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网络流行语体的仿拟现象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语体流行语网民

张 波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网络流行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微博及网络文学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格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格调、情感、气氛的网络语言形式”[1]。正像前些年网民热衷于造字、造词一样,现在用流行语体造句成为一种风尚,“凡客体”、“羊羔体”、“鲸鱼体”等往往一经创建,便即刻风靡网络。其实网络流行文体前些年便已经出现,但不像今年这样使用广泛,传播迅速,变化频繁。仔细研读流行的各种“体”,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文体拆解来看,不难发现流行语体的主要生成手法就是仿拟。仿拟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手法,古已有之,但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今一向低调的仿拟突然当红网络,成为网络流行语体的主要生成手段,不仅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且是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语言共变的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体的仿拟原型

“仿拟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辞效,适应特定的语境,故意仿效既有的词语、句子或作品的格调,创造偶发性的语言成分或言语作品的一种修辞格式”[2],作为转换生成机制的仿拟其本质乃是一种“嵌入性”,只要有“模版”,就可以有无穷无尽的组合。总览当下流行的各种语体,归纳其原型的来源,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热播的电影电视、流行歌曲

影视作品、流行歌曲中出现的经典语段,为流行语体提供了丰富的语体资源,成为流行语体永不衰竭的源泉。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使“甄嬛体”横空出世,电影《非诚勿扰2》的上映,让“见与不见体”迅速窜红。这边由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引发的“蓝精灵体”还未退烧,那边源自台湾娱乐节目演员台词的“hold住体”又粉墨登场,就连网络歌手王麟的《伤不起》一时也成为网友们用来造句的首选。

(二)著名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凭借其本身的语义内容和文化内涵,最易与大众产生共鸣。“琼瑶体”起源于琼瑶的小说及琼瑶剧的对白,“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是对其诗歌风格的仿制,“知音体”的叫法来源于知名杂志,“银镯体”银镯一词源自大陆女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纺纱体”指仿照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这类流行语体通常选择人们熟知的经典模版,原本一本正经的语境,配上夸张幽默的内容,其效果恐怕连原作者都会拍案叫好。

(三)社会精英或网络草根的话语

互联网为人们创造别致、鲜活的语言形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那里不管是精英还是草根都能发号施令。知名编剧宁财神的一条微博,造就了“如果体”在网络的风靡,草根网民“爱步小蜜糖”在天涯发的几个回帖,仅三天就让“蜜糖体”走红天涯,一篇转载的题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的文章引得各路粉丝齐声“咆哮”,使《咆哮体》在微博的助推下,广为流传。

(四)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所引发的各种语体往往经典一出,瞬间变化万千。“7·23甬温动车事故”发生后,网友引述铁道部发言人的发言“××是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创制的“高铁体”,引起社会嘘声一片,同样,由“小悦悦事件”和“我爸是李刚”引发的“撑腰体”和“李刚体”也使全社会陷入道德反思,成为当时人们使用率极高的模板。

此外,另类的商业广告也在吸引众多网民的目光:“淘宝体”是卖家为了拉近与买家的距离感故意为之,而另一则商业广告使“凡客体”走红却出人意料。

信息化时代,网络、影视、报纸杂志等传播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一方面为流行语的传播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丰富的语体资源。

二、网络流行语体仿拟的基本类型

仿拟亦称“仿化”或“仿用”,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相对而言,网络流行语体中仿拟手法的运用并不复杂,最常见的基本类型有以下两种。

(一)结构仿拟

结构仿拟是指仿体模仿被仿体的语言结构形式创造出新的语义内容。运用结构仿拟时,仿体和本体之间的音义可以毫无关联,但必须是同一特定的结构形式。例如“凡客体”以“爱……,不爱……,是……,不是……,我是……”为基本叙述方式,“丹丹体”以“××,我就是个××,没多少钱,我请你××,别再××,真的,求你了!”为主要结构模式。“蓝精灵体”套用《蓝精灵之歌》的基本格式“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结构仿拟有固定的写作样式,易于被大众网民所模仿,同时它那填词游戏似的形式也能够激发人们遣词造句的热情。

