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

2012-08-15李龙明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美的课文情感

李龙明

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

李龙明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科学化,作为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的也应由以传授知识为重点逐渐转变为以适应人的发展为重点。因而这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益,这是摆在众多老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选取语文学科课文分析这一角度以审美为切入点,希望能引导教学工作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用更科学的方法参与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本学科的教育工作。

课文分析 审美情趣 途径方法 创新思维

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将使人自身各种因素协调发展,将使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语文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中在高中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高一阶段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高二阶段突出审美能力培养,高三阶段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培养的。其中,显示出阅读能力层次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再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

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而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教师轻松自如、得体大方、庄重优雅的教态,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生动清晰、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的例证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陶醉于艺术的享受之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所精选的美文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作为课堂进程的主导者,老师的作用尤为关键。审美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导演功夫,这也势必给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上做足文章,营造出一种审美的氛围,创设出良好的条件。

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人情美来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题材。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不仅有像荷塘月色那如笼着轻纱薄雾般的素淡朦胧的静美,而且有着像黄山那样高峻威武的壮美。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景物中注入的情感与匠心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赞美山的雄伟、海的壮阔、松的伟岸、竹的高直的同时,也赞美人与自然特点相吻合的精神。如读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而领悟到那不畏严寒、对抗险恶、卓然不群的品德;读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领略到远离尘嚣的清高恬淡的情怀。而语文教材中的人情美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撞开学生关闭的心扉。如从《荷花淀》里,学生在品读着男女主人公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时,心中也不由得生起了一种对祖国、对亲人的责任感。又如读小说《等待散场》,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也让学生领悟到爱的真谛。如学习《雨霖铃》,可引导学生运用“图文并茂”的学习手法,体味诗词中的景美、情美、人更美。

二、重视形象分析和情感渲染。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教育。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学科,语文课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而情感本是美感的重要因素,因而情感体验中的审美教育实际上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学中又如何才能出情感呢?其一,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只有教师自己被课文的情感所感动,他才能在教学中去感动学生。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情感的引路,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而教师的情感灌注,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激昂时慷慨动情,使人共鸣;悲壮时义正辞严,令人动容;委婉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启开心扉,触发情思,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其二,我们要摸清学生的情感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材的情感点、老师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条通畅的桥梁,三者达成共鸣,才能形成一种情感的高峰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一种“净化”功能,它能超越狭隘的个人功利性,使学生在精神上求得一种审美满足,让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升华,潜在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世界。在教学时,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从而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升华,师生之间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三、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来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形象性、趣味性、音乐性、装饰性、多样性、有幽默感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如果能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那审美教育必将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力极强,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情共鸣和渴求新知的内驱力。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意,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盎然。在美的意境中运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无疑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尚的人文素质正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必须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美,不仅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从而满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语文教育应大力贯彻审美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湖北武穴市育才高中。

猜你喜欢

美的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