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字方位别义与不别义规律研究

2012-08-15刘婷婷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文字学象形造字

刘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062)

一、研究现状

方位表义与方位别义是王元鹿在《普通文字学》中讨论早期文字概貌时提出的。从所举例子看,这些字既包括独体字整个字形的方向变化,又包括合体字中构件的方向变化。本文所讨论的方位别义是广义上的,包括独体字方向和合体字构件方向变化两方面。

一些甲骨文字形方位不同不区别意义,一些甲骨文字利用文字方向与位置的不同造新字,与其它字相互区别。对此现象,唐兰说:“文字的形式,在古代也是很自由的,有许多文字时常倒写……”“在古文字里,正写反写本是很随便的……”①裘锡圭认为字形方向无别是与象形程度比较高的缘故:“商代文字字形方向相当不固定……字形方向不固定的现象,也是跟象形程度比较高的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②

对于方位别义,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造字方法。李圃称之为“移位造字”③法。邹晓丽《甲骨文字学述要》也将方位别义看做一种造字方法:“通过这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的位置、方向的变化以区别字义的方法,使之产生大量的形符间多种排列组合……既省事又省力便捷科学的方法。”④

本文以《甲骨文编》中已考释的甲骨文为资料,整理方位别义与不别义的甲骨文字,联系起来考查二者,讨论其中的规律。

二、方位不别义的甲骨文字

(一)独体字

1.象形字63个:母、止、丮、臣、目、隹、人、象、衣、尸等。 这些字都有不同方向的字形。

2.指事字5个:夕、亡、尤、元、千。

3.假借字7个:九、乃、勿、已、已、巳、乙。

(二)合体字

1.会意字120个:中、吏、祝、折、分、吹、启、各、正、遣、追、逐、为、专、相、援、受、取、友、秉、艺、聿、牧等。 这些字的某个构件方向不同使整个字形与主构形不同。

2.形声字33个:依、庞、麋、沚、镬、召、此、征、龚、敏、效、雇、羌等。

3.假借字3个:秋、祈、咸。

传统六书中,象形是其它结构类型的基础。会意字构件的结构类型大多是象形。象形字的数量有限,但是象形字与象形字组合数量成倍增加。这样就可以解释方位无别的会意字最多了。其他方位无别的合体字如形声字、假借字,也是因为构件是象形。如形声字庞的构件广⑤和龙,都属于象形结构类型,方位无别。再如麋的构件鹿和米,也是象形结构类型。

(三)方位不别义字的基本元素

一些合体字方位不别义的原因在于其构件,为方位不别义的基本元素,共40个:木、鸟、目、卜、巳、人、又、耒、斤、牛、虎、母、隹、方、匕、口、、止、彳、亍、卩、已、辛、女、戈、龙、辰、丮、象、耳、臣、攴、羽、户、它、月、豕、口、鬼。

这些基本元素作为个体使用时和作为构件参与造字时,都是方位无别的。如方,象农具形,方位无别。作为构件构成“旁”字时,方位不同不区别意义。据这四十个基本元素,总结出几条方位无别的规律。

1.自然现象

如“卜”字。卜的取象是钻凿龟甲后,进行灼烧的裂痕。裂痕没有一定的规律,或左出,或右出,或斜出。甲骨文作。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若兆是向左的,则卜辞中的‘卜’字的横枝亦刻向左,反之向右。”

如“申”字。申取天空中电光之象。电光形状不定,依此取象的申字也有不同的方向,甲骨文申字有。

2.自由活动的人类与动物

如“女”字。女字取女性抱臂曲蹲之象。人体可以左右自由活动,所以女字正反无别。以女为构件的字如“姓”、“姜”、“汝”、“姬”等也无别。

甲骨中此类字很多,如人、鸟、隹、虎、牛、母、龙、象,以及以这些字为构件的字群,方位不同皆不区别意义。

3.自身无法活动的物体

三、方位别义字

甲骨文字系统中还有一些靠方位别义的字。依靠方位,一方面能表达一定的抽象意义,另一方面与其他字相区别。

(一)独体字

(二)合体字

古人造字,尽可能详尽地描摹现实世界。方位别义字是人们对现实的反映。如“即”与“既”,“即”象人面食具而坐,示就食;“既”象人背食具,示食毕。“即”与“既”是相反的概念,用最直接的现象表达抽象意义。

不别义是针对单字的,一个字有不同的字形,这些字形方位不同。方位别义的对象往往是构件相同,构件方位不同的一组字。

四、结语

本文通过整理甲骨文字系统中方位不别义和方位别义字,发现某些方位不别义字是现实世界在人类意识中的反映,方位别义是用有限的构件来表达无限抽象意义的一种简便手段。方位不别义字是对现实世界的描摹,有四十个不别义基本元素,以这些基本元素为构件构成的合体字,其构件的方位变化时,也不别义。方位别义字多是指事字和会意字,是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而言的。这些字的构件相同,通过调整构件的位置和方向,达到表达抽象意义和区别字义的目的。

注释:

①唐兰.中国文字学.开明书店,1949:124-125.

②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8:45.③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62.

④邹晓丽.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21.⑤此字应读为“yan3”,与房屋有关。

⑥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1979:316.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孙海波.甲骨文编[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5.

[3]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4] 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9.

[5]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王元鹿.普通文字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7] 赵诚.甲骨文字学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邹晓丽.甲骨文字学述要[M].长沙:岳麓书社,1999.

猜你喜欢

文字学象形造字
《说文解字》“象形”辨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
“坡芽歌书” 的文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