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命题的“三要”和“四变”

2012-08-15吴秋华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三要学段命题

吴秋华

(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习作命题是学业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测试中,命题作文仍旧是习作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式,命题的质量高低则成了决定孩子习作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命题者应精心设计,使习作评价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导向功能,让命题者、教学者和求学者形成“合力”,使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习作命题的“三要”

(一)命题的取向要紧扣学段目标

一道试题就像一块多棱镜,它能折射出命题的评价意图、评价要求、区分度、难易度等,而命题的取向取决于命题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命题者要全面把握课标的内容,深刻领会课标所蕴含的精神。《课标》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中年段以写段为主,高年段以成篇为主,但对各学段的表述都较为模糊,这就要求命题者把握学段目标,统观每一册教材涉及的写作知识,以及暗含的写作能力要求。如同样是关于“生日礼物”的命题:

中年级:开头:“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平时,妈妈最关心我,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我的身上。我应该送给她什么礼物呢?”结尾:“妈妈接受我这份特殊的礼物,看了看,开心地说:‘这是最好的礼物。’”同学们,“我”会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生日礼物,让妈妈觉得那是最好的礼物呢?根据提供的开头和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中间的一段,把这件事补充完整。这样的试题只要学生构思这一份特殊礼物是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就可以,符合中年级写段的学段要求。

高年级:“生日礼物”,一见到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什么人、什么事呢?也许是精心准备礼物的苦与乐;也许是送礼物时的曲折或悲喜;也许是……请仔细回忆,选择一件写下来。这样的试题考查学生所选择事例是否恰当,谋篇布局是否,是对写篇的考查,能体现学段要求。

相反的,这样的试题就超过了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要求。如:“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由衷地感谢阳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这样的阳光演绎时光流逝的踪迹;而当“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时,我们却埋怨阳光的冷漠……你对阳光有怎样的理解呢,请以“阳光”为话题,写篇文章。《课标》在第三学段才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这样的命题显然是要写散文或议论文。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准确把握学段目标。

(二)命题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对“题目”做过一个诠释:“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教师命题“最不宜以尚在朦胧状态二思之亦想不清楚者为范围”。《课标》指出:“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如果不是“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就难以谈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小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不丰富,生活积累少,知识面还较窄,因此,所命题目最好和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也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果脱离这些实际情况,有意拔高题目,将徒劳无功。具体可以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实际生活来命题。只有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摒弃虚头巴脑、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有利于学生写出具体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到写之有情,言之有物。例如五年级的测试题:猪八戒来到我们学校,被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迷住了。你看,他一会儿学跳舞,一会儿学唱歌,一会儿走进课堂,学起了英语,一会儿又走进电脑室,学起了电脑。请你选取一个学习场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猪八戒的特点。“猪八戒”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象,学校生活也都有亲身的体验,所以动起笔来就得心应手了。

(三)命题的表述要契合学生心理

1.命题的表述要契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具有形象性、启发性。夏丏尊针对作文命题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命题应该像导火索,要能够瞬间引燃孩子素材储备这个火药库。命题者要以具体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产生一种具体的感受,从而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联想,启发学生思考,打开写作思路。例如:六年级的一道试题:随着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资源却越来越少,科学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火星。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将来有一天,人类会迁居火星吗?请以《火星上的第一个春天》为题,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此题改为:当第一束阳光射进窗子,我从甜美的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发现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封信。咦,这是谁写的,拆开来一看:

亲:火星的第一个春天来啦。因为您对地球的杰出贡献,请您3月8日到火星科研所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乘坐飞船前来观赏。来吧,一定会让您大吃一惊的。

