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时代如何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012-08-15高苏芳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亲情写作能力作文

高苏芳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年轻人也逐渐不依靠媒体、学者、官员等手段来获悉公众话题,而是依靠网络途径来参与社会活动。今天我们暂且抛开网络信息真实性与否,而是来谈谈如何通过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互联网使我们获取的信息逐渐“碎片化”,五花八门的信息涌向尚未有足够辨别能力的中学生,于是养成了他们注意力很难持久的习惯。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他们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大部分学生对名著毫无兴趣,对网络小说却抱着高度的热情。而即便这样,他们还是不能坚持看完小说,一个悬念的设置还没经过酝酿,就迫不及待地链接到末尾看结果。同样,老师布置的作文练习,学生上网查询、抄录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不是完全抄袭,观点、结构也是雷同的。这就造成学生写作能力退化甚至丧失。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认可。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是获取知识的平台,但是网络这个平台也不可或缺。那么如何利用好的平台,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呢?

首先,激起学生对故土家园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关注,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心存敬畏。

互联网时代,让学生和父母的交流日渐减少,学生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利益关系上,而不是情感交流。有一次让学生围绕“亲情”写一篇文章,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所以他们都选取了在周末回家的时候和父母相处的细节。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显得空洞无物,很多都是人云亦云的素材,没有打动读者的细节描写。但有一位学生在文章里写了自己的继母,有一段他是这样描述的:“我恨我的后妈,她打破了我和爸爸宁静的生活……”这个孩子通过字里行间浓浓的恨意表达出自己后妈对他的影响和别样的关怀,这种亲情的描写要比很多学生写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和妈妈给我买新衣服等细节有力度得多,更能打动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显得更深刻。当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但是在征得这位学生同意后,我范读了这篇文章,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爸妈对自己的打骂是另一种形式的爱的表达,亲情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是一味地要求爸妈对自己的付出才能体现亲情。

但是,这种文章却不能过多的宣传。对于现在的作文模式化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毫无反抗之心,只是一味顺从。甚至很多教师把矫揉造作的文章大量地复印出来供学生阅读模仿,让学生造假成风。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快捷,学生获取的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记得曾经有过一个讨论:“高考作文难道一定要父母离异或者双亡才能得到高分?”考生为了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都自作聪明地让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前途“献身”了,阅卷老师在看了多篇父母双亡的文章后,哭笑不得。说到底,这些考生连对父母起码的孝心和敬畏之心都丧失了,那么如何让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难道这一代孩子身上,除了爱情这份情感之外,另外的感情都荒漠化了?

高中学生虽然说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但是从小在校园成长的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和信任。加上高中学习紧张,为了让他们多看点书,老师和父母一般都采用堵的手段,于是他们对网络更加具有好奇心,对网络信息尤为信任,根本不懂得筛选,去伪存真。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接触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电视、报纸、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介,同时,让他们参与网络的评议。对网络的各种新闻报道、微博等传递的信息进行跟帖,在跟帖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的做了片段写作,围绕一个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有话就说,同时理性地看待任何传递的信息。

第二,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接触网络新闻报道,进行评论。通过疏导的方法,让他们去接触网络,并且自己学会分析信息真假,鼓励学生加强对信息的浏览和筛选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但是作为住校生为主体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无法经常上网浏览,那么就需要老师筛选信息后将值得讨论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评论,并由老师把学生的评论去粗取精后,搬上互联网,引起学生写作片段的兴趣。

当然,针对网络词语走进高中生作文的问题,我还是持反对意见。网络词语比较通俗、诙谐,一般都是各地方言组合或者某些网络达人生造的词语,仅供娱乐,而中学生的作文不属于娱乐的范畴,需要规范语言,接触网络并不是去学习网络的用语,而是锻炼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

第三,对作文进行“跟帖式”互改。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生作文阅读者,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同学作文的批改当中,而且也不是一对一阅读修改,而是“跟帖式”修改,这样,同一篇文章有多人批改,包括教师的批改,多人阅读,可以放大学生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要求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批评中肯,署名批改,学会对自己的意见负责,杜绝互相攻击。教师也不是无所事事,需要对学生作品和其他同学的评语做出评价,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这样,学生对写作会非常慎重,高中学生毕竟长大了,好面子,他们为了让其他同学惊叹甚至崇拜,既不会去抄袭,也不会敷衍了事。这样就无形中让学生认真写作,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同时,因为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同学的好词好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了写作的水平,这才达到了互改的目的。

再者,让学生从网络中学会树立读者意识,置身情境酝酿情感。我们学生写作往往想到什么写什么,跑题现象非常明显。但是网络上写作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看帖的人上万甚至上千万。这样,我们在网上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读者的观感而写作,在一定的情境中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在作文中却没有这种读者意识,他们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作文题目看过一遍后,学生考虑的不是哪个角度更能吸引读者,而是第一时间想到的角度,就匆匆下笔。这样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新意。而很多学生写记叙文,用了第三人称,但是却没有置身情境去酝酿感情。学生网络上写作、写微博对树立读者意识很有帮助,从这点上看,学生会有无数个假想的读者,对着读者写作,更容易进入情境,也更容易抒发情感。

最后,利用网络让我们注意力很难持久这个特点,我们要学会“移情别恋”。很多学生小学开始写的素材一用就用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我记得有一个学生,他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农,到农村去住了半个月,从此他每次的作文素材都是学农,让人哭笑不得。学生要学会把各种素材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无论何种作文题目,都用一个素材去套作。素材掌握得越多,学生就越有自己的思想,这样他们就会更加重视生命情感的抒发。让学生真正了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不是现在很多人在评论的互联网弱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里面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突出,不能听之任之。

猜你喜欢

亲情写作能力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