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2-08-15黄超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活动

黄超君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黄超君

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心理活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要使创新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凭借,力求体现教材要求,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贯穿在课题之中,寓于教学之中。本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科学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了些初步的尝试。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初中科学是一门初步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程,它是实验观察与理性思维的产物。科学内容广泛,推理严密,思维方式独特。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创新思维,是通过发现和应用事物的规律,预测推测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变化规律,或设计制作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自应扮演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向既定方向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本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扎根农村,从科学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显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和显示出来。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反之,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学习内容风牛马不相及,教师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以微笑的面孔给予鼓励,决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互问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解决问题,也只有不断的解决问题才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对学习产生情感。根据中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除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外,还要极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互问互答,不仅消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还能使学生针锋相对的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活动中,将学生分组,然后以抽签的方式选两个小组进行挑战赛,互问互答,每个小组提问或回答问题总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规则一宣布,学生们欢呼雀跃,一个个摩拳擦掌,随着比赛的进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甚至如启普发生器为什么能控制反应进行?装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氢气后加热?为什么反应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等这类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组内学生的相互讨论和其他小组的补充,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们把老师要讲的问题都做了精彩的回答。整个过程老师只作评判工作,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合理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不合理的尽可能交给学生讨论和评判,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总之,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采用多样的导入方法,启发创新思维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教学中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氛围。

1.由生活中的现象导入。生活现象丰富多彩,是导入新课的好素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很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例如,鸡蛋放入水中要下沉是常见的现象,可是当教师把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时,鸡蛋竟浮在水面上,这时再往水槽中加一些清水,鸡蛋又会下沉;然后再加一些浓盐水并轻轻搅拌,如果浓度合适的话,鸡蛋就会停留在盐水中间。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就渴望知道原因。这样的引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新颖的演示导入。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热胀冷缩》一课时,老师拿出装有红水的圆底玻璃瓶放在水槽中,然后拿起热水壶向玻璃瓶外倒下去,这时红水沿着玻璃管迅速往外喷射出来,学生立刻被这个“喷泉”吸引住了,个个情绪高昂,纷纷提出疑问,“玻璃里面的水怎么会象喷泉一样喷射出来呢?”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产生高程度的快乐体验。

3.由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集中。例如在讲浮力一课时可引入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阿基米德测皇冠是否为纯金的故事。在讲放射线时引入居里夫人对放射线现象的研究的故事等。学生听后,兴趣盎然,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变被动为主动。

四、进行小制作过程中,体验创新思维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左右着创新活动的效果。为此,在课余活动中可以定期开展小制作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了植物叶的结构相关内容后,利用农村学校的优秀地理条件,采集叶片制作叶脉书签;学了昆虫的知识后,带领学生上山捕捉昆虫,制作标本;让学生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着手制作一些学具,如小地球仪、测力计等,并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览,并形成制度化。当然,在培养学生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践,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提出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由此可见,通过小制作、写调查报告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在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体验用创新思维方法带来的乐趣。

五、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肯定创新思维

心理学实验证明,创新思维能力与学生成绩的相关程度不高。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但因其勇于创新,毕业后有较大的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因墨守成规而无所建树。因此,改进评价方式是创新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无错原则,即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达,不求标准答案。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就及时评价说“回答得很好”、“真不错”、“对”,或者把他正确的答案再重复一遍;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等。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或答错的同学,就鼓励说“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的表扬、肯定,他们就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除用语言鼓励外,有时用点头表示肯定,甚至是亲切地抚摸着学生的头以示激励,也一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创新。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水平。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去带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而真正营造出适合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创新人才的运行机构。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自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莫旭勇,朱晓伟.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02).

[3]侯亚林,杨桂荣.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天中学刊,1999(05).

[4]潘巨化.科学教学中改造习题的尝试[J].成才之路,2009(15).

责任编辑:姚 旺

G62

:B

:1671-6531(2012)05-0152-02

黄超君/宁波市慈城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315036)。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