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名著中成长
——浅谈高中生名著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2-08-15孙广荣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名著言语阅读教学

孙广荣

俄国作家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莎士比亚和歌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此话表明了名著中所蕴含的知识性。学生读名著实际上也是在接受知识,“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名著作品内容所呈现的知识,隐性知识指的是隐含在名著形式中的知识。

“显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常识性、零散性、丰富性、生动性的特点。学生接触这些知识,其意义在于扩大文化视野,吸收文化营养,汲取文化智慧,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因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不应执着于知识本身。“隐性知识可以说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包括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和阅读方法策略知识。学生获取这些知识,其目的在于形成和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要从本质上使语文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基本需要,使语文充分发挥其作为“工具”的基础功能。名著中有着语文学习应用的大量资源,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让学生能够由自发性质的阅读上升到自主性学习创造的层次上来,从而化“纯粹的读入”为“有效的写出”。

高中生读名著和他们以前读名著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在积累的内容层次上是不同的。结合名著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实际,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名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一些探究。

一、积累名著中的语言资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资源。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通过感悟、模仿、积累而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言语的积累十分重要。积累大量的言语材料是学生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有了这些规范的、经典的、优秀的名著言语材料,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相应的语言模块,就便于他们言语的模仿和再生。例如笔者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时,特意布置学生重点阅读第37、38回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并进行写景的语言积累。摘录文字如下:“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提醒学生注意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形象中的作用,教会学生怎样在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名著阅读过程应当是学生积累言语材料的最好过程。

二、积累名著中的文化知识

名著阅读可以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文化、学识的积累。以“四大名著”而言,看了《三国演义》,对三国的历史就有了一个相应的了解;看了《水浒传》,就了解了宋朝乃至明朝的黑暗;看了《西游记》,对佛教的历史、构成、影响也有了较生动的印象;看了《红楼梦》呢,了解的东西就更多了:画、诗、服饰、饮食乃至当时的娱乐方式,无所不包。多阅读文学名著,对同学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大有好处的,这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这些知识,把握语言规律,更为自觉地指导言语实践。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的了解和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尤其在诗词、文言文学习上。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文化常识,要想品味语言的妙处,也是很难的。古典名著中充满了中国的诗词文化,老师在学生平时阅读名著时就应注意引导学生去鉴赏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格律技巧等等,做些文化常识的积累,这远比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因为这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自觉学习的活动。

学无止境,知识积累更无止境。名著是中华古文明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了广阔的历史、文化、民俗、社会等知识。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积累这些知识,也会为他的素质增色不少。我们需要特长人才,我们更需要全才。古往今来,多少“大家”无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见,广博的知识就好像一泓“活水”,“更上一层楼”的境界的达到是需要这泓“活水”的,我们有必要开发利用名著中的“活水”。

三、积累名著中的思想

名著艺术价值表现之一是其所表现的思想的深刻,具有深邃的思想,名著艺术魅力是无穷的。人生是万花筒,名著的思想大多是反映作者所处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它折射着绚丽多彩的世界,深刻的思想是我们洞察这个复杂世界的钥匙。老师应引导学生多从一些名家作品身上体会其深刻独到的思想,以丰盈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品位;多积累这些名家的正确人生观,以指导自己学会思索,让自己具备丰富的思想、坚定的信念,这是意义重大的。站在大师的肩上,会令我们站得高,望得远;从大师的心灵中领悟人生,会让我们境界深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学习的第一课程目标是“积累整合”,它建议教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我认为名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在名著阅读中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名著言语阅读教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