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探索

2012-08-15王培俊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核心

王培俊

开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探索

王培俊

介绍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开发建设“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核心课程的情况。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按照“修己、安人、兴业”的逻辑关系,将以往所有素质教育的课程整合为“人生砺炼与品格育成”、“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和“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三门核心课程,并倡导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从而将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生产一线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决定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建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倡导将“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核心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各院校教学计划,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素质核心课程开发的背景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性”的一面,同时更具“职业性”特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当前高职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1)素质教育观念滞后,过分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而轻视非专业素质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运用;过分注重第一课堂,而轻视第二课堂;过分注重全面系统,而轻视突出重点。(2)素质教育课程结构不够完善。文史类专业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较多,理工类专业开设的偏少,且大部分为选修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各院校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课时安排上差异较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落后。课程门数多,但缺乏创新。(3)素质教育课教材过分注重系统性,不同门类之间交叉重复现象严重。院校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共享的资源很少。(4)教学方法落后,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滑坡趋势。高职学生许多人没有目标感,缺乏信心,缺乏竞争意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抗打压程度低;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淡薄。

开发素质核心课程,可以使高职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需求,推动高职院校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丰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用社会意识约束人、规范人的传统做法,而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自觉适应社会。

二、素质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策略

“A联盟”(1)的使命和职责重点是教改探索与创新,加强联盟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共享。基于此,设计了素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策略。

(一)形成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1)策划与设计。安徽省教育厅十分重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由高教处倡导和策划,“A联盟”牵头构思、组织,联盟内1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出谋划策,全程搭建课程开发思路和内容框架。

(2)开发与实践。在省内外专家的指导下,12所院校近30名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组,历时2年,4易其稿,最终形成在全省推广的素质教育课程成果,并在全省高职院校推广实践。

(3)交流与提升。按照边形成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的思路,“A联盟”先后7次组织全省高职院校各类研讨交流、培训、成果发布等会议,并形成了定期研讨、展示、竞赛的制度与平台。

(4)完善与再实践。省内各高职院校统一对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高度重视,形成了素质课程建设与实施队伍,在各级政策和平台的推动下,使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完善。

(二)形成课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应努力做到六个字:修己、安人、兴业。开发的素质与素养核心课程清晰地呈现了这一要求。“修己”就是提高自身素养,做有价值有素养的人,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核心课程中,“人生砺炼与品格育成”承载着这样的任务。“安人”就是要做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际间的沟通与和谐。“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进行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设计。“兴业”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提供了这一有特色的训练平台。

(三)形成完整的教学支撑文件

上述三门课程之间以及课程内的模块与项目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便于师生根据自身所需决定教与学顺序、时间、精力的取舍。三门课程有详细可行的课程实施文件,教学指导性文件,涵括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应用能力与拓展能力教学目标的学生能力描述性文件。强化了教师对于课程实施整体目标、分课程目标和各阶段教学目标的认知,形成了包括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设计在内的全套的教学单元设计文件53个,全程指导教学工作具体流程、各项目教学宜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手段,并提供对应的素材。一系列教学文件的开发,全力支撑了素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整合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1.广泛涉猎,有效整合

三门核心课程,积聚了当前高职学生最薄弱、最需要、最实用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企业文化与管理、大学人文修养、品格操行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写作、口才艺术、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素质、美学欣赏、形体礼仪等近30余门课程中的知识精华,将契合高职学生需求的庞大内容浓缩在有限的课时之内。

2.训导为主,阵地外延

鉴于高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设计课程训练向第二课堂延伸的课程框架,充分拓展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设计了符合当今大学生课余活动主流的多元全景式训练项目,通过大量训练内容及操作指南,有意识的将教师拉回策划者、导演者角色,由学生充当组织者、演员和观众。

3.星级侧重,自由组合

对课程中各模块、任务设定了星级权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按照轻重缓急将任务设定星级,供教师组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抉择时参考:2星任务为需大学生能正确认知的内容,侧重基本概念的形成;3星任务为需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收获的素质,侧重引导学生课后自学;4星任务为引导学生准确认识此项素质与技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给予锻炼的思路和方法,侧重课堂师生互动;5星任务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忽视和缺乏,但又对今后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隐性技能和素质,侧重课后技能训练。

