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环境专业《水环境监测》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2012-08-15黑龙江周岩枫胡炜李宏罡

职业技术 2012年9期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本门学时

黑龙江 周岩枫 胡炜 李宏罡

一、课程建设和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程序

课程改革程序有以下六个步骤:即:职业岗位能力调查、构建预期学习成果、课程内容和结构重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课程教学、学生上岗及跟踪。也就是通过企业调研获得本门课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并把这些要求作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

2.课程改革思路

(1)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进行课程建设。(2)为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本门课程建设增加了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以演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考试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1)简析岗位能力。根据国家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和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水环境监测课程着重培养水环境调查(包括水资源、工业污染源)、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及评价岗位能力,以环境监测站岗位人员所确定的岗位职责、能力与知识着手,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2)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我们与哈尔滨市环境监测站、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环保公司、哈尔滨城市排水监测站、黑龙江省环境科学院、哈尔滨城市给水监测站等多家企业的专家合作,以任务的类型设计学习情境,确定“流域水环境监测”、“污水监测技术”、“工业水监测技术”、“水厂监测技术”、“突发应急水质监测技术“五大学习情境。

(3)本着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围绕水环境监测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这一中心,按“水环境调查——采样及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及评价结论”的流程实施。

2.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时间分配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教学模块,第一是流域水体的监测,主要包括流域基础资料的收集、监测方案的确定、采样点的优化、样品采集的预处理、监测项目的确定、质量控制与分析六个方面,学时数为18学时。第二是给水厂的监测,主要包括供水水源水质检验、净水构筑物水质控制与监测、出厂水的水质监测、管网水监测、城市供水综合评价五个方面;学时数为18学时;第三是工业水监测,主要包括:电镀废水监测、食品废水监测、医药废水监测、石油废水监测、印染废水监测、印刷废水监测六个方面,学时数为24学时;第四是污水厂监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进出水水质监测、处理构筑物的在线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污泥监测技术四个部分,学时数为20学时。第五部分为突发性事件应急监测,包括事前应急监测和事后应急监测等。学时数4学时。

三、课程实践效果

第一,教学过程工作化,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主线,是本门课程的最大成果。

第二,教学效果职业化,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认识实训、试验、技能培训训练、课程综合实习、实训技术的总结交流等多个层面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三,教学管理企业化,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尤其是依靠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社会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本门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的制定,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资源共享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录像教学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水环境监测技术是水环境监测和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仪器使用和检测能力以及水污染的判断和识别能力等前提下,突出学生对于水环境监测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水环境监测本门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药物化学课程学生参与度问卷调查及应对策略
水环境监测化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的探讨
水环境监测的实验内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运用探索