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让学生在自觉自愿中享受课外阅读

2012-08-15周留奇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生

周留奇

要让学生在自觉自愿中享受课外阅读

周留奇

课外阅读是高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如何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指导学生读什么,又如何让学生的读书热情不断升温,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在阅读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语文课外阅读 榜样的力量 语言魅力 设置情境 自觉自愿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而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得法于课内,更需要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师生们的认可,无需赘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把课外阅读放到重要位置的学生并不多见。那么,如何才能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激情,使其阅读热情持续升温,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感情、沟通心灵的工具,它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工具,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工具。同时,语文课程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情感、态度,无处不彰显其丰富的人文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靠的不只是技术,更要要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高尚的价值观念、丰富的思想情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认识深刻,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挥笔成文。要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比较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是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途径。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列出了高中阶段阅读书目,但学生系统读的很少。就拿我国的“四大名著”来说吧,很少有学生认真读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想读,大多数学生满足于通过影视了解其故事情节,不肯深入探究其思想内容,更不可能鉴赏其艺术价值。他们崇尚浅阅读,美其名曰“适应时代需求”,实则是欣赏能力的欠缺。影视形象直观,看起来省时省力,且娱乐性较强。可要认真读完一部大书并非易事。倘若认真比对,仔细品味,读书的感觉与看电影、看电视感觉差异很大。要问西施有多美,“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想她有多美,就有多美,倘若西施重生,真的站在面前,仔细端详,也许说不出多少妙处,甚至觉得原来如此!可见简洁的语言可以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问君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无形的失国之愁,囚徒之愁比作日渐势长的一江春水,多么生动,多么形象。《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影视表达效果远不如原著中的语言描写,我在班上拿视频和诵读作比较,让学生谈感受,视频虽然一目了然,就是加上人物的语言,也总觉得便宜了镇关西,原著写到:“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外在了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三个落点,一拳比一拳击中要害,三个比喻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打的结果,酣畅淋漓,让人无不拍手称快。这样痛快的表达效果在影视中让人很难体会到。可见,语言文字写景抒情,析理言状,绘声绘色无所不能。这样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走进经典著作,从中汲取营养。

三、设置语言表达情景,在活动中暴露不足,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许多高科技产品走进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学生的依赖心理也与日俱增,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没必要读书,需要什么从网上找。尽管掌上电脑方便极了,但也不能事事查询,时时依赖,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须迅速作出反应,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训练有素的应变能力,绝对适应不了学习、工作的需要。因此,语文老师务必跳出高考应试的题海,设置特定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其在活动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唤醒其危机意识。例如:设置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以成功人士的口气发表祝酒辞,让大家评议,或以单位要员的身份处理某一问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四、及时引导,消除阅读疲劳,确保阅读热情只增不减

在阅读中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漫长的,而且是异常艰辛的。要保证学生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不误入歧途,老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课内阅读,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阅读计划,给学生推荐好的读物。老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含金量高的刊物,还要定期交流讨论,提高认识,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譬如,阅读《西游记》不只停留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层面,要进一步探究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要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一个阶段结束后,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设置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攀向新的峰巅。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又要保证一定的量,其收效往往隐藏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很容易滋生阅读疲劳,尤其是在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时,更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我们必须在读、写、听说训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不失时机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及时消除阅读疲劳,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总之,语文素质的提高单凭课内阅读,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依靠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愿自觉的学习行为,要让学生始终有一种饥渴感,如在沙漠中旅行一般,急切寻找,拼命汲取知识的营养。

河南洛阳市嵩县第五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