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2-08-15黑龙江王天一

职业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基地

黑龙江 王天一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

黑龙江 王天一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

(一)高职院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职院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二)校企合作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合作功能。职业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源头,职业的诉求连接着企业的职业岗位,这是校企合作功能定位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二、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

(一)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可以和行业企业共建。

(二)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三、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通过基地合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二)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多专业实训功能,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环境和理念,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本地区与外地区相结合。不定期召开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工作协调会,完善对校外基地实习过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尤其是改变毕业实习“放羊式”的现状。

四、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办公室,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成立工学结合督查组,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围绕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与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与促进,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等措施,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三)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立足于工学结合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督教、督管、督学体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发挥教学质量监控档案的作用,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力。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基地
盐工学人
——宋辉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