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

2012-08-15马宝雄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意识老师

马宝雄

(陕西省靖边中学,陕西 靖边 718500)

用心学习,从内心愿意学,才会主动探究和思维,这是学习从被动到主动最大的体现,也是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求知的欲望在这个时候得到升华。我们将通过对问题意识的研究,研究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一、政治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课堂主动性不强,一直困扰着老师,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老师解决了这一后顾之忧。作为素质教育的高中政治课,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极力追求素质教育,标榜优质课、搞笑课和学生打成一片,却不适合高考应试,有种海市蜃楼的感觉,摸不着的华丽;另外一种则是生涩寂静的状态,一味追求应试高分,各种应试技巧、重点难点,完全掩盖了高中政治本应有的生机和魅力。当然,这两种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那么,传统政治教学的瓶颈和问题就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应试教育下的政治教学、冲刺式敷衍考试。

传统的高中政治授课,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大多将教学目的、应试目标高举膜拜。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老师说学生答的方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样教学,学生很少思考,而老师讲课越来越累。面对呆若木鸡的学生,越发激励了其认可此种教学方式的必要和不断更新努力的信心。然而也许应试教育这一关通过了,教学目的实现了,但学生是否真的掌握知识、是否真的在政治理论和知识上得到了扩充、是否提高了解题能力确实是值得思考和调研的。

(二)三段论式教学模式,从复习、预习到讲解枯燥无味。

这样的上课方式,首先老师上课前第一件事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授新课,讲解和练习,然后周而复始都是这样,当然,这种模式有其天然的优势,但在不同课程下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模式化教学弊端在这个时候就变得机械、僵化不堪。学生完全以被动接受的姿态出现,所有的思考和参与都被老师替代完成,那么技能提升和学习效果的增强能实现吗?

政治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讲究遇事不要“一刀切”,这就要求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授课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导课堂。根据学生采用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是碰撞,思想是火花,我们应摒弃本本主义,远离教条主义,把书本学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培养才是老师主要的责任。

(三)空洞式趣味教学,繁华过后一场空。

在新概念教育的倡导下,高中教改之风对政治科目的必然波及造成了一种尴尬。老师在过分重视素质教育的错误指向下,追求华丽多样的政治课堂。讨论、竞赛、提问问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严重脱离了教学目标和考试,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课程重点,教学停留在这一阶段无法升华,只存形式而无实质,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本末倒置。

学生融入了这个过程,过多地关注了趣味的课堂忽视了课程本身的重点。热闹的热闹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大概就是这样的状况。

二、什么是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旨要。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指引等方法,把政治科目从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达到开心学习、兴趣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本身的差异,展示丰富多彩的政治课堂。

那么,问题意识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当人们的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意识,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折射进高中政治科目的学习,便是学生自发主动自觉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一欲望代表了政治学习进步的内因,当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三、怎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切勿统一教师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教学模式,思维方式的统一,是现在高中教学的一大悲哀和尴尬。没有自由思维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具有独立思维、健康价值观人生观的学生呢?

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的自由是高中教育应该赋予老师的权利。不同风格的教师一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统一的后果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尴尬,老师的潜能和创造力被扼杀在制度里,学生的问题意识被认为是违背课堂的坏习惯,这是根本的错误。我们呼吁教育多样,给老师自由的思想,让教师首先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老师应先主动教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把握学生状况,教学方式多样、丰富一些,充分调动自己、调动学生,让主动成为习惯,问题无处不在。这样长期的培养,对学生素质、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不无好处的。

(二)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意识。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却不是主导者。怎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呢?要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在气氛的指引下,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一味迎合学生的想法,否则课堂变成了娱乐场所,一盘散沙,甚至都会失控。老师要牢记组织者的身份,掌控教学活动的进行,确保学生的思维在正确思路上发散。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习惯、特点和学习状况对课程进行精心准备和合理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树立老师的威严,发现偏离及时纠正引导。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要坚持有效性与权威性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并非没有可能。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首先要认识问题意识,了解学习主题,萌发问题意识。学生是主体,也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对象的主体。老师在了解了“问题意识”这一名词之后,便是细致了解学生,带着爱理解学生,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儿童的心灵。”这一点很重要,是取得学生信任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绝好的打开学生心扉的办法。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要最大限度地诱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学生的伤心、沮丧、开心这些情绪的来源,从而更好地提出对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扫清顾虑,培养兴趣爱好。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状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萌发问题意识。

创设疑问语境,故意质疑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是激发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以故事,以悬疑,以趣味……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羞耻心和虚荣心也会慢慢增强,学生往往因害怕发言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多数课堂比较沉默。这时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用爱让学生们开窍思维、开口说话,使学生有疑问、敢诘问、好提问,我们最终才能构建起开放创新、充满生机活力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出现“问题意识”高度增强的学生群体,继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改变事物的发展状况,起决定作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即问题意识;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状况,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指的是老师的影响、课堂学习等因素。这时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内因对学习的影响,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教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统一化变得不合时宜。老师们对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尝试是高中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鲜血液,面对教学任务多,而课时安排少的现状,一定要采取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政治老师要树立起问题意识,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敢为人先,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这样,上行下效,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

[1]杨海燕,王惠书.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能力[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牟玉波.怎样培养职校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J].吉林教育;2010,(1).

[3]王玲.浅谈高职文化课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青年科学;2010,(1).

[4]陈锦凤.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吉林教育,2010,(2).

[5]许霞.让学生当自己习作的“主治大夫”——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自改自评”“互改互评”也有效[J].吉林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意识老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