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礼仪教育模式的思考

2012-08-15杨凤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礼仪高校学生课程

杨凤娟

新形势下高校礼仪教育模式的思考

杨凤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礼仪也随之凸显出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培养文明行为与高尚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礼仪教学中既要注重日常礼仪的教学,又要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教学。本文对当前高校礼仪教育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革高校礼仪教育模式提出建议。

礼仪教育;高校;素质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可以说礼仪是每个人、每个社会群体甚至每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渗透着礼仪。礼仪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越发重要,正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礼仪教育。“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与综合素质,并且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实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开设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微小的事情,但是却能够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正气,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良好的礼仪修养应该是高校学生的必备素质。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礼仪综合修养欠缺、伦理道德水准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家庭中的礼仪教育十分薄弱,而高校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礼仪教学,社会舆论对于礼仪修养与规范的尊重程度不够。而学生的礼仪缺失阻碍了自身素质的提升与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也造成了一定障碍,甚至会严重地损害自身与国家民族的形象,降低国家的软实力。因此,高校学生加强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中开设礼仪课程的教育,是实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式。

第一,能够约束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与礼仪修养,而礼仪作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能够限制个体的举止与谈吐,对个人行为有着规范性的要求,能够对个体行为形成约束。系统性的礼仪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内在的文化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塑造高校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二,能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在本土进行扩散,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新鲜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接受,高校学生更喜欢西方的文化,例如平安夜、情人节等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作为高校学生,需要正确认识传统礼仪文化并且正确看待西方外来文化。如果离开了本民族文化的载体,就会成为其他国家文化的附属品。

第三,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提升心理承受力。现在在校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过度溺爱与保护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这与我们礼仪教育中核心思想——尊重他人、严于律己相悖,学生对于礼仪理念刚开始是淡漠与抵触,直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虽处于高层次的道德层面,但是实际上却难以达到要求的道德基础水平,他们开始担心在工作岗位上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日常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二、高校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礼仪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许多教师在教授礼仪课程的时候,过于重视理论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后要实现灵活应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行为规范。然而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容易让学生一直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的过程中,进而感到枯燥,失去兴趣。

第二,礼仪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中许多礼仪课程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的,对于礼仪教育都是通过自学,对礼仪教育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识上,教学较为随意,内容较为浅薄,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又缺乏实践,难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观念,认为“礼仪修养就是规范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讲究穿衣戴帽”。礼仪教育讲究身教重于言教,然而许多礼仪课程教师本身都不注重自身修养,不修边幅,说话做事往往缺乏技巧,并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高校礼仪教育模式探讨与思考

第一,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在高校中礼仪教育一直处于德育的边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处于教育的盲区。开设礼仪教育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对于礼仪教学,在课堂上教授系统的礼仪知识是最好的途径,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指导。通过与道德修养有机结合,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能够培养他们规范的行为与仪表,成为内外兼修的人才。在一些高校中礼仪教育只是选修课程,普遍缺失。应当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审美观与行为规范。

第二,通过情境教学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虽然礼仪教育有着一定的理论性,但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突出它的实际意义,这就需要在礼仪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来提升实践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可以先将训练的方式与步骤要领给学生讲清楚,然后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投入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比如,我们在学习“见面时的礼仪”时可以安排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创设多种见面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介绍、握手礼”等训练。首先让学生对技能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进行演示,最后进行评比,让学生都能够掌握技能。由于学生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此都会积极参与进来,让课堂变得十分活跃,加深了对礼仪知识的理解。

第三,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中我们需要营造讲文明懂礼仪的氛围,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在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就是礼仪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注重礼仪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依靠良好的师德修养来带动学生提升自身修养。

第四,发挥学校礼仪协会、社团、俱乐部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建立相关的社团,成立学生礼仪表演队,定期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等,通过多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礼仪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它不但有着素质教育的功能,还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高校的礼仪课程教育需要以当前公民需求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培养人才的原则与方向,既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对礼仪的理论教学系统化,注重日常礼仪的实践。在教学中把握礼仪教育的特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礼仪课程能够发挥效果,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社会。

[1]徐谊.中观课程设计: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新视角[J].新课程(综合版),2010(02).

[2]朱志玲.公安院校《警察礼仪》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3]涂红梅,邓永果.试论高职公关礼仪课的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11).

[4]林艳艳.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3).

[5]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姚 旺

G40

B

1671-6531(2012)05-0089-02

杨凤娟/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山东胶州125000)。

猜你喜欢

礼仪高校学生课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筷子礼仪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礼仪篇(下)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