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JLPT下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究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日语语法考试

张 晶

新JLPT下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究

张 晶

2010年全面改革后的新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 (新JLPT)对高校基础日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新JLPT下基础日语教学应以人际交流为纲,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新等级考试;人际交流;基础日语

新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新JLPT)于2010年全面改革,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从分析新JLPT改革的基调入手,对于在新JLPT的指引下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一、关于新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 (新JLPT)改革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对JLPT的改革动向始于1996年,2004年正式着手相关事宜。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2005年设置了“日本语能力考试改善检讨会”,最终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在改革要素中,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此项考试的全球化进程。根据国际交流基金2011年3月公布的“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结果,截止2008年,世界上参加日本语能力考试人数高达56万人,并且参考人数逐年递增,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日语考试;其二,从考试设置至今20多年来,应用语言学、日本语教育学、考试理论等不断发展,对于考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建议。

新JLPT不仅调整了考试级别,加大了考试难度,更对日语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历年考试题目设置,其中虽然也有大量的注重实用性的考试题目出现,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一种中规中矩的考试模式。应试者只要多做练习题、牢记知识点、掌握考试技巧、熟悉考试题型便可以通过考试。而新日本语能力考试2010年考试的主要方针就是增加题型题目的灵活程度,更注重考试的实用性,选拔学而能用的人才。语法部分从原来的单纯语法选择延伸出了排序题和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能够完全吃透语法,并将语法运用到实际文章理解中去,更强调了实际运用能力;阅读部分增加了综合理解题和情报检索题,对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快速检索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实用性增加。同时,在对速度和阅读效率上的要求更提高了一步;听力部分将原有的有图题无图题简单分类细化成五个小项,前四项的模式和传统题型一致,新增加的即时问答题部分考生可能会不太适应,与之前的听力题型有很大的变化,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能够在信息量少的情况下对对方的发话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及应对。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布的最新考试二级阅读样题中出现了在日本留学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场景——图书馆借阅说明。此类型题只有读懂了内容,了解日本留学生活规律才能正确作答,而在实践中更是只有读懂了内容才能正确无误地借阅书籍,正常生活。这种题型已在2010年开始的新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大量出现,这种题型出题宗旨显然是选拔知识面广、实际日语运用能力强的人才。总之,改革后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而对应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更强调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平时学习日语不死板、课外积累量大的同学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良好的日语基本功及语言运用能力,想通过改革后的考试有一定难度。

二、现阶段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逐渐加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庞大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日本跨国企业来华投资。除了知名大企业(如松下、东芝、索尼、NEC、TDK、富士通) 之外,还有许多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同时,国内许多企业对日贸易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下,从2000年开始就业市场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几乎每年都能达到100%。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日趋缓慢,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增加。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致使我国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陡转直下,并日趋严峻。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是开设日语专业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分析人才需求,确定教学方向

相关数据表明,中日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近1700亿美元。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日本企业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日语人才需求量节节攀升,不同层次的日语人才普遍走俏,日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与聘用岗位数的比例保持在1:5至1:8之间。需求日语人才的企业按日本标准产业分类(大分类项目),大致涉及到的行业有:制造业、信息通讯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业、复合服务事业等。既有日语沟通能力、又能懂得具体业务的日语人才成了各类日资企业的抢手人才。

需求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1.对日业务员:日文业务及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客户服务。要求日语能力2级以上,听说能力较强。

2.商务师:处理跨国公司业务流程服务。要求日语能力2级,熟悉日文操作系统,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熟练。

3.呼叫中心日语坐席员:日语敬语应用表达能力强,直接与日本客户电话沟通业务。

4.日企现场翻译:要求日语能力2级以上1级相当,听说能力较强,了解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熟悉日企文化和日本人的工作习惯。

5.四星级以上宾馆前厅接待、总经理秘书、助理、行政管理:要求日语能力2级,听说能力较强。

6.导游员:要求日语能力2级以上1级相当,听说能力、日语敬语应用表达能力较强。

7.日餐服务员:要求日语能力3级,熟记日本菜名,掌握敬语服务用语。

8.金融机构业务员:要求日语能力2级,听说能力较强,精通英语,熟悉日文操作系统,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熟练,了解银行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

9.日企驻华办事处业务员:众多日本著名大企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在广泛领域开展业务活动,需要中方工作人员协同工作。要求日语能力2级以上1级相当,沟通能力较强(特别是电话商务沟通能力),了解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熟悉日企文化和日本人的工作习惯,懂商务礼仪礼节。

10.日语培训师:培训想到日企就业或已经在日企就业的日语学习者。要求日语能力2级以上1级相当,日语听说读写基本功扎实,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熟知日企文化和日本人的工作习惯。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措施

众所周知,新JLPT改革的主旨是:检测大家运用基本语言知识,完成人际交往相关任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革新旧考试的认定标准。旧JLPT以单词语法数量为纲,达到相应数字即达标,现在看来这不是很妥当。如今,新JLPT以日常现实生活中所需达到的“听、读”为纲,引领日语语言评价,重视人际交流的有效度,这确实值得人们关注。因此在今后的基础日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人际交流为纲,找到“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的契合点。长期以来,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一直是日语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一级、二级证书成为衡量学生日语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尺。新JLPT实施以来,通过率的下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长期所采用的“应试教育”方式,这实际上是与新JLPT要求背道而驰的。传统的精读教学强调“讲解拓展词义、诠释归纳语法、操练变换句型”等,在当前形势下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与此同时,新JLPT以日常现实生活中所需达到的“听、读”为纲来引领日语语言评价,笔者认为这是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方面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外语学习历来强调“听说读写译”,在教学中应予以对等的关注。

2.语法解释力求到位而非系统。语法解释一直是中国外语教学的优势,人们总是希望将语法以体系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以期全面掌握相关语言点。但实际上对当代学生恰当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非有利,过多过全地掌握所谓相关全部语言点,只会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语言的切入点。从语言学发展的观点来说,片面追求语法系统全面和所谓的词义辨析,难以跟上新JLPT改革的步伐。

3.注重文化培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学习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了解,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而且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换言之,我们面对日本时,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等角度来观察、研究,而且还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的范畴,从文化传统、价值观、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们不仅要研究日本人的外部行为,更要分析深藏于其行为中的思考方法,了解其赖以行动的思想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研究产生这一模式的文化根源。

4.与企业结合,实行定单式培养。日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接受校内课堂学习之余,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进行专业的强化式训练,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得以有效结合。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总之,单纯注重语言的教学模式,早已经落后于时代。21世纪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改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面临这场国际竞争,各国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作为交际的工具,外语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WTO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对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和培养融合化已是大势所趋。

[1]项梅.新JLPT下高职日语精读教材及教学之管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

[3]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

[4]瞿东娜.认知语言学与日语习得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1).

[5]杨月枝.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4).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B

:1671-6531(2012)05-0102-02

张晶/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讲师(辽宁大连116052)。

猜你喜欢

日语语法考试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