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2012-08-15贺新元王建国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培养目标职业技能

隆 平 贺新元 夏 丰 王建国 许 珊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州 412004)

论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隆 平 贺新元 夏 丰 王建国 许 珊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州 412004)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具有评价、导向、促进与激励等功能,竞赛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相附,二者实现有效对接的核心是职业资格标准。

职业技能竞赛目标 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职业学校、企业及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说明其意义不局限在竞赛工作本身,而是各项竞赛工作的开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评价、引导、促进等功能作用,即工作目标定位于有效服务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界定

目标的本义就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基本释义包含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或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英文单词可用“target”、“goal”、“objective”表述。国家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学校、企业等开展的竞技比武活动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各项教学活动,均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其“目标”的内涵就是指想要达到的效果和某种“标准”。

1.1 职业技能竞赛的目标

从《职业技术教育词典》中对技能竞赛的定义可知,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学校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为了解职业教育或职业训练的成效,促进单位或个人间技艺交流,表扬先进,激励全体,提升技能水平。因此,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必须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来说,无论是参加还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2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对高职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具有“三性四原则”特色,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是要明确“高等性”、“职业性”和“区域性”;二是要坚持“多样化”、“个性化”、“时代性”和“责任感”原则。

2.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培育人才是高职学院的首要及中心任务,其主要工作均应围绕这一任务而展开。对高职学院来说,参加、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举措,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是一个教学过程,竞赛是一种检测训练效果的方式。因此,职业技能竞赛目标就是有效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1 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存关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强,各个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向性明晰,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群对就职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含知识与道德素养)的要求来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机构,还是高职学院,有计划、系统地策划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针对职业核心能力要求,选择赛题,目的就是检验参与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对高职院校来说,职业技能竞赛目标必须依存于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服务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融关系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层次各个级别都有,既有只针对企业员工的技能比赛,也有只针对职业院校师生的技能竞赛,还有企业员工与职业院校师生均可参与的竞技活动(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同台竞技)。因此,从概念内涵界定来说,职业技能竞赛不局限在高职院校。但无论是哪类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内容的选择必须针对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不管参与与否,对竞赛赛题进行了解、分析,均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时调整与完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职业性”特点与职业技能竞赛“导向”、“评价”等职业教育功能特性,使二者目标相融统一。

3.实现职业技能竞赛目标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组赛与参赛只是工作的过程,是目标实现的载体,高职院校要使职业技能竞赛目标有效对接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核心点就是对“职业资格标准”的把握。

3.1 确保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指挥棒,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最终导致的是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达不到相应职业岗位要求,不适社会需求,即产品是次品。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要求,采取逆推式方法论,职业院校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是: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认真分析,对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汇总,带着“某某职业岗位需要哪些能力”、“社会、企业需求情况如何”等问题再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行动领域能力要求,并转换为学习领域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然后,确认该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定位是否合适并予以不断修正与完善,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当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面向确定后,而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是国际、国家确立的,瞄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2 把握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四性”原则

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搭建了企业员工、教师、学生等切磋技艺的平台,架构了企业间、学校间、企业与学校沟通学习的桥梁,通过竞赛排名或比试成绩,检测与评价选手职业技能水平及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学校职业技能培养效果与教育教学能力。这种评价的权威性或认可度如何,不只依赖于举办方级别的高低,而竞赛内容是否是反映该职业必备且先进的技术要求,评判标准是否符合该职业资格要求,竞赛组织是否公平公正,均是十分重要的要素。因此,各级各类竞赛的组织,都必须把握好竞赛活动开展的导向性、激励性、促进性和务实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反映在竞赛内容的选取、赛题编制及评分标准制定方面。根据职业资格标准,紧跟新技术发展,选取职业核心技能、必备技能与知识点编制竞赛题、竞赛方式与评分标准。这类竞赛的组织与参与,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才会产生导向作用。

激励与促进性原则是指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通过竞赛平台,激励先进,促进信息交流,加快新技术推广。竞赛组织的意义不在竞赛活动的本身,而在活动所带来的效应及其产生的影响;竞赛也绝不只是有益于参赛选手,对职业院校来说,参赛与组赛和常规教学相融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惠及全体学生。

务实性原则主要是指组赛工作过程要切合实践。一是组赛初始工作,定竞赛内容,编赛题就必须务实,既要把握职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渗透,又要切合当今生产、工作实践需求;二是组织过程,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从确定奖励比例和操作方案、宣传发动、赛场组织,都必须务实求真、公平公正。否则,竞赛目标无法实现,更谈不上激励和促进作用的发挥了。

总之,目标是工作的风向标。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在目标上实现对接,彰显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功能,意义是深远的。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876.htm#2.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3]池新安.浅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J].高教研究,2007,24:26-27.

[4]陈业宏.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要素定位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3:40-41.

[5]宗雪萍.高职教育工科类培养目标的定位探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123-125.

[6]孟银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探究[J].陕西教育,2009,10:195-196.

[7]刘传会,朱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及其实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28-12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 CZJ001)。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培养目标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