试检查等三个方面,福柯规训教育理论的提出和探索对重建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柯;学校空间;规训教育

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想的代表理论家之一,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哲学、文学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柯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惩罚是如何从“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1](P211)。在福柯看来,惩罚方式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标志着一种新的知识的产生。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反映出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主体的控制也呈现出新的手段——“规训”。因此,权力和知识之间就由规训无形地连接起来。规训“既不等同于一种体制,也不是一种机构,而是一种权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1](P241)福柯重点强调的就是这种微观权力,即一种“规范化的权力”,“规范化”意味着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秩序所接纳。可以说,福柯对教育领域的贡献就是他认识到学校教育策略中存在着典型的空间规训的特征,并且这种学校的空间规训是适应社会权力微观化、构建新的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具体而言,学校规训教育的策略被福柯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层级监视

学校空间的监视装置首先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学校的教室一般在学生齐胸高处设置玻璃窗,这样的设计会使得教室易于采光、通风舒畅而没有压抑感,同时,教室的这种设置还有监视的意图。正如福柯所言:“一个建筑物应该能改造人:对居住者发生作用,有助于控制他们的行为,便于对他们恰当地发挥权力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他们,改变他们。”[1](P195)在教室的空间里面,教师站立的地方常常是一个高台。当教师站在高处时,对每一个坐在下面的学生就一目了然,每一个细致动作尽收眼底。这是监视和规训的产物。同时,学校的户外集合,发言者也常被置于一显要的高台上,这也是规训权力形象的建立。完美的空间规训应使权力者的面前一切都一目了然。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规训技术和制度也在完善,追求细致的层级监视也一直在进行着。

在学校的层级体制中,有着严格的校长—教务—年级—班的控制体系。监督的细节被明文规定,监督进入教学关系中。“由于教区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增多,而产生了混乱,再加上缺乏同时管理整班学生活动的方法,因此亟需制定一种监督体制。”[1](P199)在中小学里,一般从班集体中选出几名优秀学生,这是一批干事,从“名份”到职责都有详细而明确的安排。各中小学也设置不同的名称,但级层制特点是一致的。各个职位的职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性的,如课代表、劳动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另一种是监督性质的,如班长,大、中、小队长,团支书。当每一个委员轮流当值日生时,他同时也负有在学校空间中执行监督的职责。其他同学道德行为的偏差、对效率的干扰行为,都在监视的范围之内。如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上课时“开小差”;打扰别的同学;在教师不在场时离开自己的座位;没有带上该带的东西;抄袭别人的作业;监视是否随便丢纸屑;是否带红领巾或校微;是否违反班上规定的临时性约法、章程;让学生背课文、口诀,并记下不会背的人。这些监视常常是分层次的,这些监视的最高层是教师,底部是普通的“非干部”学生。分层、持续、切实监视的背后是规训权力。强制服从的传统是这种规训权力得以生存的深厚土壤。

二、操练惩罚

所谓操练惩罚不同于司法惩罚模式的法律约束,而是指强化的、加倍的、反复多次的训练。如抄写口诀、定律、定义、词语解释、公式、常用的数据等等。“惩罚就是操练。”[1](P203)罚做功课在教师看来是最正当的,是负责任的行为,在家长看来是使孩子从错误本身得到改过自新、不断提高的手段。惩罚是奖惩二元体制中的一个因素,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被纳入好与坏两个等级之间的领域。对这个领域进行量化,处于学校空间中的每个学生无不在处罚的罗网中:5分钟的迟到、走神、在别人齐声朗读时表现出冷淡状、大声讲话等无数个微小举止,都可能招致惩罚。惩罚的方式可能是一次罚站、一次罚坐、跑一圈、晒太阳、被质问、一项罢免、通报批评、记入个人档案的“记过”处分、写检讨、打电话请家长等等,学生一般希望自己融入集体,不被排斥,为集体所接纳,因而,惩罚常常是有效的。学校的规训教育通过无数个教师在执行着关于好坏等级序列及其交换计算的千万种“创新”。“通过对行为进行精确评估,纪律就能实事求是地裁决每一个人。”[1](P203)监视的理由在于行为偏离既定的规范和准则,惩罚就是一种规范的诉求。例如,按时按量完成布置的作业是一个准则,违反此一准则应受到惩罚。准则有可预期的,也有随机的、临时性的。教师的一个口头要求,可能就划定了某一事件的准则边界,越过此边界便是惩罚的领域了。惩罚的理由也在于对自然规律的偏离,无论是明显的人为设计的条例、规章,还是某种天然的规律,规训权力都旨在维护某一秩序,人们对这种秩序的设计可能是遵循传统,也可能是设计新的“传统”。

三、考试检查

考试检查“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福柯认为“检查把权力的仪式、试验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确定都融为一体。在规训程序的核心,检查显示了被视为客体对象的人的被征服和被征服者的对象化”。福柯的看法无疑是深刻的。他阐明了考试检查作为权力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存在,这种知识权力视角成了福柯观察学校教育体制的一副显微镜。总的来说,学校是一个经常考试的机构,考试自始至终伴随着教学活动。考试制度起初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检查环节,不久以后,考试本身成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目的。小学生一本书一般分7~10个单元,一个学期常进行7~10次考试。大型的考试有期中、期末两次。中学则名目更多,有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平均每学期7门功课,一年共考试次数110次左右。在小学,六年级语数两门的考试一学期一般为4次。在学习过程中考试被有序地组织,考试从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演变成学校存在的依据。在统一和垄断的大学体制下,学习作为信号机制的作用愈来愈超过知识学习的初衷,学习就是显示智力水平以便供上一级学校挑选。有人不喜欢考试,但他少不了考试。考试是建立自信的证据,但考试也造就自卑。“为教而考”最终演变成“为考而教”。教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在利益的引导下,在家长、学生、教师的共同追逐中获得越来越强大的根基。考试检查在另一个方面同样发挥着作用:“规训学生的在校品行、信仰以及形成学校当局所要求的习惯。”检查使人们陷入一大批文件中。这些成绩俘获了学生,限定了学生。检查的程序总是同时伴有一个集中登记和文件汇集制度。这样,规训机制的运作方式之一便是书写与登记。所有这些日常记录最后又会归集为一个终结性记录载入学籍卡中,这个学籍卡是作为档案材料而伴随人的终身。在追求记录完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规训。

总体而言,福柯对学校空间中的规训教育持一种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认为规训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轻视学生生命价值的自主性。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得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的操控,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开始,规训就以“权力的眼睛”监视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多数学校以科学规范化的程度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高低及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追求规范化的过程中,规则一条条地被生产出来,“教育过程充满了强制、监督、训练和检查。”[2](P28)一言以蔽之,规训教育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使肉体走向驯顺,使学生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良民,而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丧失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在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立的创新能力,这也是规训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1]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田国秀.学校规训教育与人的物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Foucault’s Disciplinary Education Strategy in School Space

HUANG Ji-gang1,JIAO Ying-chun2

(1.Departtment of Chinese,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41,China;2.The Second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of Fuyang,Fuyang 236037,China)

Foucault found disciplinary powers of school space in“Discipline and punish”,and summarized as follows:level of monitoring,inspection punishment and examination,Foucault's theo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make student reconstruct the subjectivity.

Foucault;School space;Disciplinary education

G40-09

A

1008—4444(2012)01—0163—03

2011-10-28

2011年度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启动基金(2011FSSK03)

黄继刚(1980—),男,新疆塔城人,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规训阜阳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形成及失衡探析
——从学科规训视角出发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