火星科研所

2050年3 月5 日

2.命题的表述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暗合写作规律,给予一定的提示,并要注意提示语的逻辑关系。例如:“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办法”就是好的办法,让你成功的方法。看到“好办法”三个字,你是否回想起自己曾经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过什么办法,这个办法让你取胜,让你解决了问题,解决了矛盾。仔细想想,选择自己曾使用过的一个好办法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注意详略得当。这样层层递进,并引导“什么情况”“什么办法”,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同时,思维的流程也自然而然地契合了文章写作的谋篇布局。相反的,有这样一道六年级试题:“当爱玩的同学叫你去网吧,当调皮的同学叫你去溪里游泳,当喜欢恶作剧的同学叫你去捉弄小同学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请你选择一个具体事例写一篇记叙文。”单看题目没有问题,但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啊,怎么写?”究其原因:学生容易受形象具体的事例所牵引,命题只举例几种情况,并没有作明确的要求,如果按总分的说法来表述,第一句话先说“当有人叫你去做不该做的事”,再说“比如:……”,学生对要写什么内容就应该明确得多,选材的范围也会宽得多。

二、习作命题的“四变”

(一)变“大”为“小”

题目“大”了,范围广了,似乎学生可供选择的材料多了,为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事实上,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限,整体把握和筛选的能力有限,范围广了,反而让学生难以下笔,或流于说大话、空话。为此,作文命题不宜过大,宜考虑取材较小、事情单一或易捕捉的素材。作文命题“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闻、所做,用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小”命题反倒写出优秀的“大”作品。如写“自然之美”这样的大范围,就不如半命题“我爱____(秋天)”“____(中山公园)之美”“____(下雨)真美”,这样范围小了,也具体了,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写作的材料,并具体形象地写出来。

(二)变“抽象”为“具体”

受高考作文的影响,当前的小学作文中,不乏一些抽象化的命题,比如“体验”、“成长”、“温暖”、“亲情”等,对这样的命题,学生往往觉得像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具体形象的东西更能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而且习作测试不同于平时的习作,它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考场),短时间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所以命题应变“抽象”为“具体”,具体到明确的对象,从而形成确定的文章中心。比如:记贯彻《小学生礼仪常规》中的一件事。改为:妈妈教我____(礼貌待人);我教同桌____(举止文雅);我学会____(使用礼貌用语),并附上礼仪上的主要常规。

(三)变“单一”为“多样”

有些教师喜欢采用传统的“大一统”直接式命题方式,经常采用这种命题形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习作个性,而且文章开头结尾,似乎都有定数,极易出现“默写”范文的现象,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要真正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自如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必须丰富命题的方式,变“单一”为“多样”,可以采取出多题选择式、划定范围式、图文对照式、提纲式、材料式、整合拓展式等,增强命题的灵活性和开放度。提示写作思路时,命题者常以举出具体事例的方式进行,以事例点燃事例的启发方式虽然有效,但会陷入单一的思维模式。命题表述时可以通过聊天式、关键词、名言、在情境中暗含条件、材料等方式进行。如:我爱漳州的____,要求写漳州的景点,或花果,或特产,或名人,仅仅这样叙述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回忆。改为为学生提供一段对漳州这些方法情况的概括性叙述,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从而进入写作佳境。

(四)变“冷”为“热”

“冷”指命题的语言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成人的视角,用一种较为理性的语气叙述习作的要求,让人一读就有正襟危坐之感,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巨石压顶的难言痛苦。如果把命题的语言从儿童的视角,从趣味的角度,融入命题者的满腔热情,让学生读题时就觉亲切自然,身心愉悦,更容易进入写作状态。例如:原题是:学习或生活中总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请你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内容具体、叙述要有顺序,题目自拟。改为:“嗨,大家好!怎么愁眉苦脸的,让我猜猜:是和好朋友闹别扭了;是爸妈无缘无故责骂你了;是自己被老师冤枉了;是本该拿到的奖项却比赛中失利了;还是……我还是别猜了,你选一件写下来吧,要把来龙去脉写清楚哦,我会帮助你的。”

总之,命题者要有自身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注意收集整理研究,让习作命题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从而真正发挥习作评价的功能。

猜你喜欢

三要学段命题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三要”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