(二)语体仿拟

语体仿拟是指仿体模仿被仿体的语体风格创造出内容相对或相反的新的表达内容。使用语体仿拟的流行体都有特定的语言风格或特有的语言符号,语体特征十分明显。例如“梨花体”仿制赵丽华的诗歌风格,“纺纱体”是对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的模仿,“脑残体”夹杂有大量的繁体字、生僻字、日文及杂乱的符号,“蜜糖体”具有嗲嗲的语言风格和特定的语言符号……语体仿拟都有其特定的语言文化元素,较之结构仿拟有着更大的演绎空间和文字游戏的意趣,是目前生成网络流行语体的主要方式。

以上两种仿拟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混用,事实上,许多流行语体都是二者混合使用仿拟而成的。例如见人就喊“亲”的“淘宝体”,标题华丽而哀怨的“知音体”及“决定体”、“如果体”、“甄嬛体”等,都是既有固定的语言样式又有特定的风格形式。

网络语体的仿拟可长可短,并不要求仿体与被仿体完全相同,可以说是一种戏仿,戏仿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是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虽有被模仿的原型,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言能力植入新的创意、内容和思想。仿拟既符合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又迎合了使用者求简的心理。

三、网络流行语体仿拟的修辞效果

作为一种修辞格,仿拟具有的修辞功能是多方面的,但运用在流行语体中的仿拟所显现出来的修辞效果是独特的,概括起来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求新求异彰显个性

网络流行语体依附于现有的语言材料,亦仿亦造,达到传播新事物、表达新思想的目的,显示着年轻而有知识的新一代网民与众不同的个性。仿拟不仅大大降低了创作的难度,而且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创造发挥空间,使创作者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语体的层出不穷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青年一代创新求变、追求时尚和勇于彰显等心理特点的增强。

(二)诙谐调侃宣泄情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年轻的一代普遍感到生存的压力增大,他们在城市的打拼中成为车奴、房奴、卡奴……他们生活得太累,不堪重负,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同时,他们需要一个宣泄的端口。运用仿拟的方式对语言进行“恶搞”是对长久压抑情绪的释放,是对沉重压力的减负,像玩游戏一样地随意拼贴的网络流行语体已经成为网民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途径,人们通过幽默的调侃、夸张的表述宣泄与释放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幽默调侃的话语虽然不能改变现状,但是不失为现代人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惫和苦闷的良剂。

(三)幽默戏谑关照现实

在全民参与网络造句狂欢的活动中,网民们持续不断地将热点人物和重大社会事件代入流行语体之中,谈笑戏谑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隐含着网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强烈抨击。运用仿拟而生成的网络流行语体实际上是网民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逐渐觉醒的政治意识的产物,在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媒介之中,草根文化很难得到生长和表达的空间,网络因此成为人们关照现实、实现政治参与的替代空间,各类流行语体就是他们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方式。在网络搭建的舆论平台中,他们通过仿拟这种方式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

四、对网络流行语体仿拟现象的思考

对于网民乐此不疲地进行的仿拟文字游戏,有许多专家学者很是担心,他们认为在网络语体生产的过程中,任何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被戏弄和篡改,任何严肃的事情都可以被戏谑和调侃,长此以往也许会累积并造就一种政治冷漠、娱乐致死的社会心理。事实上,对此我们完全不必过于忧虑和担心,这场由网民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的填词造句游戏,不过是部分网民紧张繁忙工作之余的消遣,是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是文化传播手段和制造手段不断变化和所有人都享有文化制造权利的民主化过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必然景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流行文体是一种瞬间文化,一哄而上的跟风之后,情随事迁,新鲜感消失,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更新鲜、更时尚的事物所吸引,那些没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也自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时间湮没。

总之,一向低调的仿拟突然走红网络,这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去观察、思考和探究,从中感受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观念、心态的种种变化。

[1] 黄自然.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新闻界,2011,(06).

[2] 武占坤.常用辞格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274.

猜你喜欢

语体流行语网民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