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2012-08-15李秋香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外课外阅读

李秋香

重视读书,强调课外积累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天,读到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形象而颇富深意的话,又激起了我对这一内容的思考。叶先生说:我们的脑袋是个积蓄,这个积蓄象点点下雨一样,点点滴滴落下来,哪里有这滴水刚好长果,那滴水刚好长叶的呢?你就多积蓄,要用的时候自然就流出来,该流什么就流什么——这正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重要作用。量的变化终会引起质的变化,才能产生破壁腾飞的妙境。下面就自己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的任务到底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另外,还提到了“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这些都明确指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然而,从目前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书本,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文章、段落;语文老师习惯在有限的语文课上教完薄薄的一本教材,很少去补充或推荐相关的文章、段落供学生作延伸阅读;学生习惯跟着老师学教材,学完了书本就以为学好了语文,完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任务,不懂得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锻炼和巩固自己的语文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语文教学的过程仍然局限于课堂,很少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如在阅览室中或网络上学习如何搜集资料、在大自然中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在生活中进行运用语文的实践活动等。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局限于让学生学懂书上的几十篇课文,较少去重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情感熏陶、方法指导等。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源于课内,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太重视从书本以外的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去获取知识。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舍本逐末,陷入恶性循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一学期几十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更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会从课堂以外的地方、书本以外的渠道获取知识,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比课本知识更为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往往追求急功近利,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语文能力低下。

二、我们的学生喜欢读书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外阅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因为它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语文材料,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科学常识,又可以从阅读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学生当前读书状况如何呢?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看,真正喜欢读书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人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对读书缺乏兴趣,不爱读,也读不进去。另一方面,缺少读书的时间。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时间全被作业和套题填满,整天疲于奔命似的忙碌,没有用于读书的时间。即使读也是看看教科书。大部分家长和一部分语文教师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让孩子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心无旁骛地进行所谓的学习。孩子不读课外书,不读报刊杂志,不看电视,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割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封闭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的渠道,正是语文素养差、语文能力低的根本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的学生究竟读了多少?有多少学生喜欢上了课外阅读?又有多少学生在坚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质量又如何?我们的工作实在是任重而道远。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老师到底该怎样教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列举了十条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根据学段的不同,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语文老师如何去完成这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呢?仅仅靠每学期有限的几十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学习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等。其中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十分注重积累和熏陶感染,只有在与大量语文材料接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老师要凭借有限的语文教材,以开放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有限的语文课中精讲多练;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当作自己的份内之责,在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向课前、课后延伸,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多鼓励,勤交流,促提高,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中提高。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跨学科学习;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此两项是容易被遗忘、被忽视的阅读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而且在第一、二学段分别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的目标。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等于破坏了学习语文的根基;培植了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培养阅读习惯更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习惯决定着阅读的品位、能力和质量。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所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还提出如下阅读目标:“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体现了对课程总目标中的“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呼应和落实。

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从小就要认真培养。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并将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画、批、注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用终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外课外阅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小满课外班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