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吉首大学“爱心小屋”及“敬老爱老”活动为例

2012-08-15张宝娣周剑波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爱老吉首敬老

张宝娣 周剑波

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吉首大学“爱心小屋”及“敬老爱老”活动为例

张宝娣 周剑波

(吉首大学团委;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受志愿者自身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吉首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特色项目——“爱心小屋”和“敬老爱老”活动开展的叙述和思考,探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

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志愿者们“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发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的培育,保证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健康成长,既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在国际社会里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需要;既是落实我国文化兴国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又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此外,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促进志愿者活动质量的提高、加深服务对象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树立良好的志愿服务形象,提升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吉首大学对于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探索

吉首大学团委以“爱心”小屋和“敬老爱老”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建设精品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新途径。

1.“爱心小屋”的建设

(1)“爱心小屋”建设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第一,在校内设立“爱心小屋”捐助站,接受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在校师生的现金、物资捐赠。校团委和“爱心小屋”的项目组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寻求社会事企业单位支持和赞助;同时,“爱心小屋”利用其本身特殊的功能,通过日常的慈善义卖和定期义卖等方式,实现资金回流,用回流资金购买慈善物品,充实“爱心小屋”的物资仓库;此外,“爱心小展”会在每年的特定时期,如毕业生离校前、新生军训结束后等,在本校开展全校性的募捐活动,收受全校师生的爱心捐赠的衣物及书本,并将所有物资清洗、整理和归类,作为“爱心小屋”的物质储备。

第二,以爱心捐赠、爱心义卖、爱心义展等形式,定向为我校在读的经济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帮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爱心小屋接收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现金、实物捐助,组成爱心屋的主要物资。通过向贫困学生发放50—100元的领用卡或领用券形式,学生凭爱心券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到“爱心小屋”挑选自己所需物品。领用物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如:被褥、洗涤用品、衣物、文具等。另外,在“爱心小屋”物质充裕的条件下,可配合相关院系将收集来的衣服,联系其他贫困地区的贫困生,将部分衣服送下乡。

(2)“爱心小屋”建设的主要作用及成效

“爱心小屋”自2010年10月建立至今,共获得湘西州和谐酒业捐赠现金5000元,吉首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捐赠现金3000元,湘西州红十字会捐献棉被100余床,湘西州青基会捐赠的新衣100余件,州民政局捐赠棉被30床等来自校内外共捐赠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累计价值30000多元,都以实名发放爱心券的方式,用以吉首大学助学帮困计划的实施。

“爱心小屋”项目的实施,找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与高校学生德育实践进行对接的载体。首先,“爱心小屋”为学校经济贫困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是对政府社会救助的补充;其次,通过正面的宣传与引导,让大学生关心、关注慈善事业,在校园里形成慈善助学献爱心的氛围,构建科学的慈善育人基地;最后,创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2.“敬老爱老”活动的开展

(1)“敬老爱老”活动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吉首大学现有离退休老同志500余人,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生活上精神上困难不小。项目建设组,在校团委、校学工部、校素质教育中心、校关工委的支持下,组建老人扶助志愿者队伍,定期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该项活动主要是选拔学生志愿者与学校年迈的子女不在身边的离退休老人结成对子。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们定期给老人们会送去一个电话问候;每周去老人家看望老人一次,不定期给老人们晒被子、打扫卫生,或购买生活用品,陪老人们聊天、理发、散步等。

(2)“敬老爱老”活动的成效

“敬老爱老”的活动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已有60余名志愿者与20户离退休老教师结成对子。现在参与此类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远远多于孤寡老人的数量,他们争先恐后,希望能用自己一颗青春的热心,为学校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实事、贴心事。现在除了每周一次的常规活动之外,学生们还经常三五成群的,或到老人家里,或把老人带到草坪上,和老人谈心。白发苍苍的老人和青春洋溢的志愿者手拉着手促膝长谈的场景,成了吉首大学草坪上随处可见的风景,他们并非祖孙,却胜似祖孙。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但在解决退休老人的生活困难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对大学生责任感和德育教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为需要帮助的老人送温暖、送关爱,实际解决老人们生活上,精神上的困难,让离退休老年人切实感受到青年志愿者们敬老爱老的诚意,感受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第二,学生志愿者在为高校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前辈送温暖的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技能,开辟了自己品学兼优的康庄大道;第三,使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发扬光大。

以上两个项目最初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本项目的建设,现在在吉首大学校园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敬老尊老的文明之风。爱心小屋也与很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联系,获取很多的爱心物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解决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需求。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很好地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大学生德育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提高了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影响了身边的大学生。

三、对于积极培育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诸如缺课、逃课、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在学校里比吃穿、比消费,不懂得感恩父母,将父母给他用来学习的钱用在请客吃饭、攀比穿戴、哄女朋友开心等方面;在网络和新闻中不断报道出来的极个别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大学生开车撞人事件、面对血泊中呼救的人要求先给好处后救人等都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让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上述吉首大学的实践,提出:

第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因为志愿者只有切实亲身参与其中,才能体验到服务他人、成就自我的感受;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发现影响志愿者们个体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要创新志愿者的服务形式。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能流于活动形式,不能只为了活动而开展。志愿者活动要更注重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使志愿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而使志愿者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将解决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一种责任。

第三,要重视志愿者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能局限于参与其中的部分志愿者,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志愿者们的培养教育,实现对全体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志愿者在普通同学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来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这种责任感的培育辐射全体大学生。

[1]周剑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J].现代阅读,2011,(12).

[2]张爱华.关于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5).

[3]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4]王丹丹.论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该文章为吉首大学2011年校级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成果(2011JSUWH03)。

猜你喜欢

爱老吉首敬老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吉首美术馆
敬老爱老防跌倒
勤劳致富 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