4.知识跨界,立体交叉

就业导向、校企合作注定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融入的特殊意义。将现代企业常用的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时间管理等的思路、方法有机融入素质教育之中,以最有说服力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来影响学生,实现素质教育与学习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实现知识立体交叉与跨界。

5.绿色教育,快乐学习

训练环节既有方法论教学和自学内容,又有头脑风暴式、启发式、讨论式、无领导小组式等教学方法;既有演讲、辩论、佳作欣赏、沙盘模拟、自我测试、自我训练等教学部分,还有走出课堂,面对社会的案例训练等。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五)形成强大的教学工具与学习平台

开发了完整而个性化的网络、单机版配套教学课件60多个,供各校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院校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修改使用。开发团队收集、拍摄、整理了包括文档、视频、音频、动画、案例等近10GB的庞大的网络学习素材资源,供教师参考和学生延伸课程学习时使用。网络视频公开课与讲座资源已陆续上传并不断扩充,内容包括各校教师精彩一课、观摩课程、交流视频和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视频等。开设了互动式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网站交流平台、QQ群平台,突破院校围墙局限,实现省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交流。搭建了全省素质教育教师培养、竞赛、成果展示与推介平台的 “三驾马车”:借助中国职教学会素质教育研究会、安徽省职教学会、A联盟三驾马车的推进平台,开展全省素质教育教师培训、成果展示与推介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教学竞赛、学生素质风采大赛,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出更多的经验与成果。

三、素质核心课程开发建设实践

(一)组织机构

在“A联盟”素质教育中心基础上,各联盟院校分别成立素质教育中心或素质课程教研室,由相关校领导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教授、专家参加,负责规划、实施、指导、协调、评价全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并组织力量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教学。“A联盟”教学管理协作组在教学协作组的大框架下,建立相关高素质人才培养核心课程开发课题组,开发核心课程。

(二)课程开发

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在联盟各院校进行多次调查摸底。按照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储常连处长的说法,素质核心课程开发的目标是达到“四个转变”: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由讲授训练转向实践训练,由全面系统转为突出重点。在反复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拟定了核心课程名称、内容及参与开发院校,并深入多家合作企业,调查就业岗位对素质要求,确定三门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

1.拟定课程设计的特色要求

以探究性教学为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特定问题,相对独立地设计方案、收集案例和证据、分析并解决问题。

课程教材内容体现“四个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传授和学生平时养成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课程宗旨。强调“案例导入”与理论阐述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设计若干学生可参与的“互动专栏”及“延伸阅读”板块,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活动中,用职业魅力及其对个人的重大意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教材内容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对职业形成美好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逐步实施课程开发计划

(1)制定课程标准;(2)选择和组织素材,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及其他各种材料;(3)筛选素材,编写大纲,进行教学单元设计;(4)根据课程标准、大纲、教学单元设计编写教材;(5)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站建设)。

(三)开发成果应用

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最重要的是对课程的应用。主要手段是将素质与素养核心课程纳入各院校正式的教学计划。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素质课程设置分学期进行。

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师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经验交流和讲座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素质课程师资队伍,并不断探索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平台、“A联盟”素质教育中心,建立了安徽省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教学资源网,为各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后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教师能利用网络进行授课、答疑、作业批改等一系列辅助教学活动,学生能利用网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师生、生生间在线互动,共同解决学习疑难。

开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对学院文化品位、学生个人修养、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举办素质课程教学大赛。通过以赛代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高职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

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高职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演讲、咨询、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建立校外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习,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作报告。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素质与素养核心课程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是为了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地”,让素质教育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在大力推行核心课程教学的同时,要致力于形成以提升人文和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切实提升教职工的人文和职业素质水平,将素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搭建素质教育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地”。

注释:(1)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简称“A联盟”,是经安徽省教育厅同意,在省教育厅支持和指导下形成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校际合作组织。成立于2009年5月,其宗旨是坚持“交流、合作、开放、引领”的理念,构建安徽省示范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开放办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引领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1]韩延伦.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3]王铁军.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性诠释与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尹菌.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王莉,傅新禾.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探析[J].学理论,2010(17).

G641

A

1673-1999(2012)11-0190-03

王培俊(1965-),男,安徽肥西人,硕士,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11)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2-03-19

安徽省高等学校2010年省级教学研究委托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重点课程开发与建设”(皖教秘高[2011]26 号)。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