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08-15王佑潮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情境

王佑潮

在岁月风雨的一遍又一遍的冲刷下,在现代生活节奏的高速敲击中,优雅舒缓的文言文离我们渐行渐远。教书二十余年,我无数次看见学生在文言文面前皱眉蹙额。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拨开时间的迷雾,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到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出来,跟同行们交流。

首先,正确定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来看,要求并不算高。我们很多老师做法却相反,他们教文言文时,人为拔高,总是把它当做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临大敌——上课时生怕学生看不懂文章,不仅一字一句地翻译讲解,而且还特别注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学生一学文言文就被这些难懂、琐碎的知识弄得晕头转向,一到文言文教学课堂就被难以跨越的高标准吓得茫然不知所之,还哪有阅读快乐和兴趣?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余文森教授指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我们教授文言文的标高要瞄准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来确立,而不能过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最初的“可能的发展水平”就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基于此,才有可能“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进而“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其次,营造氛围

文言文跟现代生活之间的时差,是学生跟文言文产生代沟的根本原因。如果继续以“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方式教授文言文,只会使学生离文言文越来越远;即便出于功利的目的,学生死记硬背住了,我们真正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想要创设,就需要提出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要让学生乐学文言文,我们就要创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跟文言文握手。这一点,我们是可以向英语课学习的。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百度百科》)讲《过秦论》《逍遥游》可以用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力,讲《张衡传》《鸿门宴》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史传文的兴趣,讲《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可以用华丽的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剪辑营造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文化氛围,讲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可以用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享受与文言文沟通的快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良好的氛围正是为了使学生乐学文言文。

第三,以点激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作家与作品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文言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要启发学生,教师必须学会“抓点”,以点激面。

“诵读”是一个点。诵读有助于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把握文意;进而体味韵味,体验情感;最后进行涵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诵读还有利于学生文言语感和文言知识的积累,这一点尤其重要。庄子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厚积才能薄发。

在注重文言文整体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段——钱梦龙老师所谓的“聚焦点”,跟学生一起赏析品读,或慷慨激昂,或悲壮凄凉,或委婉蕴藉,或直抒胸臆……可以像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也可以像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启迪智慧。这又是一个点。

另外,同类型的文言文,选典型的一篇来讲,其它的自学。这典型的一篇就是类文这个面上的点了。例如史传文,高中教材撷选的较多,有《鸿门宴》《项羽之死》《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我选择《鸿门宴》精讲,其它篇以导学为主。

除此之外,还应以课内文言文为点,激活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方式以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点激面,不可忽视。

最后,抓住契机

契机,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拉丁文原为momentum,意思是指运动、变化、推动力、一瞬间、原因、决定性因素、本质的情况等等。有时,指戏剧中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理论研究中,把握契机,即掌握好事物发展或转化的关键、枢纽、决定性环节,对顺利实现事物的质变、飞跃,推动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先生也讲:“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行,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讲的就是教育契机。

契机一般会在两个环节产生:1.自读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读,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倡导阅读方式的选择,引发思想感情的选择,允许合作伙伴的选择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才会产生全程的强烈的“期待心理”。2.情境教学的环节。利用各种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让他们在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的同时,发现阅读是块沃土等着他们去开垦,从而扩大期待的视野。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深研学生心理特点,形成学生的兴奋点(学习期待),通过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反复刺激,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情境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