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孙东方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人员新建

孙东方

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孙东方

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有竞争实力的科研团队,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对新建院校的社会服务意识、学术道德和科研团队建设以及科研管理、科研评价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新建院校;本科;科研工作;科研团队;科研绩效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市县地区,属地方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晚,科研基础条件较差,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价值认同弱化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诚信建设刚刚起步,道德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包括科技界均出现了急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教师的科研价值认同弱化。第一,“职称科研”倾向严重。职称直接与调级别、涨工资、评先进等相关,而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直接关系到职称评定。很多人为了评职称而搞科研,职称一评上,科研的任务就似乎完成了。第二,出现了各种学术投机和腐败现象。踏踏实实搞研究的人,难得弄出点成果,而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倒是“成果累累”。论文抄袭、剽窃,学术造假,已成为一些人获取名利的“学术捷径”。第三,学术体制官本位,“潜规则”盛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学术价值观得不得倡导和落实,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和急功近利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创新性较差,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人们也认识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由于种种原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学校能够投入科研和相关实验设备设施建设的资金较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长期科研水平不高,应用型研究也比较落后。高校职称评定标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教师评职称,要求提供科研成果的“专利”、“奖项”等,很多教师便努力于追求各种“证书”,并不关注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因此,许多所谓研究成果都是“中看不中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研发队伍力量弱小,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层次低,类别单一,低水平重复多,创新性差,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三)尚未形成有竞争实力的科研团队

目前,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整合科研资源,科研活动主要是以个体为主,单打独斗的现象普遍,缺乏团结协作。研究人员没有明确、稳定、长期的科研方向,科研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项目研究临时拼凑团队,联合攻关意识淡薄,不能形成有效的研究合力。另外,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可引领科研的方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科研团队实力的象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竞争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四)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比较滞后。许多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意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不够了解,往往关起门来搞科研,“闭门造车”,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许多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脱节。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也不到位。搞研究的人主要任务不是科研而是教学,还有些人身兼数职,真正能够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多。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些项目研究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之一。学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而忽视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很难有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而且造成科研资金与科研资源的浪费。

(五)缺乏有效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的科研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科研成果效绩考核为中心的评价,一是以成果转化率为中心的奖励机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政策,但在实际的科研评价和奖励方面存还在诸多问题。例如考核周期过短,一般是一年一考核。科研成果的产出是需要时间的,不同学科需要的研发周期不同。从国内目前的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看,一般都有二三年的执行期。考核间隔时间过短,既违背科研规律,又直接导致科研人员“重量轻质”的急功近利思想。另外,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也存在诸多差异。就广东而言,有教育部直属学校,对口部委直属学校,同时还存在大量地方性院校,而教学科研人员晋升职称,要求的效绩评价标准却是完全一样的。地方性大学办学定位一般为教学型、应用型,开展科研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对不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应当有不同的评价要求,才能使科研评价充分发挥其促进与激励作用。

据调查,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考核体系中,对成果转化这块既没有要求,也没有激励政策。大部分教师不愿意也没有积极性去关注成果转化的问题。科研考核评价不看实质,不看成果的核心价值,而更注重量化的东西,看发表的数量,看被收录的情况,看获奖的情况,甚至只看发表的数量。这种科研“浮躁”与管理“浮躁”的结合,是目前阻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六)科研管理工作过度行政化

科研管理过度行政化,导致科研人员缺乏主体地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学术委员会在高校中多被定位为“学术审议机构”,由校长领导,没有独立运作机制、听命行政安排,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可有可无。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一般现任学校领导都是学术委员会委员,校长则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如果不当官,则很难进入学术决策层,比如职称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学校的高层和中层领导。学校教师的职称、项目、奖励评定等都要通过委员会投票,而有权投票的基本上都是学校的领导。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学术腐败从其表象上看是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浮躁浮夸,但从根本上看,都关系到科研价值观问题,是根本上背离了科研的本来目标和价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加强自我约束非常重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通过政策、制度导向,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牢固树立“科技强校”的理念,深刻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倡导“干净做人,认真为学”,鼓励科技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健全学术评价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二)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高校科研活动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应该寻求为现实服务的途径。地方本科院校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横向结合上。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走进市场、参与经济的意识,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关,努力实现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力薄弱,投入到科研活动中的经费有限。应加大与地方政府、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更加主动地为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从而也引进社会资金,拓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发挥专家的作用,将科学研究活动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联系起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团队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和突破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应重视学科建设,形成学科梯队,为科研团队的形成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打下基础。科研人员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着科研方向的凝练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要汇聚人才,要通过集结和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特别要注重团队领军人物的选择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凝练研究方向,推进学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要转变科研思维,变“封闭”为“开放”,引导科研人员研究潜在的市场需求、面向市场选题立项,与地方企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协同攻关。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也至关重要,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意识,以科技提升竞争力,在政策方面给以扶持优惠。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研究经费,科研人员和投资方共同承担研究投资风险,避免经费投入效益低,造成巨大浪费。其次,要强化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追踪管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与企业、科研人员经常沟通,及时了解项目运行和经费运用情况,督促项目负责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以保证科研成果的时效性,获得科研成果转化的最佳时机。最后,要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市场转化,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五)改善科研评价及奖励机制

第一,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的分类评价。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同的学科领域,论文、著作、教材、项目等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形式,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不同的研究类型,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第二,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急于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往往频繁地考核评价。这不利于生产创新性的成果。要给教师科研人员更多的“寂寞”时间,并且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科学研究方面。

第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同行评价都有其缺点,应把各种方法结合使用。定量评价操作性强,但易导致过分追求科研数量而忽略研究质量的问题。评价一项成果还要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其是否有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同行评价是必须的,由同一学科的专家对研究成果采用专业标准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惩处制度,奖惩赏罚公正有度,对不按时履行科研合同,违反科研管理规定,违背学术道德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罚。

要建立针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两套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保证从事技术开发与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具有同等的学术待遇,提高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5]。要制定政策重奖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把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以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能力等指标与职称评定挂钩。

(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科研管理过度行政化、科研活动过度利益化已经成为高校难以破解的体制困局,要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并非易事。如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所说,“没有革自己命的勇气就突破不了利益格局”。冲破桎梏需要有大智慧、大视野,更需要有决心和勇气,非笔者所能及。在此只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管理不仅仅是“管”,更重要的是“理”。要理顺高校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与结合。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尊重科研人员的学术自主权、管理自主权。其次要有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自觉,努力避免科研活动过度行政化,从而导致科研活动过度利益化。利益因素正在阻碍科研活动的公平有序进行,阻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优秀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复旦大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产生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在选举产生的复旦大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43名委员中没有校领导,也没有前任校长。校领导退席学术委员会,无疑是“去行政化”的表现。在当前高等学校逐步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大力提倡学术独立的前提下,复旦大学在探索大学精神方面也值得各高校借鉴。

[1]卢青,吴卫红.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工作现状探微[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于敬,周玲.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3]周芳检,雷志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与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

[4]周石,王春.学术和行政分离,复旦探索“去行政化”破冰之路[N].科技日报,2011-10-09(A2)

G644

A

1673-1999(2012)11-0180-03

孙东方(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服装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及高教研究。

2012-03-08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人员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